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紀檢監察報:違規發放津補貼是最常見“節日病”


據統計,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通以來,在五一、端午期間“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共通報24期1411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等五類問題較為多發,需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鍥而不舍、持續發力,加大整治力度,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
從六年來通報的1411起典型問題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大辦婚喪喜慶和公款國內旅游,這五類問題占通報問題總數的75.2%。
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問題共277起,占全部問題比重的20%。從曝光數量看,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節日病”。現實中,有的巧立名目、打“擦邊球”,有的轉嫁成本、用下屬單位或企業“打掩護”,還有的套取專項資金、私設小金庫用于發放補貼福利。比如,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油田第三中學違規設立小金庫,并從中支出879萬元,用于發放津補貼及福利等。
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問題共243起,占全部問題比重的17%。有的駕駛公車辦理私人事務,有的用公務加油卡給私車加油,還有的將個人車輛產生的費用進行公款報銷。比如,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實驗中學校長王鋒華利用職務便利,違規報銷個人車輛燃油費1210元。
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問題共218起,占全部問題比重的15%。年節假日是親朋好友歡聚慶祝的好日子,但也有一些人別有用心,借機進行走動送禮。有的收取管理服務對象的禮品禮金,有的慷公家之慨,用公款進行“禮尚往來”。同時,微信紅包等電子收禮送禮方式也屢見不鮮。比如,浙江省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嘉興港區(綜合保稅區)分局副局長王紅良收受6名管理服務對象以微信紅包、微信轉賬等方式所送錢財共計8500元。
大辦婚喪喜慶問題共183起,占全部問題比重的13%。有的違反組織規定,超標準進行大操大辦,有的私自宴請管理服務對象,并借機斂財。比如,河南省項城市第一實驗中學副校長高廣峰在辦理其岳父喪事期間,利用職務便利違規收取下屬禮金9700元。
公款國內旅游問題140起,占全部問題比重的10%。從曝光案例看,以往明目張膽公款旅游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種種隱形變異手段也在“花樣翻新”。有的打著學習培訓的幌子,繞道他處游山玩水,有的故意延長培訓考察時間,在課程結束后繼續游玩,還有的不花公款花老板,讓管理服務對象為個人游玩買單。比如,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吉安市分公司經理張曉聰組織吉安地區新華書店部分經理外出旅游,由民營書商王某某支付相關費用2.783萬元。
六年來,在被公開曝光處理的1891名黨員干部中,運用第一、二種形態共處理1724人,占處理總人數的91.2%,已成為絕大多數;運用第三種形態中的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等方式處理162人,占處理總人數的8.5%。對極少數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重,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失職瀆職違法犯罪,依法嚴肅處理。
從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情況可以看到,在嚴肅查處節日期間頂風違紀問題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黨員干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已成為常態,第一種形態和第二種形態的處理方式成為大多數,監督執紀更加精準。
對六年來通報的1411起典型案例違紀時間進行分析,其中,發生在2013年至2016年的,共1326起,占比94%;發生在2017年的,共69起,占比4.9%;發生在2018年的,共15起,占比1%;發生在2019年的,共1起。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六年來通報的1411起問題中,大部分都發生在2017年以前。(原題為《鍥而不舍持續發力糾“四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