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雅克·桑貝:為《紐約客》畫了100多個封面的插畫大師
【編者按】
讓—雅克·桑貝(1932—),法國國寶級插畫大師,出身清貧的他自學成才,利用工作閑暇為不同的報紙和雜志供稿,逐漸成長為世界頂尖的插畫大師。他和勒內·戈西尼共同創作的《小淘氣尼古拉》系列在全世界范圍內銷售了1500萬冊。他還長期為《紐約客》雜志供稿,迄今為雜志畫了100多個封面插圖,這在《紐約客》是史無前例的。
近日,收錄了桑貝為《紐約客》創作的所有插畫的《桑貝在紐約》以及收錄其眾多以“童年”為主題創作的插畫的《童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以下是他的朋友、記者馬克·勒卡爾龐蒂耶為兩書所寫的序言,澎湃新聞經上海譯文出版社授權發布,以饗讀者。

《桑貝在紐約》前言
誠然,你可以從哲學角度來解讀桑貝的畫。指著每一幅圖畫,笑對其中每個人物,那些人總是徘徊在伊壁鳩魯的享樂主義和塞內加的“順應自然生活”之間,即使自己也沒法真的相信,仍然努力克服悲慘的現實生活。
當然,你也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來解讀桑貝的畫。盡管它們看起來很簡單,但每幅畫都是一個濃縮的哲理故事,它解讀人心,如CT掃描一般清晰精確,又如詩一般的溫柔熨帖。
但是這一次,桑貝在紐約,所以人們不禁去想,這位左岸的擁躉會不會搖身一變為人類學家,嘲諷行事準則迥然不同的美國。

桑貝為《紐約客》畫的那些畫,有時候甚至完全無視紐約,也不僅僅止于幽默。它們都散發出一種濃烈的氣質,精靈古怪的小念頭與冰冷現實交相輝映,娓娓講述起藝術家和近乎虛無達成了憂傷的默契,其中也事關生與死。
我們這些普通人,商人、音樂家,甚至路人(以及一些動物)總是搖擺不定,一邊是夢想成為的人,一邊是差點成為的人。桑貝以其天賦為媒介,給予人們溫柔和慷慨。他從不隨意評斷別人,他寬恕浮夸自大的人,安撫心懷歹意的人,甚至有點小小羨慕那些幸福快樂的人,但從未將他的幽默感強加于人。
他的畫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所思所想,雖然有一點點焦慮和一點點善意的嘲諷,桑貝的畫總是讓我們懷著一種愉快的情緒來反省自己。
最后,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桑貝說話和作畫都會留白。他非常謹慎地選擇用詞和措辭,做到了無聲甚有聲。那些未宣之于口的話,心有靈犀的讀者來才能理解其蘊意,而且你的優雅與生俱來,不會對桑貝的畫添油加醋。

《童年》前言
長期以來,讓-雅克·桑貝都睡得很晚。在波爾多,打小開始,每天夜里,他都試圖用聽廣播來平息晚上父母吵架給他造成的內心焦慮。只有聽著雷·范圖拉樂隊的演奏,他才能逃到想象之境,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個平行世界,暢想未來,只有這樣,面對令他絕望的苦痛現實時,才會心生一絲安慰。

這種秉性的人多半不會活得很容易。但讀者不能不慶幸正是這種不合時宜的稟賦讓他忽視了自己做牙膏粉推銷員和葡萄酒掮客的才干,而是潛心畫幽默漫畫,跟著他所欣賞的美國漫畫大師的足跡去探索繪畫之路。

有時候他筆下的人物會無聊,過于程式化的生活限制了他們想象的熱望,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在任何時候,他們都能忘卻此刻沉重的現實。想象自己是空地上駕駛一輛老爺車的車手,或者是在草地上奔跑的法國足球隊中鋒,他們不會擺出大人們那副說教的、討厭的面孔。他們知道如何在走神的一剎那,從一個殘酷的世界中逃離。
不管他們是害怕自己的影子也好,在沙灘上奔跑也好,想著調皮搗蛋也好,桑貝筆下的孩子們——從我們驚喜地發現他早期的漫畫開始——訴說的,顯然是無憂無慮的純真年代的美好。
那是一面面精心擺在我們太過嚴肅的靈魂跟前的哈哈鏡,它們邀請我們,用溫柔而敏銳的目光,去看人間百態,那一刻的悠閑自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