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博物院展“楮墨增華”,看一部山西明清書畫史
“楮墨增華——明清山西書畫藝術展”是山西博物院為紀念建院百年而推出的原創性專題展覽,展覽展出山西省內博物館收藏的明清時期傅山、孫嘉淦、楊篤、祁寯藻、趙鐵山等31位三晉文人的書畫作品約80件(組)。雖然展覽作家未必完全,展品亦未必精粹,仍可一覽山西明清書畫史概貌。展期持續至8月18日。

三晉大地,人文璀璨,山右書畫,代有巨擘。翰墨傳世,綿延流緒,迄于明清,愈顯光華。
據山西博物院介紹,明初朱?建藩晉陽,雖為宗室卻雅好書法。終明一代,三晉名宦巨儒迭出,惜乎存世墨寶稀罕,雖寸紙尺縑已成拱璧。清代定鼎以降,山西書畫別開生面,終其一朝,前后煊赫于藝林,稱大家者有三:太原傅青主,痛恨家國亡于異族,拒絕歸順,滿腔孤憤寄予狂草,添一書法青峰,開一書風領域;壽陽祁寯藻,勤政愛民,禁毒先鋒,與林則徐書畫寫志,肝膽相照,傳為佳話,更兼三代帝師,書法深厚遒健,自成一格;太谷趙鐵山,精通金石文字,書法上溯漢魏六朝,康有為評為“大江以北,無出其右”,銀鉤鐵劃之間,民族氣節錚錚然。三家周圍,景行影從,蔚成風氣;三家之外,亦繁星璀璨,風姿多彩。
斯文踵繼,表之丹青,文脈悠長,彰于翰墨,一部山西明清書畫史,也是一部三晉知識分子五百年的坎坷心路、顛連歷程。展覽展出省內博物館藏明清山西書畫作品,以瞻其風貌。

明代至康乾:一朝風流話骨鯁
有明一代,晉人累出英才,于學則北學興盛,于政則屢出宰輔,然而未如江南翰墨之蕃,傳世作品珍罕。及至清騎入關,天下易主。重關之內的山西,形成了以遺民領袖傅山為中心的文化藝術群落。這其中,既有與傅山聲氣相通的前朝遺民戴廷栻和梁檀,也有身居廟堂的陳廷敬和畢振姬,還有布衣終老的名士吳雯,以及傅家一門俊彥傅眉、傅仁和傅蓮蘇。這些藝術家或仕或隱,均為士林所瞻望。他們的作品,也如同人品一樣,耿介高標,風骨獨具。及至康雍治世,于成龍、劉璋、賈鉉、王含光、于灝等人作品,織成一片風景。



乾嘉至同光:學者詩宗并書家
“康乾盛世”的虛華將盡,清王朝的積弊漸露。西方列強的炮船轟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中華文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敗再敗,割地賠款。傳統士人在痛苦中思考,在絕望中探索,終于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以祁寯藻、張穆和徐繼畬為代表的山西文化人,身兼朝廷重臣和著名學者等多重身份,以身許國,忠君愛民,勵精圖治,針砭沉疴。揮毫潑墨之間,赤子之心仿佛在拳拳脈動。此階段還有楊二酉、溫忠翰、張道渥、宋葆淳、岳皋和趙鶴等山右名流,以各自的藝術造詣,蜚聲藝林。




常贊春篆書王軒詩軸
(本文文圖資料由山西博物院提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