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部苦心熬制6年的電影,值得你120分的關注
盲聾的孩子跟普通孩子一樣,懷著夢想走向生活。比如《梧桐樹》里14歲的盲女王怡文。世界以痛相吻,她卻報之以歌。
當王怡文在教室里唱起意大利詠嘆調“Caro Mio Ben”(《我親愛的》)時,那歌聲瞬間讓人心柔軟,讓世界復歸平靜。

今天,大象推薦的紀錄電影《梧桐樹》,是一部聚焦你我身邊這一群特殊孩子的極度誠意之作。

主角:王怡文/李聰/曹寒子/張丹彤/吳夢飛
類型:紀錄片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18分鐘
《梧桐樹》剛剛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真實至上”展映,是這一單元15部優秀紀錄片中唯一的中國影片。在這之前,影片先后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AND紀錄片基金支持,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亞洲紀錄片提案推薦”獎,提名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一種立場”,并在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得熱烈好評。
由于影片形式極好地服務于內容,完整成熟的視聽設計令觀眾對“特殊的”孩子產生共情,我們也將在“NEWS大象城市影展”展映中呈現給觀眾這部影片。
《梧桐樹》被FIRST評委稱為是“天真版的《囚》”。
同樣是凝視障礙人群,導演避開了獵奇的捕捉,也未落入消費弱勢族群的窠臼。影片以強烈的鏡頭語言,平靜中放大感官,喚起存在于我們心中,卻已被忽視已久的溫暖情感。

自2011年開拍,這部紀錄片用6年時間記錄了河南鄭州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中的盲聾青少兒的成長歷程。導演蘇青和米娜用鏡頭觀察并陪伴這里的孩子成長。長情“陪伴”的,還有鏡頭里常常出現的梧桐樹,這些自建校起種下的小樹在50年風雨中茁壯成長,成為影片中的角色和另一視角。

大哥是一位聾人,三歲時高燒不退,在醫院打了鏈霉素,回來半年,聽力逐漸喪失,成為聾人。蘇青五六歲時,大哥經常騎車帶他去聾啞學校(舊稱)玩耍。因為常常跟大哥在一起,看大哥打手語,蘇青長大以后也見識了大哥結交的聾人朋友。大哥的江湖既是有趣的世界又是孤獨的世界。蘇青自學了手語,他成為家里唯一可以與大哥正常溝通的人。

2002年,蘇青和米娜借了朋友一臺DV,他們打算用這臺小小的攝像機,拍攝聾人群體的故事。自此,他們慢慢在做,但從沒有停止。
在《梧桐樹》之前,蘇青和米娜已經完成了《手語時代》和《白塔》兩部聾人題材紀錄長片。

《手語時代》的女主角芳芳早已是餐廳店長,《白塔》中的人們也在每個新年到餐廳造訪迎新敘舊。這兩年在《梧桐樹》中的孩子們與他們的家人,也陸續來到餐廳歡聚逗留。電影與現實模糊了界限,攝像機從來也沒有停止過關注。
《梧桐樹》中的一位聾人女孩兒,名叫李聰。樹上有釘子,她會擔心樹疼;她發現養的小龜很愛“臭美”,她也欣喜配合。她與世俗的想象完全不同,她奮力抽芽用昂揚的成長打破這個世界的不公和歧視。




曹寒子有幸遇到了她的“沙立文老師”,美術老師王琴。


成為了豫劇小明星的張丹彤,夢想當央視主播的吳夢飛,都在鏡頭前坦然講述了心聲,她們依然天真但她們也早就成熟了。



導演米娜曾在采訪中說:“這些梧桐樹蘊涵著一種意象和詩意。梧桐樹既象征陪伴,也意味著時間。電影片名‘梧桐樹’的題字,是由視力聽力雙重障礙的寒子親筆書寫,筆畫稚嫩但骨架有力,字若其人。別有意義。”



我們希望這部電影可以在許多大小朋友的心中種下一顆顆種子。
《梧桐樹》在NEWS大象城市影展的全國展映檔期為6月1日-6月2日,64城同步進行。點擊鏈接https://wechat.elemeet.com/#/?movieId=16524&channelId=642 即可參加,我們迅速集結。
這個六一,你可以帶著孩子走出游樂園,一起來觀看《梧桐樹》下的另一種童年,過個有特殊意義的兒童節;
如果你有志于在公益事業上做些什么、改變點什么,你也可以邀請身邊值得邀請的朋友一起前來觀影;
如果你的生活中需要多點陽光,這些陽光的孩子們也同樣會溫暖你;
如果你是紀錄片愛好者,那《梧桐樹》更是一部絕對不容錯過的絕佳好片。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還沒有影展落地,或是沒有這部影片的放映,也可以點此發起一場點映,請加入我們的隊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