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財政部聯手醫保局進藥企查賬,專家:直戳回扣藥價虛高等貓膩
6月4日,財政部發布消息,財政部將聯合國家醫療保障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于2019年6月至7月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77家企業被列入檢查名單。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涉及的77家醫藥企業中,財政部直接檢查15家,包括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等醫藥上市公司龍頭。各省市財政廳各檢查2家,共62家藥企,包括同仁堂、天士力、仙琚藥業、亞太藥業、太安堂、獨一味等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子公司。

對此著名醫改專家、《醫改界》創始人魏子檸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財政部、醫保局聯手查賬藥企可謂史無前例。不僅是對我國主流藥企開展的一次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同時也是對其生產成本、銷售狀況、財務狀況的一次大摸排。
為何選擇規模較大的77家藥企?
專家:通過摸底 反映藥品生產行業企業現狀
著名醫改專家、《醫改界》創始人魏子檸告訴紅星新聞,財政部、醫保局聯手查賬藥企可謂史無前例。不僅是對我國主流藥企開展的一次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同時也是對其生產成本、銷售狀況、財務狀況的一次大摸排。
為何此次檢查選擇的藥企多為上市公司,且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魏子檸分析,這些企業在我國藥品生產領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這77家藥企的摸底,能夠反映我國藥品生產行業企業的現狀和“底數”。魏子檸說。
稽查重點 直戳藥價虛高貓膩
從業者:有代理商給醫療機構回扣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魏子檸坦言,從財政部聯合國家醫保局的檢查內容來看,財政部對藥企的賬務處理業務非常的熟悉和專業,這次稽查的重點恐怕都是藥企“軟肋”,如藥品銷售的成本問題。
一位長期在藥品流通行業的從業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有些藥企按照零售價的15-20%的價格把藥品賣給經銷商,經銷商一般每月統計藥方,按照藥方上某種藥的銷售額,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給予10-15%的回扣。
“回扣一般都是代理商給,有些代理商甚至連個公司都沒有,不用交稅,查也查不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也能讓藥企避免法律上的風險。”該從業者說。
此次檢查,明確將是否存在按照采購藥品數量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現象;是否存在通過專家咨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向醫務人員支付回扣的現象;作為重點內容加以檢查。
“從法律和財務管理角度,企業開具的每一張發票都是應該是真實的,但沒有一張發票上面寫著‘回扣’兩個字,這就存在財務造假的問題。無論從稅法和《藥品管理法》講都存在嚴重的違法問題,” 魏子檸表示,通過財政部、醫保局聯手查賬的方式,相信能發現不少貓膩。
此外,在重點檢查內容中,還包括藥企是否存在通過“空轉”發票,采用不合理的分攤系數等方式蓄意抬高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以及藥品“空轉”的現象。
魏子檸介紹,我國藥品價格管理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形式。其中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以及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特征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該類藥品的價格大多為政府基于藥品成本及合理利潤進行定價。有些企業為了提高藥品定價,通過空轉發票等方式蓄意抬高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從而獲取更高利潤。
2017年1月,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8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要率先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鼓勵其他地區執行“兩票制”,以期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所謂“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以往常見的N票,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并且每個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2個。
魏子檸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兩票制”推行之前,藥品”空轉”現象非常突出。“比如藥廠把藥給全國總代理,總代理給省代、省代再給市代……每倒一次手就要開一次發票,發票倒了好幾次手,但藥品仍然在藥廠沒動地方。這無形中大大提高了銷售成本,增加了患者買藥的負擔。”
稽查釋放信號:為醫藥降價做準備
魏子檸看來,此次財政部聯合國家醫保局檢查主流藥企,釋放出推動企業進一步優化藥品生產成本、流通成本,降低藥價的信號。
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一個舉措最起碼對很多的藥品生產企業是一種震懾,第一你要保證產品質量,第二你不要亂定價、亂漲價,第三要規范生產依法經營,因為藥品關乎人的生命。”
附:77家醫藥企業名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