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踏AJ和椰子鞋的,是一幫怎樣的潮人?
不是潮流圈內人的話,相信你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愿意經歷排隊、抽簽甚至加價來購買一雙球鞋。不論經歷多少艱辛,概率有多渺茫,這些Sneaker(球鞋發燒友的自稱)都會保持昂揚的斗志,一次又一次地朝心愛的球鞋發起沖鋒。在許多發燒友眼中,他們追逐的球鞋背后蘊含著更深層次的藝術、理念和信仰。這是一場關乎精神滿足的戰役,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正陸續加入戰場。
既然需求端出現了空隙,供給端自然會想辦法去滿足。以天貓、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會增設一些潮牌的官方旗艦店和海外購服務,有的潮牌還會推出自己的官方應用,以B2C模式為主。此外,一些潮流或體育社區在察覺到用戶強烈的需求后,也會衍生出相應的電商服務,以滿足用戶之間的交易流通需求。
與傳統的B2C以及C2C模式不同,這類社交平臺提供的電商服務通常采取C2B2C模式:平臺分別對接買家和賣家并提供商品鑒定服務,通過向賣家收取傭金或向買家收取鑒定費用的方式創收。需求增長至一定水平后,社區平臺會將電商服務獨立出來運營,目前較具代表性的潮牌鑒定電商要數“毒”、“識貨”、“nice”和“斗?!?。
依托極光大數據(Aurora Mobile, NASDAQ: JG)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洞察潮流鑒定電商的受眾特征,以及該行業的發展現狀。
年輕市場還有紅利?

極光大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4款潮牌鑒定電商app的整體滲透率在過去一年增長顯著,且25歲及以下年輕人對潮牌鑒定電商app的安裝比例明顯高于全體移動網民平均水平。截至19年4月,4款潮牌鑒定電商app在25歲及以下用戶中的整體滲透率為11.3%,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倍。
當大部分電商因為用戶紅利消退而思考著如何向銀發和低幼齡人群滲透時,潮牌鑒定電商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
虎撲的定位早已不局限于籃球論壇,許多周邊話題也在上面得到綻放,但與商業化最契合的大概要數潮品球鞋了。察覺到當中蘊含巨大商機的虎撲先是上線了運動潮流購物平臺“識貨”,隨后推出了以潮牌鑒定為賣點的電商平臺“毒”。目前兩個平臺已獨立運營,且在潮牌鑒定電商中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結果,“毒”和“識貨”的月均DAU數值在4款平臺中分別排在第一、二位。從18年中旬起,“毒”和“識貨”的月均DAU表現提升顯著。截至19年4月,“毒”的月均DAU為336萬,“識貨”也達到165萬。

在MAU表現上,“毒”和“識貨”依然占據頭兩位。截至19年4月,“毒”的MAU為1,977萬, “識貨”為973萬。在活躍用戶數上,“毒”和“識貨”貨已經跟另外兩個平臺拉開了差距。
潮人群體的聚集地

從用戶畫像結果看來,潮牌電商似乎是一門“年輕人的生意”。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結果,潮牌鑒定電商app的受眾以年輕人群為主,男性占比顯著高于女性。截至19年4月,25歲及以下用戶在潮牌鑒定電商app中占比83.7%,26-35歲用戶占13.7%。

潮牌鑒定電商app受眾有6成分布在二線及以上城市,一線城市占比11.5%,新一線和二線分別占25.5%和23%。從城市分布結果看來,北京和廣州的潮人占比均超過3%,顯著高于其它城市。
潮人生活圖鑒

從用戶TGI結果看來,這幫潮人對于設計素養積累非常重視。在閱讀行為上,他們對設計知識的興趣要遠高于全體移動網民,TGI高達394.7。他們對電影、運動和動漫表現出濃郁的興趣,在購物時最偏好二手閑置、服飾和海淘。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結果,潮牌鑒定電商用戶對二手電商app的安裝比例達到30.1%,顯著高于全體移動網民。許多潮牌產品均采取限量搶購的方式發售,對于未能通過官方渠道搶到心頭好的潮人而言,上二手平臺碰碰運氣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這個人群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也明顯高于全體移動網民,超過四分之一潮人在設備上裝有健身運動app,體育新聞app在該群體中滲透率為10.2%。

耐克旗下的“SNKRS”毫無懸念地登頂成為潮牌電商用戶最偏好的購物app。潮人們可以通過這款app參與耐克爆款球鞋的抽簽活動,官方發售活動也會通過該app發送提醒。緊隨“SNKRS”身后的是潮品電商平臺“有貨”和社交電商“小紅書”。
在新聞資訊上,潮人們對虎撲的偏好度明顯高于其它同類平臺。在從事健身運動時,潮人們最偏好“Keep”,隨后是主打校園運動的“運動世界校園”以及“步道樂跑”。從該結果看來,潮牌鑒定電商用戶中似乎有不少是學生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