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城》書單(2019年第5期)

思 想 | 文 化 | 藝 術
與大家共讀
一、讀者推薦
1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法]安德烈·紀德著
余中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這本書與其說是紀德的講座記錄,不如說是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兩人之間的一次隔空對話。紀德對陀氏文學作品的解讀細致而冷靜,通過分析大量書信等一手史料,如一位稱職的導游向讀者闡釋他對陀氏小說內涵的認識。
——劉元旦(書評人)
2

《胭脂與焉支》
鄭張尚芳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關于語言文字考據的文化隨筆集。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從語言文字入手來探究各種文化之謎,是一條穩妥的捷徑。本書上承乾嘉樸學之余緒,下開比較研究之大觀。作者鄭張尚芳先生是杰出的方言學者和古音韻學家,跟隨他輕松的筆觸,會看到不一樣的中國文化風景。
——王弘治(大學教授)
3

《場景》
[加]丹尼爾·西爾等著
祁述裕等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這本書是我近來讀到的有關場景和空間文化書籍中最好的一本。當下,風格(文化和美學特征)正成為一種席卷線下空間的新資本,誰能創造出自己的線下空間風格,擁有跨界組合文化文藝元素的能力,能推出新組合及原創性產品,誰就能塑造新的城市青年文化和生活方式。這是消費、欲望和舒適物在場景里的煉金術。
——惡 鳥(豆瓣網友)
4

《人行道王國》
[美]米切爾·鄧奈爾著
馬景超等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對于無家可歸者,必須要有比“無家可歸”更豐富的解讀。社會學家米切爾深入紐約街頭,與無家可歸者生活在一起,發現這些在街頭擺攤、睡覺、撿垃圾的流浪漢,看似有礙治安,實際卻是人行道上的眼睛與耳朵,暗中維系著街頭的秩序。此外,本書字里行間透出的對于無家可歸者們的尊敬與理解亦令人敬佩。
——姆 明(攝影記者)
二、編輯部推薦
1

《人間詞話》
王國維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
推薦理由:
《人間詞話》主張詞人的生命體驗與人格修養、自然之情的真切抒發、對外界的深刻觀察與反對矯揉造作等,形塑了中國人的現代文學觀念,至今仍受其惠賜。確實,在理解與接受西方人文思想方面,王國維或許比梁啟超、章太炎、劉師培等人更為客觀與深入。“境界”說以康德的哲學認識論為內核,盡管被包裹在大量中國傳統批評語匯與詮釋方法之中,實即一種西體中用的新范式。
——陳建華《〈人間詞話〉的現代轉向》
2

《普希金詩選》
高 莽等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
推薦理由:
如果說真有天縱詩才,那我們的李白、俄國的普希金應當仁不讓,而后者晚出千余年,更具有自由精神。十八歲時,剛入職外交部的普希金已頗有詩名,思想上可謂激進,初生牛犢不怕虎,在一次沙龍上即興吟成著名的《自由頌》。
——卜鍵《普希金的一八二六》
3

《考工記》
王安憶著
花城出版社2018年版
推薦理由:
讀最初一百頁時,我時常覺得作家王安憶寫得太慢了,但我還是被一步一步地拽了進去,遲緩以至黏稠的敘事,天地、環境、心理、評點、抒情均融匯其中。幾乎只用逗號句號的一個一個自然段,卻深入骨髓地寫活了上海。讓人掩卷深思,發現王安憶在不大的格局中卻暗藏文學家寫史的一顆雄心。
——江冰《〈考工記〉:暗藏文學家寫史的一顆雄心》
4

《拉德茨基進行曲》
[奧地利] 約瑟夫·羅特著
曹英華譯
漓江出版社2018年版
推薦理由:
納丁·戈迪默評價約瑟夫·羅特(Joseph Roth,1894-1939)及他的這部作品,用上了“瘋狂”一詞:“它的節拍從旅店奏出,穿過維也納,響徹弗蘭茨·約瑟夫王朝的鄉村和城市……這位作家瘋狂沉迷于他的時代,從這個時代,他可以聽到過去的鼓聲傳到未來。
——趙柏田《零余者卡爾·約瑟夫的一支安魂曲》
5

《奧麗芙·基特里奇》
[美]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著
張 蕓譯
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版
推薦理由:
正因為《奧麗芙·基特里奇》中場景的真實與豐富,我第一次深深意識到小說所具有的強大治愈能力,它不是一碗煲熱的雞湯,也不是崇高正直的價值觀輸出,而是給你提供了各種幽微的存在感。一個海濱小鎮,一個個失控與回歸的故事,當我們閱讀時,其實也在經歷種種人性的測試,借一個幻象,盡可能地觸碰真實。
——胡露《海岸線》
6

《苦役列車》
[日] 西村賢太著
武 岳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推薦理由:
西村賢太的《苦役列車》是用私小說筆法寫自己的青春自傳,小說的結尾寫道:貫多因為在工地上打架而被開除,因滯納房租,他再次被迫搬遷。后來從母親那里弄來一些錢,重新租房后找了份新的工作, 從那時起他開始讀藤澤清造的小說。這個結尾意味深長,既將自身處境與大正時代窮愁潦倒的小說家的遭遇建立關聯,也暗示了墜入人生“苦役”的卑微者得到文學之神的救濟。
——周朝暉《“下流社會”作家》

《書城》2019年5月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