- +1
前有毛俊杰,曾軼可還是辱罵了邊檢人員?
說到“曾軼可”這個名字,或許年輕的00后們會感到一絲陌生。早在2009年,曾軼可參加《2009快樂女聲》并獲得全國第九名,雖然名次不算靠前,但因《獅子座》《最天使》等原創歌曲,以及獨特的嗓音給不少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近日,曾軼可卻因為一條微博,再度出現在大眾眼前。

01、想靠明星光環質疑邊檢?人家反手一個聲明熱度是你3倍
6月17日下午16時許,曾軼可發文稱遭到首都機場工作人員的刁難,自己通過了機器自助查驗,卻被對方勒令摘掉帽子,也不允許退回摘下。她直斥該工作人員“蠻不講理、濫用職權”,“應該收到嚴重的處罰”。

隨后,有網友發現,在曾軼可未曾編輯的原微博中,“在你有嚴重錯誤的情況下,我罵你全家又怎樣”等言論用詞偏激,引起了網友一定爭議,指責其過于囂張。

隨后該微博很快不可見,18時,有網友爆出疑似曾軼可小號的賬號@femalemobboss 發博“我沒有刪微博哈,有人讓系統屏蔽了。”

23:51分,@曾軼可NewestNews 又在微博上公布了9張工作人員的證件照片,不少網友指責此舉“過了”。

刪除也好,屏蔽也罷,從知微事見熱度走勢變化來看,事件在早期其實并未引起大范圍熱議,參與者多為娛樂賬號,如@扒圈小爺 @娛八婆 等等,熱度峰值出現在6月18日早間11時。而真正熱度爆發,獲得大量輿論關注,是在@北京邊檢 正式回應后,即6月19日早間,熱度是此前峰值的近三倍。

02、情緒管理不善人設坍塌,多年積累路人好感敗光
6月19日早間6:48,@北京邊檢 發布了情況通報,闡述了當時現場曾軼可“兩次要求脫帽不理睬”、“爆粗且不服從檢查”、“兩次近距離對民警拍照”等等不配合檢查、干擾執法的行為,而對其在網上曝光民警個人信息以及照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力。
從引爆點來看,@江寧婆婆 @中國移民管理局 @江寧公安在線 @中國警察網 @警民直通車-上海 等警屆大V、政府機構賬號參與傳播擴散,最大傳播深度達8層。


數據來源:知微傳播分析(weiboreach.com)
而在警方通報后,輿論有了一定反轉。可以發現的是,在早期媒體報道“曾軼可發博稱被邊檢刁難”的微博下,還有不少粉絲支持曾軼可“維權”,認為邊檢的工作人員是“濫用職權”,仗勢欺人,幸好遇到的是公眾人物,敢于發聲,否則普通百姓的權益更是難以保證。但同時也有網友認為,不可以聽信一面之詞,暫時不站隊,等后續官方聲明看是否有反轉。
而在@北京邊檢 進行情況通報后,評論幾乎是一面倒地對曾軼可本人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批判,認為官方僅僅是“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力”遠遠不夠,曾軼可的行為足以被拘留, 有關部門應該依法嚴肅處理,人人平等,公眾人物面對違規行為可沒有“特權”。

更有甚者,2018年12月,首都機場一位女子因辱罵邊檢民警,被警告并罰款兩千元的新聞被翻出,網友將之與本次事件進行對比,呼吁該對曾軼可嚴肅處理。

03、相關案例:名人聲譽管理不當事件集
一方面來說,明星在微博上發表觀點、與粉絲互動,可以拉近與大眾的距離,打造人設,宣傳作品等,但另一方面,如果對社交媒體賬號疏于維護,反而會引起負面輿情。知微事見庫里就收錄了一些名人明星們的“翻車”案例:

數據來源:知微事見(ef.zhiweidata.com)
2018年11月30日,@毛俊杰 發博稱其帶著女兒過安檢時,遭到工作人員故意刁難和拖延時間,原本幾分鐘的常規檢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并曝光了工作人員照片。但后續官方調取監控發現,查驗其實僅耗時9分鐘,并且毛俊杰還在禁止拍照區域拍照,“打臉”來得太快,毛俊杰也遭到了眾多網友指責與諷刺。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眾多明星紛紛發博悼念,而人氣小生@吳磊LEO 轉發一條@人民日報 的內容中卻出現了“微博文案”幾個字,隨后工作室緊急道歉,網友們紛紛指責不走心、強行甩鍋。

2017年5月24日,演員黃小蕾發文投訴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七個小矮人”游樂項目的工作人員,稱其反復刁難身高已達標的孩子。對此,上海迪士尼方面回應稱其女兒身高未達到參加該游樂項目的安全身高標準,并且不聽勸阻,強行沖入游樂設施,抓傷演職人員,導致該游樂項目停運了一段時間。眾多網友認為工作人員此舉是對游客安全負責,紛紛指責黃小蕾不遵守規則,還對其他游客也造成了較大影響。

對于身處聚光燈下的明星來說,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無數“吃瓜群眾”抓住、放大觀察,更何況背后還有著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俗話說得好,“粉絲代表著偶像”,在明星與他人產生分歧時,粉絲們往往第一時間維護自家愛豆,而忽視了真相,往往會帶來負面輿論的反噬。
在一項12萬余人次參與的調查中,有近八成網友表示會在安檢時好好配合,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也有兩成網友表示雖然覺得有些麻煩,但還是會配合檢查,僅僅600位網友稱不情愿安檢并試圖逃避。面對法律法規,作為公眾人物,更要做好表率。在本身不占理時,還試圖用自身影響力來獲得支持,會帶來反效果,造成形象的崩塌。
6月19日13:18分,曾軼可微博發布了道歉,而這遲來的聲譽管理,是否能夠得到大眾原諒?熱評第一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