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堵”在珠峰:感覺像在賭命

澎湃新聞記者 朱瑩 實習生 詹金瑤
2019-05-31 14:08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人物 >
字號
視頻編輯:李坤 實習生 潘捷 視頻來源:汝志剛(01:00)
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堵車”了。

一張網上熱傳的照片中,登山隊員擠在僅容一人通過的珠峰東南山脊上,排起長隊,兩側是懸崖和冰川。

5月22日,珠峰希拉里臺階處發生“堵車”。本文圖片均由 汝志剛提供

擁堵,帶來體能和氧氣的持續消耗。極寒缺氧的環境下,一些登山者被凍傷、體能透支甚至滑墜。5月,至少11人在攀登珠峰過程中遇難。

自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越來越多登山者赴珠峰探險。今年,381位登山者獲得了從珠峰南坡攀登的許可,154位登山者獲準從北坡攀登。每位登山者至少有一位向導,這意味著,今年攀登珠峰的人數達上千人。

5月是珠峰攀登季,登頂時間通常在5月中下旬。今年,受孟加拉灣氣旋影響,珠峰上風大,雪多,天氣多變,最適宜登頂的“窗口期”壓縮到21到23日。

誰也不想錯過。千人涌向峰頂,有人成功了,有人倒下了。

36歲的旅行探險家汝志剛親歷了這場擁堵。他在人員最為密集的5月22日沖頂。一路上,目睹了登山者的遺體在雪中風干;蜷縮在海拔8700米的冰壁上,手腳發麻;看到女登山者從腳下滑墜,險些將他劃傷;突患雪盲癥的登山者被直升機吊住下撤……

以下為他的口述:

【一】

4月3日出發去加德滿都前,我跟弟弟交代,“箱子里都是我最重要的東西”。他囑咐我注意安全。其他家人都不知道我要登珠峰的事。

四年前,我從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離職,開始環游世界,去了70來個國家,先后攀登過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四姑娘山二峰(5276米),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8163米)。登慕士塔格峰時,因為吃壞肚子,體能消耗過大,我最后一個登頂,遇上了下雪,一度與死神擦肩而過。

今年1月,我去四姑娘山大峰(5025米)拉練,為攀登珠峰做準備。

珠峰最常規的攀登線路有兩條:位于尼泊爾一側的南坡線路,和位于西藏一側的北坡線路。

北坡線路相對較陡,身體消耗大,出事后救援難度大。南坡線路要經過被稱為“恐怖冰川”的昆布冰川,風險大,不過有直升機,救援方便。

北坡對登山者有要求——必須有登過8000米以上山峰的資質證明,且每年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而南坡,只要給錢就可以。

另外,北坡只有一家探險公司,一個人大約要50萬元;南坡有30余家探險公司,一個人20萬到35萬。

什么樣的人會選擇從北坡登?探險公司的人告訴我,今年12名從北坡登的中國人中,不少是政府機構的人,出國比較難。

出于價格考慮,我選擇從南坡登,花30萬找了家中國的探險公司。

幾乎每個登山者,都會找夏爾巴人當向導。這是一個常年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民族,因給登山隊員當向導、背夫而聞名。

每年珠峰攀登旺季來臨前,他們在珠峰大本營通向峰頂的路上架設安全繩,將繩端用冰錐固定進巖冰,每隔100米打個結,避免登山者滑落時滑得太遠;還要在冰裂縫上架梯,大的冰壁需要綁幾個梯子首尾相連,才能爬過去。

向導會幫忙扎帳篷、做飯、帶路、背行李,關鍵時刻能保你命。每家公司的管理、夏爾巴向導實力等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還是向導有沒有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我的向導28歲,當向導七八年了,登過6次珠峰。我們隊里最多的向導攀登了17次。聽他們介紹,當向導一年能掙一萬美金左右,登山成功后還有1500美金的小費,這是他們用命搏來的。

登山前三四個月開始,我沒再喝酒——飲酒可能會導致高反強烈,對大腦產生刺激。我聽說,有人因為喝酒,登頂后體能不足,嚴重失溫,被夏爾巴人救了下來。

登山期間,我不喝咖啡和茶。我設想過會遭遇的困難,主要是睡不好覺,地震、雪崩,以及拉肚子。很幸運,這些都沒發生。

【二】

我所在的隊伍有12名中國隊員,12個夏爾巴向導,加上管理人員總共30人,我擔任中方隊長。其中女隊員有4個,都是三四十歲。男隊員20多歲到60多歲的都有,大部分都有登山經歷。

登山前,每個人會簽訂“生死協議”,如果發生意外,公司不承擔責任。大部分人買了保險,出事的話,保險公司會賠償。我還填了一份問卷,里面有一些問題,包括出意外的話,后事怎么處理、火葬還是水葬等。你也可以不回答,有的人就是自信一定會活著回來。

到加德滿都后,我開始補充體能,牛肉、羊肉半斤半斤地吃。4月6日集合,我們先采購缺的登山設備。每個人需要帶連體羽絨服、分體羽絨服等20來件衣服,還有冰爪、冰鎬、雪鏡等。

之后,我們坐小飛機到盧卡拉機場,從這里開始徒步,10天后到了珠峰南坡大本營(5364米)。

短暫休整后,開始進行兩場拉練:先爬6180米高的羅布切峰;之后從大本營往C1(5943米)、C2(6400米)、C3(7162米)三個營地攀登,提前適應海拔不斷增加的環境。

5月2日返回大本營后,休整,等待最佳“窗口期”。天氣足夠晴朗、風力足夠溫和,才適合攀登。

等待期間,登山者們會拉練、打牌、看書,消磨時間。夏爾巴們會提前把氧氣、食物、帳篷等物資背上營地,確保路途通暢。

珠峰大本營

大本營由一頂頂彩色帳篷組成,綿延一兩公里,四周冰川遍布。這里能看到日照金山,也能聽到“轟隆隆”的雪崩聲,基本每天都會發生幾次雪崩。

大本營人很多,登山者、向導、醫生、廚師等,加起來有上千人。它像一個大村子一樣,設施完善,餐室、廁所、暖氣等都有。每天,直升機像公交汽車一樣,在山頭來回穿梭,運送物資,幫助救援。

“窗口期”發布后,5月18日凌晨一點,我們從大本營出發,開始登山。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夜里氣溫低、冰川相對穩定。

為了避免攀登時“堵車”,團隊一般會提前制定行程安排。每個隊員體力不一樣,攀登時跟隨各自的向導行動。

從大本營到C1營地有十幾公里,要穿越昆布冰川。它每年會移動,大大小小的冰裂縫縱橫交錯,構造千奇百怪,隨時可能發生坍塌、雪崩,導致冰川融化、路被掩埋。2014年,14個夏爾巴人因為雪崩遇難。

而且,有的冰壁走的人多了,踩出坑了。坑與坑之間隔得遠、臺階太高,女隊員攀登時夠不著。

攀登昆布冰川

我個人感覺,昆布冰川是整個珠峰最危險的地方。攀登時,我心里一直緊張,走得很快,怕遇到雪崩。后來下山時我發現,下山時走的路跟上山的完全不一樣,繞遠了很多。

5月18日中午,我們抵達C2營地。休整一天后,20日凌晨四點出發去C3營地。

途中,從6800米的落子壁開始,要一直吸氧。一般來說,每個人要6瓶氧氣,攀登時只背一瓶4公斤重的氧氣瓶,其他的向導會提前運上去,到哪個地方換氧氣瓶都計算好了。

一瓶氧氣4000元左右。也可以多買,但是很難背上去。

5月21日凌晨三點,從C3出發去C4(8000米)營地,要經過冰巖雪巖混合區“黃帶”。C3、C4營地只有睡覺的帳篷,比較簡陋,兩三人睡一頂,把防塵墊往地上一鋪,人鉆進睡袋睡,外面狂風肆虐。

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具遇難者遺體,身穿藏青色登山服,蜷縮成一塊,就扣在路繩上,已經風干了。

從它旁邊經過的時候,我心里很平靜,沒有覺得害怕。這一路上,心里一直想著“平安平安”。但我知道,萬一自己出事了,也會這樣。登珠峰,本身就是一場賭命。

【三】

在C4營地只休息了幾個小時,21日晚7點,我們開始沖頂。

我鉆出帳篷的時候,發現營地里全是人。大多數隊伍都選擇在這個時候出發,以便第二天凌晨登頂。

首先要經過一段30度左右的雪坡,之后是45度左右的雪巖冰巖混路。大家將安全帶掛在路繩上,開始沿著路繩往上爬,隊伍拉得很長,有100多米。前面有一個人走慢了,后面的就跟著慢了。要想超過去,必須解下安全扣,繞過他,然后重新扣上。

隊伍有些堵,一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

我們的氧氣瓶放在“陽臺”(8400米),必須走到那兒才能換。如果沒到地方氧氣用完了,后面的路就痛苦了。

我心里有些焦躁,沒想到一開始就會堵,擔心后面的情況。我的氧氣流量開到了最大,每分鐘4升。向導不停回頭看我的氧氣還有多少,停下來等的時候,他就幫忙調小點。

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任何一個動作,似乎都會增加氧氣的消耗。

黑暗中,登山者的頭燈連成一條彎彎曲曲的光帶。整個隊伍一片靜默,除了往四周看,來回搖搖頭,人們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沒人拍照,也沒人說話,只偶爾有人用尼泊爾語沖前面喊幾句,聽不懂說了什么。

這樣斷斷續堵了三個小時,終于到了“陽臺”。換氧后,繼續前行。凌晨5點左右,到了“希拉里臺階”底部。

希拉里臺階(Hillary Step)為珠峰南峰(8749米)到峰頂間一段近乎垂直的巖石斷面,一側為冰壁,另一側是深不見底的懸崖。這里海拔約8790米,高約12米,是通向峰頂的最后一處關口,也是很多人覺得最難的一段。

它非常窄,只能一人通過。一旦上行和下撤的人在這里相遇,或者有人體能不支停下了,很容易發生擁堵。

我到的時候,前一波登頂的人正要返程,與準備登頂的人撞上了,大概有五六十人堵在一起。我們在臺階底部堵了快一個半小時,峰頂就在前面,特別興奮。

登山者堵在希拉里臺階處。

過臺階后,繼續沿山脊雪坡攀登,尼泊爾時間22日早上7點26分,我到了峰頂。

峰頂是一塊小斜坡,五彩經幡插在雪上,隨風飄揚,耳旁風聲呼呼作響,我一下子跪拜在地。那一刻,心里涌起一種戰勝自我的自豪感。

站在峰頂上,頭頂藍天,世界在云層之下,“一覽眾山小”,人瞬間變得渺小,感覺不是在征服珠峰,而是輕輕觸碰了一下珠峰母親的額頭。

在我后面登頂的,是我的一位隊友。前一天,在通向C4營地的路上,我看到他躺著不動,想要下撤,激勵他“堅持下,還有兩小時就到了”。當天從我身后上來時,我們用拳頭碰了一下。那一刻,無需多言。

我在峰頂呆了半個小時,拍了很多照片、視頻,還幫一位臺灣姑娘喊出了“祖國母親,我愛您”。

登頂后,必須盡快下撤到營地。從出發到現在已經10多個小時了,大部分人精疲力盡,體力快到極限。8000米以上,天氣變幻莫測,沒時間也沒氧氣讓你逗留。活著回去,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我們下撤到希拉里臺階頂部時,堵了一個半小時。好不容易下到中間,又堵住了。

這是整個攀登過程中最痛苦的時刻。我被困在一個光滑的冰壁上,坡度大概有40度,腳下的冰一踩,“嘎吱”一下成了碎渣。站著的話,冰爪往下滑,差點傷到下邊的人。我只能窩著,兩只腳蜷著,將冰爪扣進冰壁,這樣摩擦力大一些。

不到十分鐘,腳就麻了。只能一只腳伸著,另一只腳蜷著。

人挨著人,擠在狹窄的冰壁上,進退不得,只能緊緊抓住路繩。我心想,現在要是刮陣風或是下場暴雪,所有人都得完蛋。內心焦躁不已,有種命運不受控制的感覺。這時候,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夏爾巴向導出來協調,指揮通行。

終于有個向導站出來說:“讓下面的兩人先上來,我們大部隊就可以下去了。”

我緊趴在冰壁上,盡量少占空間,讓他們從身邊繞過去。對方一手抓路繩,一手解開安全扣,身子繞過去后再扣上安全鎖,小心地重復著這個動作。

堵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終于下了希拉里臺階。我們趕緊下撤,下午兩點回到C4營地。

整個沖頂過程中,我吃不下任何東西,只喝了3杯水,人一下子瘦了11斤。

【四】

當天,堵在希拉里臺階的登山者有200多人。長時間排隊,消耗了大量氧氣和體能,導致下山時,一些人體力不支、氧氣不足,下不去。有登山者沒體力走了,坐在雪上,腳像蹬船一樣往下劃動。

在海拔8700米的地方,我看到一位穿黃色登山服的印度女隊員,坐在路繩結點處,擋住了去處。她嘴里嘟噥著說胡話,手來回比劃。我差點踩到她,她都沒注意。

從她身邊穿過后,突然傳來一聲大叫,有什么東西往我這邊滾來。我下意識地跳了起來,它從腳下滾過,被繩結攔住。我一看,是那個女隊員。

路繩被她扯到了,我被繩子絆倒,羽絨服被她的冰爪劃破幾個洞,羽毛飛出。我心里有些后怕,幸好跳起來了,要是被她的冰爪扎傷出血的話,就得叫直升機急救了。

她的兩個向導也被嚇到了,我叫他們趕緊下來救人。兩人拉住她左手往上拽,女隊員身子直往下滑,雙腿和右手在雪中掙扎了幾下,氣力虛弱。

女登山者滑墜后,被向導往上拉。

第二天,我在C2營地休息時,聽說她遇難了。

在這一天,還有一位美國登山者在希拉里臺階倒了過去,再沒醒來。

我們隊的12位隊員都成功登頂。但下山途中,一位女隊員因為氧氣不足,有些意識不清,踩到了她的向導。隊里兩位60多歲的隊員,在8600米的地方走不動了,被向導們輪流背、拉到了C4營地。

休息一晚后,其中一位還是走不了,又被背到了C2營地。我在營地見到他的時候,他的向導大口喘著氣,他垂著頭,彎著腰,看上去毫無生氣。后來,他被直升機帶了下去。

在登珠峰的過程中,天氣突變或者登山者體力不支,是繼續前行還是下撤,由登山者決定,向導一般會提供意見。

登山者一旦遇險,大多數向導并不會急救措施,通常只能用繩子把他拉下去。如果因為高反引發腦水腫或肺水腫,甚至心臟病等,基本上很難獲得搶救。

緊急情況下,直升機可以幫助救援,將人送到低海拔的營地或加德滿都的醫院。我親眼看到一名登山者突發雪盲癥,直升機甩下一根繩子,向導用繩子將他綁起來,吊了下去。還有一名夏爾巴向導遇難了,他的遺體被直升機吊到了大本營,停在停機坪旁。

遇上緊急情況,直升機幫忙救援。

但直升機最高只能飛到7000米左右,而且救援的費用很高,一場救援可能得上十萬。

在珠峰上,導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滑墜或者體能、氧氣不足。按照正常操作,每個人身上都系著安全帶,一般不會滑墜,除非沒有系。當登山者下不來的時候,向導應該有能力將他帶下去,現實是,一些向導并不具備救助能力或能力不足,這也導致了遇難人數的攀升。

登山者遇難后,遺體一般會被及時運下去。在山上放幾天,就會被風干。我在出發路上見到的那具遺體,下山時已經不見了,應該是被運下去了。也有一些遺體難以運輸,沒人有能力運下來,至今依然留在原地。

攀登珠峰的過程非常辛苦,無論生死成敗,登山者都值得被尊重。

我記得,剛開始徒步到達大本營以及登頂羅布切峰的時候,很多人向我表示祝賀,那時感受到了目標實現的快樂,人一定要有夢想;一位中國登山老人因為隊友下不來急哭了,囑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還有裝假肢堅持攀登的外國人;最后離開大本營時,一個廚師走到我面前,說你不要忘記我……這些樸實的情感,對夢想的追求、執著、拼勁,在生死歷練中,瞬間無限放大。

攀登珠峰也是一個名利場。一些人將它視為榮耀,在沒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貿然攀登,風險很大。登山是一個科學系統的過程,應該從低海拔開始,一步步通過訓練來實現。這是對山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責任編輯:黃芳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定边县| 如东县| 长顺县| 英德市| 屏边| 乐山市| 颍上县| 游戏| 苏州市| 栾川县| 巫溪县| 新闻| 巴林左旗| 临沂市| 黄龙县| 苍山县| 甘孜| 武乡县| 平凉市| 广汉市| 芦山县| 龙井市| 竹溪县| 福泉市| 苗栗市| 隆林| 六安市| 凌海市| 南川市| 青海省| 河津市| 麻栗坡县| 瓮安县| 沈阳市| 玛多县| 通许县| 保定市| 英德市| 应用必备|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