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據分析|C刊上發論文的規律:數量最多的單位都是本校
歡迎來到真數,這里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可視化實踐平臺。如果您喜歡這個作品,歡迎分享!
作者:王婷婷 周尚諭 彭迎
如果你在大學讀研究生或者當老師,C刊是繞不過去的坎兒。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是C刊發表若干篇;教師聘任合同都有發C刊指標;沒有C刊發表,評職稱基本不用想。
C刊是CSSCI核心期刊的簡稱,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開發研制的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
C刊涵蓋的學科范圍主要是人文社科領域,2019—2020年的CSSCI來源期刊目錄共有568種,是自2010年以來公布的目錄中數量最多的。
小編就讀的新聞傳播專業有十五本C刊。

在這十五本期刊中有六本刊物的出版單位包含了高校,分別是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復旦大學,其中,中國傳媒大學坐擁兩本C刊。
C刊掌握了高校師生的命脈,而這五所大學又掌握了六本C刊的出版命脈,讓人不禁想深入探究一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國際新聞界》是六本C刊中創刊時間最久遠的,創刊時間最短的是《現代出版》。中傳擁有兩本C刊,分別是《現代傳播》和《現代出版》。

2018年,清華大學的《科技與出版》發表的論文最多,共計366篇,是復旦大學《新聞大學》發文量的3.8倍。其次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現代傳播》,第三是武漢大學的《出版科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六本期刊的出版周期不同,其中《科技與出版》、《現代傳播》和《國際新聞界》是每月出版,《出版科學》、《現代出版》和《新聞大學》是雙月出版。

將出版周期考慮在內后,前三的名次紋絲不動,清華的《科技與出版》依然領先,后三的排名大洗牌。人大的《國際新聞界》作為一本單月刊,平均每期只發文11篇。

截至2019年5月21日,這六本期刊出版文獻的平均下載次數如上圖所示。雖然《科技與出版》刊登了最多的論文,但它的平均下載次數排倒數第二。《國際新聞界》論文數量不多,平均下載次數卻位居第一。





六本期刊中,《國際新聞界》復合影響因子最高,其次是《新聞大學》,排第三的是《現代傳播》。
雖然同屬于“新聞學與傳播學來源期刊目錄”,但這六本期刊收錄的論文主題也存在著差異。
(本文排除了諸如卷首語、書評、平面設計等文獻,將同時具備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的文章收錄為論文。)






很明顯,每本刊物發文都有一定的傾向性。2018年,《科技與出版》、《出版科學》和《現代出版》上刊登的論文,標題中出現最多次的都是“出版”二字,與期刊名稱十分匹配。
《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和《新聞大學》這三本期刊共享“傳播”、“中國”、“網絡”和“媒介”這四個關鍵詞,“網絡”和“媒介”也是這兩年的研究重心所在。當然,每本刊物又有一些偏愛的小方向,比如“政治”、“反思”、“傳播學”之于《國際新聞界》,“文化”、“架構”、“時代”之于《現代傳播》,“轉基因”、“馬克思主義”之于《新聞大學》。
發C刊對于高校的很多師生來說,都算得上是一場挑戰。即使是同屬于一個學科的C刊,它們之間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寫論文難,發C刊難,發哪本C刊也難。到底是針對期刊的取向寫文投稿,還是寫完文后再去選擇期刊投遞也是一個難題。總而言之,還是祝愿大家多發文、發好文!
王婷婷 周尚諭 彭迎(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研究生)
指導老師:白凈
資料來源: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http://cssrac.nju.edu.cn/index.html)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