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應該有怎樣的“月色經濟”?來靜安感受上海最生動的脈搏

有人說,了解一座陌生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搭乘夜間航班。隨著夜色潛入其懷抱,半空中俯瞰到的點點亮光和燈帶,恰是這座城市最生動的脈搏和呼吸。
城市的活力與作息、人們內心的豐富需求,這兩者都在月色之下被點亮、被集中放大,也由此構成了一座城市“夜經濟”的最核心要素。
夜經濟,更好聽的名字“月色經濟”。是指夜幕降臨至次日凌晨,城市中以休閑、旅游、文化、餐飲、購物、健身等為主的各種消費活動。
相較于城市日間生產性活動而言,夜經濟的發展水平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質量、消費水平、開放度、活躍度、投資軟環境及經濟與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的上海,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月色經濟”?結合大調研,靜安區作了不少探索。
“當你需要的時候,會想起我”

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三條小馬路交匯而成的街區,終日梧桐掩映,與繁華的南京西路商圈有著恰到好處的“一碗湯”距離。這般大隱于市、鬧中取靜的獨特氣質,與一群主張私密、個性與時尚的特色店鋪正投契。
大約20年前,有海派餐飲特色店鋪安扎于此。唧唧市井聲中,來客要穿過一排幽靜竹林,在門前輸入密碼才能入店就餐。街巷深處的這一“矯情”卻引得賓客盈門。
時至今日,需要“密碼”的“巨富長”區域,店鋪經歷了多輪自然更迭,逐漸集納形成了咖啡、餐飲、美妝、服飾、生活美學等不同業態。特別是近兩年,一批“小眾”潮牌店相繼落腳于此,正午開門、深夜關張,卻依舊牢牢拴住一批擁躉之心。
“巨富長”的密碼,就是消費者“求私隱、求特別”的心——巨鹿路上一家以傳遞設計美學為旨的生活瓷器店負責人這樣理解。
有研究表明,城市化程度越高,市民消費需求就越多元化,消費時間就越長。特別在一些大城市中,約六成消費發生在夜間時段。而夜晚消費的幾大主要動因,是休閑活動、文化娛樂、交際應酬、緩解壓力。
這家多年駐守在“巨富長”的瓷器小店似乎深諳其中“道道”,從不追求“即時的交易”,而是在夜間八點半左右的客流峰值主動推送有關瓷器的生活美學,讓客人在茶余飯后把玩店內器具,“哪天他們需要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們”。
應對變化,正是夜經濟的關鍵詞之一。
去年夏季以前,巨鹿路758號還只是一處廢棄老廠房,此后在市場力量的騰挪開發下,這兒成了一個特色小店集聚的“IP”集散地——快速進駐的18家品牌店鋪中,既有瑞士知名環保品牌的中國大陸首店,也有包含科技元素在內的精釀啤酒餐廳,以及業內知名的日式古著館等等,幾乎每家店都是自帶流量的“IP”。在這兒,年輕人可以實現一站式“網紅打卡”。
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在變,但商業社會“社交”的本質始終貫穿其中。相關負責人解釋:758號園區是一個嘗試,集納不同領域的先鋒潮牌就是為了打造一個無界商業體,制造更多能讀懂人心的社交標簽。
自發生長的后街誕生出許多高品質的新興消費

三年前,眾創空間鼻祖WeWork中國大陸首店落子延平路。此后三年間,諸多相關文創企業紛紛追隨至此,也帶來了大批在此工作安居的外籍人士。東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在這個街口碰撞交融,6家網紅新店、16家精致潮店迅速集結……
每晚9時到12時,是延平路、武定路最熱鬧的時候。西班牙、意大利、南美等各種風格的酒吧,在兩條路上分布有20多家。很多酒吧都敞開著大門與窗戶,消費者雖然置身在酒吧內,但與街區仿佛融為一體。
有意思的是,這里的消費者中金發碧眼的外籍人士比例非常高。靜安區商務委做過調查,發現很多外籍人士都是住在這附近的“居民”。他們中很多人在南京西路商圈上班,住在幾公里之外的延平路一帶,下班后的悠閑地首選“家門口”。
延平路、武定路一帶的夜間經濟,很大程度上呈現的正是適合外籍人士生活習慣的氛圍。比如,在延平路上,靠近武定路的交叉口有一家叫OLA的酒吧,酒吧背后有一間洗衣房,洗衣房旁邊開了一間主打咖喱飯的西餐廳。經常有外籍人士,晚上抱著大袋衣服而來,將衣服投入洗衣房的洗衣機內,在等著衣服洗好的空當,會去旁邊的西餐廳點個咖喱飯吃或者去酒吧喝一杯。一切自然而然,也繁榮了這個街區。
沒有“首店補貼”的這條后街,卻在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下誕生出許多高品質的新興消費形式和內容。
鼓勵發展夜間經濟,政府有形之手又該做些什么?供給些什么?
結合大調研,靜安區商務委主任林曉玨這樣分析:夜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釋放潛在消費需求,豐富城市產業結構和產品及內容供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領現代大都市消費經濟發展。
夜排檔、美食街也好,酒吧、網紅店也罷,都是多元生活需求下,市場自然發展所致,管理部門一方面需要采用柔性靈活措施,鼓勵特色街區舉辦各類集市,營造夜經濟氛圍,激發街區活力;同時也應該推動街區成立自治委員會,加強業態調控和自我管理,減少夜間營業對周邊居民和市容環境的影響,形成自律新模式。
(原標題:《有人說,了解一座陌生城市最好的方式是......》,有刪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