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歐木匠的危機感:以前宜家模仿我們,現在我們開始模仿宜家
編者按: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挪威小鎮的木匠的故事。全書以他經手的閣樓改建項目為線索,記錄了整個項目的進展始末。但本書并不止于一般意義上的匠人生活,在細致的工藝、繁瑣的細節處理、無所不在的問題之外,作者不停探究這一傳統工藝的本質,并由此延展出對生活和自我的思考。作者奧勒?托斯滕森是一名有著近30年工作經驗的職業木匠。這是他首次執筆自述一個改造閣樓的故事,娓娓道來分寸之間打造而出的工匠精神。托斯滕森雖然非職業作家,但其真摯淳樸的敘事風格卻讓挪威,甚至歐洲眾多知名作家紛紛為之折服。
只有一個人的團隊
我是一個和木頭打交道的人。以前,我是領照的合格學徒。現在,我是可靠的工匠師傅、手藝人,也就是大多數人所說的木匠。
當學徒時,我學的是這門手藝。后來出師后,作為一名老師傅,我要學的是如何打理生意。對我來說,手藝,也就是工作本身,要比經營管理更有意義。因此,我的學徒合格證書對我而言更重要。
這種需要技能的手工活兒沒有任何神秘可言。我按訂單完成工作,其內容取決于他人的要求和指令。
“承包商”“企業家”“生意人”——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我的行業。但我稱自己是“木匠”,并且我還經營著一家個人的木匠公司。
在建筑行業,通常是小型公司接小活兒,大型公司對小合約不感興趣,他們忙著建造全新的住宅樓、醫院、學校,有時也會承包幼兒園和商業樓宇的建設。
小的承包商忙于挨家挨戶地去裝修浴室、更換窗戶、搭建車庫。他們也會建造大量新房屋,以及屋外信箱的信箱板和信箱桿。挪威約有 250 萬戶住宅,大量住宅的維護和更新工作,是由這些小承包商完成的。
像我們這樣的小承包商為數眾多,到處都能找得到我們。我們是一群形形色色的手藝人。雖然都從事著同一個行業,但是工匠們會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干活兒,這一點確實是工匠們的強項。我們有的人干活兒快,有的人干活兒慢;有的人手藝好,有的人手藝差;有的人總是陰沉著臉,有的人整天樂呵呵的;有的人收費低廉,有的人要價高昂;有的人誠實,有的人奸詐。以上這些描述都與這個行業、手藝和工作相關。
我住在奧斯陸(Oslo)的托耶恩區 (T?yen),工作地點多半是在城里,主要是在東區。有時我會跑到西區去攬活兒,最遠到過奧斯陸以南的城市如希(Ski)和奧斯(?s),以及奧斯陸以西的阿斯克(Asker)。我不是奧斯陸本地人,因此借由工作來逐漸熟悉這座城市。當我和別人在城市里散步時,我偶爾會停下腳步,指著某一處告訴同伴:我給這家換過一扇門;給那家改建過閣樓;為那戶人家翻新過浴室。對于一個方向感不佳的人來說,這倒是一個了解一座城市的方便的方式,因為我從來不會忘記自己做過的活兒。
我沒有雇員,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或經營場所。我的工具都放在家里的儲藏室,和那些不能抵御霜凍、不能被放在室外的設備和材料放在一起,如膠水之類的東西。我把螺絲、釘子和其他各種東西放在閣樓里。我的工具就是我身體的延伸,妥善保管它們,是我對這份職業、這個工作,以及對自己的尊重。
我把那輛略顯破舊的廂式貨車,停在工作地點附近街上的空地。每天下班后,我會把所有的設備都搬回我的公寓里。隨意地把工具放在顯眼的地方不是個好主意。如果有人透過車窗偷窺我的車,他們會發現里面空空如也,便沒有破窗而入的必要了。
我的公寓在三樓,所以我得把我的那些家伙扛上扛下,因此得精打細算每次工作所需的工具。現在我只把用得上的東西搬上車以節省時間,避免耗時耗力來回跑。
我家的客廳也是我的辦公室。公寓不大,我把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個柜子里,眼不見為凈。雖然行政工作是必須做的,但如果把家完全變成辦公室的樣子,實在太令人心煩了,就像長途跋涉結束后,我仍舊背著沉重的背包,無法真正休息。我從來沒有到達一個可以休息
一下的時段,讓我可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經過的風景。當我完成了真正的工作——蓋完真實的建筑物之后,我便打開那個櫥柜,拿出相關文件,啟動電腦,支付增值稅,寫電子郵件,將文件歸檔,填寫各種表格,計算投標價格。我花在處理文檔工作上的時間,比我花在材料和工具上的時間要長得多。
我的公司只有我一個員工。個人的私生活和職場之間并無明確的界限。我必須實際接觸那些工具和材料,也得處理勞動后的效益和成果。我和我的電鉆、貨車、正在鋪設的地板、正在修建的房屋,還有我的收支清單,都牢牢地捆綁在一起。
有時我會感到難以承受,但這未必是一種單純的負面感受。這讓我強烈地感受到,這份工作不僅對那些請我翻修房屋的客戶意義重大,對我而言也是如此。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職業角度,我都是無遮無擋,暴露在風險里,不像大多數人在日常工作時受到理所當然的保護。
我以制造可被替換、會被銷毀的暫時性物品為生,這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我們身邊有許多事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同時它們又無足輕重。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在大教堂被燒毀時,輕松地說出“幸好沒有人喪命”這樣的話來。
目前我在卡積沙斯(Kjelsas)的工作快要完工了。在我的工作預約簿上,此后的三個星期都是空白頁。我一直都是這樣,出門干活兒的同時也留意著下一份工作。
要不要定制家具
托馬斯來安裝冷熱水混合龍頭,并把浴室中所有東西連接在一起。現在浴室中的所有東西都可以使用了,但我們避免弄臟它們,要留給彼得森一家享受煥然一新的浴室所帶來的喜悅感。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下面的盥洗室,而彼得森一家也習慣了我們走上走下,所以再這樣持續幾個星期沒有問題。
達恩安裝好了浴室門和門框。他還給樓梯井的門做了一個門框。他用最少的釘子把門框裝上,但沒有把釘子敲進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鋪設完浮油后將其拆開。
我們邀請托馬斯和粉刷匠們一起到樓下的廚房吃午飯。這么多穿工裝服的人聚在彼得森家溫馨的廚房里,讓廚房瞬間變成了建筑工人的小飯館。粉刷匠把他們在樓上準備好的食物帶下樓吃。托馬斯是一名管道工,但他吃的是電工們愛吃的午飯:面包和軟飲料。達恩和我吃了點冰箱里的食物。托馬斯不想吃真正的食物,他堅持吃自己習慣的東西。簽訂長期合同的木匠吃越南式午飯,接零散活兒的水管工喝茶、咖啡和軟飲料。這是兩種工匠之間用餐文化的差異。
彼得森夫婦希望在閣樓里擺放一些宜家家具,他們想讓我們來安裝這些家具。他們打算把夾樓做成一個辦公區,在一側擺一些矮柜,就像支撐墻一樣,讓這個地方更像一個房間。假如屋頂直接和地板相接會顯得擁擠,也難以清理。夾樓的另一側對著兩個男孩兒的臥室,需要隔離開。在那一側,我們會將夾樓的地板向上延伸至斜坡屋頂處,這也會成為臥室的天花板。我們會在“辦公室”的那一側建一堵 20 厘米高的小支撐墻。
在遠端的防火墻前,他們希望做一排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擱架,擱架需要根據空間調整寬度,越往上面擱架就越窄。
達恩為延伸出來的辦公室地板做釘條。他在下面鋪好石膏板,做好隔熱層,在上面鋪上刨花板。我根據屋頂的坡度定制了宜家櫥柜。定制的櫥柜空間小了些,但總比沒有好。我根據防火墻的位置調整了下擱架的尺寸。然后我們清理掉夾樓里的所有東西,開始鋪設地板。我們組裝好櫥柜,把櫥柜和擱架安裝到位,安裝好踢腳板,夾樓的工作就完成了。盡管實際上還有很多活兒要做,但我們卻有種閣樓快要完工的感覺。
卡里和約恩知道他們想把閣樓裝修成什么樣,我們現在在建的閣樓是他們腦海中那個版本的一個變體。一開始他們聽到我的建議后總會大吃一驚。比如,他們以為定制的浴室家具會比他們計劃用的宜家家具更貴。常常有人問我對宜家家具的看法,卡里和約恩也想知道
這個問題的答案。宜家家具就像天花板的高度、窗戶的尺寸和居住面積一樣,是特定的、可以測量的。
對于彼得森夫婦和其他消費者來說,他們在產品目錄中找到的室內設計是一個可預測的宇宙的一部分,有點像讓我們所有人都保持站立在地面上的重力。我能理解這種感受。我自己家里也有宜家家具,但我對它們沒什么感覺。在我家里,它們通常被掩藏在一些更漂亮的物品的后面。我會盡量發揮它們的作用,但也盡量把它們放在一眼看不見的地方。
現在到處都有宜家買場。人們選擇的大多數宜家產品和他們購買的大部分其他家居產品的質量相差無幾,無論是什么產品、什么品牌。宜家的家具風格簡樸,價格相對也比較低廉,并且能保證“一分價錢一分貨”。
和橡木家具、實木地板這些堅固耐用的家居產品相比,宜家的家具是為短時間使用而設計的。宜家品牌現在已成為主流,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這不免讓我思考,宜家是否已經影響了我們的時間概念,還是說它只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產物。我們之所以需要更換物品是因為物品的質量出現了問題。但相反,頻繁地更換物品也會影響它的質量。因為反正人們很快就會厭倦一件物品,并把它替換掉,那么何必還要制造持久耐用的物品呢?產品定位注定了這些物品的使用壽命不長,導致了它們的質量很難令人滿意。雖然產品質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我還是很高興我制造的是另一種產品,一種具有內在價值的產品。以前宜家常常模仿手工藝,而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自己開始模仿宜家了,這就危險了。長此下去對我們這些人是不利的。
說來有趣,今晚我就要去宜家買場,這個星期我是躲避不開那個地方了。其實我的業余時間也無法避開那里。如果你有一輛貨車,那么常常會有人請你幫忙搬運東西。對我來說,周末是意味著不干體力活兒的休閑時光。對別人來說,周末是搬運東西的好時機。所以我在業余時間有可能面臨著提供運輸服務的“風險”。每年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出 10~15 個星期六來做這樣的事情,但由于我一直在拒絕,所以現在找我幫忙的人不多了。奧勒常常幫我,我也答應幫他。但我也跟他說,讓我去宜家絕對是對我們友情的考驗。今晚奧勒請客,我們去吃瑞典肉丸。
本文摘自《我在挪威做木匠》,未讀·生活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5月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