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賈靜雯:緋聞纏身15年,她憑豆瓣9.5分神作回歸

賈靜雯45歲了,
這一次她的曝光,終于是因為演技。
“觀眾對我的印象,
可能還停留在《倚天屠龍記》,
之后就沒有太多代表作?!?/p>
暌別臺灣電視圈15年后,
她主演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
豆瓣9.5的高分、
辛辣的社會議題、
鋪天蓋地對她“教科書般演技”的夸贊,
將賈靜雯再次推到了觀眾眼前。


人們終于不再關心她的婚姻、她的女兒、她的臉,
焦點回歸到演員這個唯一的身份上。
劇里的角色是個冷血主管以及不稱職的母親,
“這跟我一點都不像。
我很怕沒有溫度的人,
現實生活中,我會用也不知哪來的陽光,
丟到別人身上,告訴他世界沒有那么慘好嗎!”
戲一旦殺青,她便回歸了戲外的賈靜雯,
帶孩子、健身、逛書店就是她的日常。
一條攝制組來到臺北跟拍了她的生活,
最平凡的一天,也依舊被她填得滿滿的。
自述 | 賈靜雯 編輯 | 譚伊白



賈靜雯比熒幕上嬌小很多,為了配合拍攝主題,三四套oversize西裝都大了她本身好幾個尺碼,襯得她在一群黑衣黑褲工作人員中更加迷你。頻繁換裝的間隙她多多少少會有些疲憊的神情偷跑出來,但攝影師的鏡頭一抬,演員的專業素養就回來了。


她的聲音是帶著溫度的,就像后來采訪我們聊到拍攝《我們與惡的距離》時,她說“最大的難度就是導演要求這個角色是冷的,沒有溫度的,但我最怕這樣的人?!?/p>
她輕輕地靠在沙發一角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以下為賈靜雯自述:

我這個人完全閑不下來,我甚至會看行事歷,有空白的地方就立刻填滿?,F在我不知道為什么更珍惜生命這件事情。工作一旦安排好了,其他時間就一定帶著孩子想要去做些什么,就是比較喜歡很忙碌的生活。


但你說我每天這么忙是在忙什么呢?后來想想,好像就是在忙安全感這件事。因為爸爸過世之后,我媽媽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很沒有安全感的。她是一個傳統的女性,覺得以夫為貴這件事情很重要。
可是當我父親離開,她沒有一技之長,而且之前為了家庭跟社會有點脫節,所以在錢上面她是沒有安全感的。她就會告訴我一定要把錢存好,不能沒有工作,不能沒有收入,所以我這方面有一點點被原生家庭影響。


我媽媽那天傳來一條訊息說,女兒你辛苦了。我說我沒有辛苦,我超快樂的,我在演戲我很快樂,我在做活動我很快樂,我跟我的影迷接觸我很快樂,演員這個職業給我收入,又可以讓我在表演上面發揮,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知道嗎?


像我大女兒大了,我也跟她講,我說你如果真的孝順,你就是把你自己身體照顧好,把你做學生的本分顧好,其他的愛我們再一起投入這個家,我覺得這才是對的。
所以我覺得媽媽有影響我,可是我也用我自己活出的觀念去影響她,讓她有所改變。



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后,我會有一點刻意健忘。因為一些太傷痛的事情,我覺得它不能在我的生命占太大部分。就是我不會因為曾經跌倒過,就不敢再走那條路。所以對于情感的部分,我會很努力很勇敢地去重新做選擇,要說我愛挑戰也沒錯。
我先生雖然他年紀比我小,但是他在跟我溝通的時候,常常會把我當成很小的小孩,他的某一些語言跟方式,是很能把我搞定的。而且他的確有爸爸的影子在里面,某一部分,可能是一些眼神吧。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我隔了15年后再次在臺灣演戲。我的經紀人很可愛,她就跟我說,哎,現在有一個工作,可以正大光明讓你喝酒,你接不接?我說這么好的工作,接啊。



這樣子的題材是我近幾年沒有接觸到的。喜歡我的觀眾對我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臺灣有一個《飛龍在天》,內地有《倚天屠龍記》,之后沒有太多的代表作。所以《與惡》播出了每個人都告訴我說他們覺得很驚艷,我可以詮釋一個跟我個性完全不同的角色。

出道30年,你要說我真正愛上表演的時候,可能是演完趙敏。她敢愛敢恨,而且演完后觀眾給我的反饋讓我覺得遇到這個角色是一種緣分。
《倚天》之后有了反響,我才真正發現說,我們作為演員是有影響力的。因為很小就出道了,那時候不知道表演是什么,只知道好,就去演戲,演完戲有錢可以拿,然后就可以去給媽幫家里還債,那一段時間好像已經有點麻木了。


現在遇到了《與惡》里的宋喬安,我希望這是自己的第二個巔峰。它雖然探討了很多社會議題,很沉重,但是又很有希望。



在這個圈子里我覺得我像一個女兒、像學生,在哭笑當中過來的。這一路我也還在上課,好像沒有離開學校過,只是這個學校變成社會的表演學校。

我自己現在生活還是喜歡單純一點,除了接送小孩陪伴她們,我平常會去健身、逛逛書店、看看展,因為當你臉上掛著倦容跟不快樂的時候,你小孩都會感受得到。
所以我都會跟姐妹說,規定小孩給先生帶一個下午,你去按個摩,做做臉,或者是逛逛街,走走路。當你的嘴角是上揚的時候,你小孩才會感覺到快樂。


要是真的覺得累,我就在夜深人靜,跟我先生喝一杯紅酒,我就會跟他講說,我今天有些什么事情我不是很舒服,我們兩個就會去做溝通。


我還跟我弟做了一個手工面的品牌,因為我們常常講說很想念以前我們家餐廳的什么什么菜。后來我弟弟那天就忽然說,姐我們要不要來弄個吃的。我們就開始從媽媽的炸醬面來研發,想要傳承一些爸爸的東西。

我每天都會很興奮,不知道為什么,就很期待每一天每一天的到來。


部分圖片及視頻素材由小小姑娘有限公司、公視提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