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病年齡提前10年,中國還有多少家庭“藏”著蘇大強?

文丨庫洛醬Susie 圖丨MN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最愛的人站在面前,你卻不認識……
在最新一檔公益綜藝《忘不了餐廳》中,這樣的橋段幾乎每周都在上演。
痛苦、無奈、慌亂、不舍、掙扎——都來自這種叫阿爾茨海默癥的病(俗稱老年癡呆)。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就新增1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中國患者約為840萬,占全球患者總數的18%。


遺忘有時只是死亡的序章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忘不了餐廳”的主角,但卻對這種關乎未來的疾病知之甚少。



對陪伴在側的親人來說,看著一個活潑明亮的人最終變得生活無法自理,這一過程亦是痛苦而漫長。
有人看到阿爾茨海默癥這種情況時,無奈發出感慨,“我老了也是這樣子,還不如安樂死算了。”這種情況真的是只有我們老了才要考慮面對的問題嗎?
并不是只有老人才會癡呆
很多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癥的病發群體是老年人,但事實上這種危險潛藏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作為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它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高,并不代表在非老年群體不會出現。
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8年公布的數據,阿爾茨海默癥出現年輕化趨勢,一般公認的發病年齡已由原來的65歲提前到55歲,整整早了10年,甚至還出現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

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被更多人視為一種羞恥——“年紀輕輕卻患了老年人的毛病”。這不僅是病理認知上的錯誤,也與長期社會傳統文化浸染有關。正如國外學者所說:“對于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有一種文化污點,因此傳播對該病的認識至關重要。”
投入的研究經費遠遠不夠
面對患者數量增加、發病速度加快及低齡化趨勢,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現狀又呈現何種態勢?
令人失望的是,相比于最初發現該病的118年前,醫療成果并沒有顯著進步。相較其他重大疾病,投入的資金和時間都相對較少。

我國政府對于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支出究竟是多少,尚無準確的官方數據可查。以“阿爾茨海默癥”為關鍵詞在知網搜索,相關中文研究文獻有且僅有2篇。


記憶也許會遠去,所以請在忘記之前用盡全力過好每一天,像《忘不了餐廳》里的蒲公英奶奶說的一樣“We enjoy our life very much”。
好了,本期就到這里了,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號“數字之道”(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