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十字路口的印度:大選結果不僅是政黨勝負,更關乎改革的進退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寧勝男
2019-05-23 06:58
來源:澎湃新聞
? 外交學人 >
字號

本月19日,第17屆印度人民院選舉落下帷幕。這場耗時39天,花費近70億美元,9億選民參與投票的選舉,規模之大、過程之復雜、競爭之白熱化,都讓世界為之矚目。大選后的印度將迎來怎樣的政治格局,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度向何處去,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影響選民投票的三個因素

印度大選向來以結果變幻莫測著稱。在這一政黨林立、各派勢力交織錯雜、各種政治口號漫天飛舞的漫長進程中,選民以何為標準來選擇自己心儀的政黨,一直是觀察印度大選的有趣命題。

政黨政績和力量對比,是一大決定因素。自1947年印度獨立,國大黨在政壇獨領風騷近30年。到1971年第5屆人民院選舉之時,英迪拉·甘地領導的國大黨包攬了518個議席中的342席,戰績依舊驕人。國大黨之所以能在前30年主宰政壇,倚仗的是其領導印度擺脫殖民統治、建立獨立國家的光輝歷史,以及甘地、尼赫魯等領袖的巨大感召力。這一時期,反對黨尚且羸弱分散,不成氣候。缺乏對等選擇,也是印度選民支持國大黨的重要原因。

1960年代末,印度出現政黨多元化和地方化的趨勢,政黨間競爭加深,政權結構隨之變動,國大黨先是失去了多個邦的執政權,到1977年大選時,更是第一次丟掉了聯邦執政黨的地位。印度選民之所以把英迪拉·甘地和國大黨選下臺,既有對其實施“緊急狀態”的不滿,也有對國大黨分裂蛻化的失望,更是由于反對派第一次團結一致統一行動,選民有了選擇的空間。

1977年的大選標志了印度進入了多黨交替執政的新時期。到1990年代后半葉,以印度教民族主義起家的印人黨發育成熟,印度政壇呈現出國大黨與印人黨對壘,兩黨領導的政黨聯盟交替執政的景象。

經濟民生問題對選民的決定也有著較大影響。印度人口多、底子薄,貧困率長期居高不下,低收入選民數量龐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到1993年,印度貧困人口比例高達45.9%,至2004年,這一比例仍為38.2%。下層群眾缺乏改善經濟狀況的渠道,習慣性地將期望放在政府身上。

同一時期,印度開啟了自由化、市場化和私有化的經濟改革。改革固然使經濟增速加快,但短期內受益人群有限,尤其是廣大底層民眾的利益一時難以得到改善。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平等程度的加深,導致底層選民對改革態度游離,這些民眾平時又缺乏經濟流動機會和利益訴求通道,選舉就成為其表達訴求,甚至是發泄不滿的唯一機會。再加上多黨競爭的選舉結構,使得印度大選呈現出鮮明的“反現任”(anti-incumbent)特點,選民對在任政府耐心欠奉,即便是對開啟改革、挽狂瀾于既倒的拉奧政府和務實有為、政績斐然的瓦杰帕伊政府,印度選民都毫不留情、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其趕下臺。

在許多印度選民的心中,大選即是選總理,各黨總理候選人的“人氣”是決定投票結果的另一變量。按照議會民主制的一貫規律,選舉應是先選出黨,再敲定人。印度的情況卻有所不同,從1981年選舉時國大黨打出的“只有英迪拉能把國家從混亂和動蕩不安中拯救出來”,到這次大選印人黨高呼的“莫迪政府,再來一次”,總理候選人一向都是決定執政權花落誰家的主要因素之一。2014年大選中,原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莫迪憑借“茶販之子”的奮斗史、創造高增長的“古吉拉特模式”和自身雄辯的演說與動員能力,獲得印度民眾青睞,“莫迪旋風”席卷全印,莫迪帶領印人黨攻城略地,取得了史詩級的勝利。在今年的大選中,印人黨仍主打“莫迪牌”,強化其廉潔、高效的領導人和強硬的民族主義者形象,希望能夠復制2014年的奇跡。

三種可能的大選結果

大選漫長的投票甫一結束,印度各家機構的出口民調結果便應聲而出,目前的普遍預測是莫迪和印人黨將成功連任,帶領印度走入下一個五年,但不同的民調對人民院席位分布預測并不相同。目前來看,結果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是印人黨自身斬獲超272個席位(人民院共545個席位)。這種情況下,印人黨一家即占絕對多數,強勢地位更加凸顯,既可自己組建聯邦政府,也可延續此前全國民主聯盟(NDA)聯合執政的路數。如果拋開盟黨單獨組閣,莫迪和印人黨將在聯邦層面獲得最大的決策自由,莫迪政府后續數項改革法案,也將在人民院“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第二種可能,印人黨自身席位少于半數,但其領導的NDA執政聯盟席位超272個。這一情形下,莫迪將繼續出任總理,以NDA為依托組建聯合政府。如此執政也是印人黨一貫的傳統。但印度的政黨聯盟關系并不牢固,一些地方性政黨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或為向聯邦政府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動輒以退出聯盟相威脅,政黨間結盟或倒戈非常“隨意”。聯合執政下,不僅盟黨將在內閣中占據數個部長職位,莫迪要推進自己的改革政策,尤其是涉及到在人民院通過相關法案,還需要通過與盟黨置換政治資源爭取其支持。不難預測,這種拉鋸式的政治博弈與討價還價,將耗費莫迪不少的精力。

第三種情形是,印人黨席位數領先國大黨,但無論是這兩大黨,還是二者領導的執政聯盟,所獲席位都未超272席,“懸浮議會”局面形成。這種情況下,將由總統出面首先邀請印人黨組閣。為湊夠法定席位數,印人黨必須爭取NDA聯盟外其他黨派聯合執政,其他黨派也可以保持獨立不參加內閣, 僅向印人黨和NDA提供外部支持。當然,如此形成的政府并不穩固,一旦某個盟友撤銷外部支持,政府就有可能中途“翻車”,在議會的信任投票中被不信任案推翻。也正因此,這種組閣方式更容易出現執政黨被小黨掣肘甚至“綁架”的局面。

大選與印度改革前景

2014年大選,印人黨一黨就拿下了282個席位,印度政治格局經歷了從“懸浮議會”到印人黨強勢地位的轉變。此前25年間,沒有一個政黨能夠在大選中取得超半數席位,多黨聯合執政,是這一時期印度政府的常態。但是,各黨派之間利益不一、相互扯皮,導致決策與執行效率低下,改革推進緩慢。到辛格政府(2004-2014年)執政后期,政府貪腐丑聞頻發,領導層無力推進政策議程,國家陷入“政策癱瘓期”。

2014年印人黨贏得的“史詩般的勝利”一舉改變了這一態勢。第一個五年任期內,莫迪政府借勢出臺《破產法》,并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商品和服務稅(GST)改革,有力推進了印度的經改進程。但也有過魯莽時刻:在莫迪治下,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營商環境得以改善,成功維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率;同一時期,莫迪政府“任性”推“廢鈔”、匆忙上“稅改”,短期內也造成廣泛的經濟失序和混亂。經過五年的歷練,相信其對印度社會經濟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治理方式會更加穩妥成熟。

此番大選中,莫迪和印人黨能否再創上次選舉的輝煌戰績,不僅關乎下屆印度政府的構成與執政方式,更將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印度未來的政黨格局與政治走向。

印度目前正處于發展變革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國家能否充分動員社會沿既定改革軌道行進,改革能否走向深入、攻堅克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決策制定與執行部門的清醒、理智和高效。下一階段的印度政壇,是延續印人黨“一黨獨大”的格局,還是重回聯合政府的傳統軌道,答案即將揭曉。

(寧勝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鄭勇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金堂县| 平安县| 东山县| 丁青县| 甘洛县| 关岭| 昆山市| 泾源县| 广丰县| 容城县| 石城县| 建始县| 乌拉特后旗| 崇左市| 灵武市| 广宗县| 吉隆县| 庆城县| 黄陵县| 呼图壁县| 湟源县| 潮安县| 广东省| 仙桃市| 大冶市| 昌邑市| 巢湖市| 公主岭市| 巴林右旗| 进贤县| 珲春市| 阿城市| 西畴县| 孝感市| 安庆市| 临漳县| 丹寨县| 婺源县| 临洮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