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印試射空基“布拉莫斯”,可提升印軍反航母能力
近日,印度空軍蘇-30MKI戰機進行了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第二次試射。不過,不同于此前的首次試射,此次打擊的是地面目標,顯示了該型導彈對海、對陸的多用途攻擊能力。在艦載型和陸基型服役后,印俄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導彈家族正在向空射型和潛射型發展。
先進氣動布局,滿足“全平臺”發射需求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源自1998年印度與俄羅斯的合作項目。當時,印度不要說自主研制超音速巡航導彈,就連研制常規亞音速巡航導彈的能力也沒有。確實印度軍方一開始就很有遠見,選擇的技術起點很高。而對于俄方來說,能夠得到印度方面的資金以及部分技術支持,使得本國的“縞瑪瑙”超音速巡航導彈計劃得以延續發展,這是一個雙方合作共贏的結果。
目前,“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服役最多的當屬海軍艦載型和陸軍機動發射型。其中,裝備有艦載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印度海軍艦艇包括:“維沙卡帕特南”級導彈驅逐艦、“拉吉普特”級導彈驅逐艦、“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以及“塔爾瓦爾”級、“什瓦里克”級導彈護衛艦。

我們可以看到,較早的“拉吉普特”級導彈驅逐艦和最新的“維沙卡帕特南”級導彈驅逐艦都能夠裝備使用,而且可以靈活地選擇箱式傾斜發射和垂直發射。而且,對于“塔爾瓦爾”級導彈護衛艦這樣的中小型水面艦艇,同樣可以裝備“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這正是得益于“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良好的適裝性,原型“縞瑪瑙”超音速巡航導彈采用頭錐進氣的沖壓發動機設計,使得彈徑保持在600毫米左右,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種苛刻的發射要求。如果采用兩側進氣道的設計布局,由于彈徑過大,則很難實現陸海空潛“全平臺”發射。
“新舊小大”艦艇都能夠適裝“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這相當于從根本上提升了印度海軍水面戰艦的整體反艦作戰實力。
除了印度海軍,印度陸軍也裝備了三個陸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機動發射團。其中,861團和862團裝備的是早期型“布拉莫斯”Block1超音速巡航導彈,而863團裝備了更先進的“布拉莫斯”Block2超音速巡航導彈。目前,印度陸軍正在計劃組建864團,將裝備新一代“布拉莫斯”Block3超音速巡航導彈。這使得印度成為目前世界上僅有的裝備陸基型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印度陸軍才會將861團和862團這兩個陸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機動發射團作為王牌部隊,部署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賈斯坦邦。每個陸基型導彈機動發射團裝備多達72枚導彈,一旦兩國爆發大規模戰爭,這些導彈將成為對巴基斯坦境內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摧毀的利器。今后,也不排除印度陸軍在中印邊境地區部署陸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機動發射團的可能性。印度陸軍認為,陸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可以成為威懾中方的王牌武器之一。
夢想很美好,空射型面臨諸多困難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空射型和潛射型,目前還在研發測試之中。其中,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作為印度空軍蘇-30MKI多用途戰機最重要的遠程機載精確制導武器,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其研發難度也是最大的。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首次試射是在2017年11月22日,當時的靶標是水面艦船。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才進行第二次試射,其間隔時間之長很令人費解。
其實,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所面臨的技術困難是多方面的。首先,該型導彈相比艦載型和陸基型已經大幅減重到2.5噸左右,但是對于蘇-30MKI多用途戰機掛架的承受能力來講,還是太重了。因此,印度空軍不得不先將兩架蘇-30MKI多用途戰機送回俄方進行改進,加強結構強度和掛架承載能力,才能夠在進氣道之間的機身中線重載掛架上,掛載一枚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所以,即便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能夠投入生產并交付,也不是印度空軍所有蘇-30MKI多用途戰機都能夠掛載使用,必須要經過改進升級。通過這一項工作,俄方至少能夠從印度人身上再賺一筆改裝費。

除了載機平臺的改裝,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發射模式也面對很多挑戰。根據最初設計,蘇-30MKI多用途戰機掛載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在500-14000米高度投放,導彈下落50-100米后助推火箭發動機點火,導彈加速到2馬赫以上,之后沖壓發動機點火工作。接下來,導彈使用沖壓發動機飛行到14000米的巡航高度,在最后接近目標時飛行高度驟降至15米并進行機動,直到擊中目標。
在整個發射過程中,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如何保持穩定下落、頭部保護整流罩如何拋掉、助推火箭發動機能否可靠點火、沖壓發動機能否可靠工作等等,都是印俄兩國研發人員遇到的一道道難關。而且,蘇-30MKI多用途戰機進行一次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試射也耗資巨大,這一切都使得印方對于每次試射都非常謹慎,寧可多耗時進行充分的準備,也要避免試射失敗。
從目前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兩次試射結果來看,基本上都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是,這距離最終設計定型和投產還有一段路要走。根據印方的計劃,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至少要完成四次成功的試射,包括兩次對海打靶和兩次對陸打靶,才能夠初步實現研發成功的目標。而且,在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批量服役后,限于巨額的載機改裝費用,一向財大氣粗的印度空軍也頗顯得有些拮據,只準備對40架蘇-30MKI多用途戰機進行改裝升級,以具備掛載和發射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能力,對提升印度遠程反艦能力尤其是反航母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未來系列化發展,緊跟“高超音速”新潮流
對于“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未來發展之路,印度已經做好了長遠規劃,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更快,二是更小。
在更快的發展方向上,印度希望利用俄方在高超音速飛行器方面的先進技術。特別是后者近年來所展示的“先鋒”和“鋯石”兩種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顯示了俄方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推向實用化的強大實力。為此,印度與俄羅斯規劃設計了新一代“布拉莫斯Ⅱ”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其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馬赫,射程至少達300千米左右。因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一直會采用印俄合作研制的模式,而非單純的進出口合同。因此,其最大射程不會受到國際上導彈技術控制組織(MTCR)300千米以內的出口限制。
另一方面,印度也在進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小型化發展,其研制計劃被稱為“布拉莫斯”NG。該型導彈的研制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機載和潛艇發射的需要,在原有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基礎上,全重降至1.5噸左右,長度減小到5米,彈徑減小到500毫米左右,不過射程依然可以保持在29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
由于總體尺寸和重量大幅減小,“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戰斗部質量也將有所降低,通常來說毀傷威力也會有所減弱。為此,印度和俄羅斯研發人員采用了兩方面的措施予以彌補。一是增強“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隱身能力,進而增加其突防成功率,由于“布拉莫斯”NG的整體尺寸更小,再加上涂覆隱身涂層,就能夠大幅提升其隱身性能。另一個措施就是升級主動雷達導引頭,用更加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代替原有的機械掃描雷達,使其打得更準、抗干擾能力更強。
在未來發射平臺的選擇上,“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適裝性更好,不僅蘇-30MKI多用途戰機的掛載數量可以增加到3枚,米格-29K、LCA“光輝”以及“陣風”等中型乃至輕型戰機也可以掛載。此外,印度海軍新一代P75I級AIP潛艇也能夠發射彈徑減小的“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