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龐觀丨歐洲議會新勢力興起,歐盟參與全球治理會更強還是更弱

一般認為,這次選舉反映了歐盟各國傳統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的繼續衰落之勢,同時,各種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政黨,還有綠黨、自由黨等新政治勢力則興起。歐洲選民關心的新問題中,氣候變化、身份認同、移民,以及中國的崛起等都高居前列。中右翼政黨、社會黨、自由主義政黨和綠黨都大體支持歐盟,這說明歐盟并不是開始進入解體的倒計時。那些認為歐盟沒有未來的,可能是誤解了或者根本不了解歐盟是什么。但是,歐洲新舊政治勢力在諸如氣候變化等重大而關鍵的議題上的看法確實存在很大差別。
本文的問題是,由歐洲議會選舉所反映的新的歐洲政治局面對歐洲或者歐盟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到底意味著什么?
歐洲議會選舉后,歐盟會更弱還是更強?
這次歐洲選舉反映了歐洲仍然是和越發是復雜(復合)的歐洲,在歐洲地區層次上活躍的政治行為體更加多元和多樣。有人把這叫做歐洲政治的更加分裂或者更加碎片,我不這樣看。這反映了歐洲本來的政治多樣性和政治力量的多元性。歷史地看,歐洲人具有建構多元行為體為統一的治理體系的豐富經驗。我們只能說,這樣的歐洲政治現實挑戰著已有的歐洲治理。但挑戰從來都是機會。這是再造歐盟的難得機會。
歐洲議會選舉后,歐盟依然面對英國脫歐的難題,但是,新的歐盟內部治理由于可能更加包容新的政治行動者和強調新的政治力量的關切,歐盟本身反而有可能得到加強,而不是弱化。這可能正與那些認為歐盟將走向衰落甚至解體的預期相反。
歐洲的多元協和,歷史與當下
歐洲治理是典型的多元治理(polycentric governance)。包括英國,歐盟有28國,國家行為體數量眾多,而歐盟形形色色的非國家行為體尤其是社會性力量則更多。如此多樣、多樣的歐洲一體化在歐盟這個重大而穩定的框架中博弈、參與、互動,本身是就是一種成功的多元治理。
歷史上,19世紀的“歐洲協和”(European Concerts)是最成功的多元治理。“歐洲協和”,固然其中的大國(major powers)發揮了關鍵作用,不過,使大國之間達成力量均衡(balance of powers)的正是“歐洲協和”這一治理性質的制度性安排,即正是“歐洲協和”產生了均勢——和平(而且這一和平持續了很長時間,一般說是“百年和平”)這種積極結果。
今天,有的全球治理研究者認為,19世紀的“歐洲協和”是全球治理在歐洲或者世界的起源。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結論。今日歐盟是21世紀的“歐洲協和”,即高級或者復雜的國際協和。歐盟并非一個歐洲聯邦,即聯合起來的歐洲(United States of Europe),而是真正的不同國家之間的復雜合作(英國脫歐的經驗表明,成員國要退出這一合作,十分不易),即高級的“歐洲協和”。通過治理這一視角,我們可以找到今日歐盟與19世紀“歐洲協和”之間的相互聯系。
歐洲范圍的治理從來對世界范圍的治理或者秩序有著重大意義。19世紀,“歐洲協和”加快了歐洲對世界的分割(尤其是非洲的殖民化)和歐洲人對世界的統治。“歐洲協和”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崩塌,導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20年,以歐洲為中心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改變。
冷戰結束后,美國試圖主導世界。歐洲人也再次獲得機會加快歐洲聯合。歐洲人主張和實踐的全球治理防止了美國等單一大國或者幾個大國(冷戰時是美國和蘇聯)主導世界事務。
未來五年的歐盟治理與全球治理
筆者預期,在本屆歐洲議會的5年,歐盟治理和歐盟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在歐盟治理方面,盡管歐洲議會等歐盟制度在聯盟內部治理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歐盟治理將逐步受到新的政治格局的改造。
歐盟內部的變化,將反映在歐盟的對外政策(目前為止,我們還不清楚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將做何種調整)。歐盟將在諸如氣候變化等已有的重大全球治理議題上發揮更大作用。民粹主義的得勢,意味著歐盟將在全球治理中更加重視社會性因素,推動全球治理朝著社會性的方向轉型。民族主義的再次浮現將使歐盟也在全球治理中更加關心歐洲利益。
預期歐盟在目前參加的全球治理(如G20、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治理等)中,將變為更加強硬的博弈和談判對手。
歐盟是最早意識到中國和印度等崛起的。歐盟與中國都是塑造全球治理的基本力量。中國繼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大參與全球治理、支持多邊體制及其改革,對歐盟、對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是一個大好消息。在歐洲議會選舉前,我們看到,3月26日,中國和法國領導人發表史無前例的關于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于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
歐洲議會選舉后,我們可以預期,中歐之間的關系可能因為歐盟內部的政治變化而有所緊張,但是,歐盟與中國可以通過和平談判建立新的全球治理協調雙邊差異。我們知道,全球治理本質上就是解決國家行為體之間、非國家行為體(社會行為體)之間的全球差異和全球沖突。如果了解了全球治理這一根本功用,由于存在復雜的全球治理安排,中歐在諸如氣候變化、緩解不平等性、創新可持續發展、改革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等問題上合作,將使中歐目前的一些分歧、差異獲得治理。
“龐觀”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龐中英的專欄,從理論到現實,多維度解讀全球化、全球治理等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