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個給不起錢也給不起愛的家,為何還要生七個孩子?

本文共3107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黎巴嫩的一個法庭上,一樁案件正在開庭。原告和被告雙方各自由律師陪伴著進行陳述。法官就案件細節詢問書雙方。這次開庭與任何此前一次沒有不同。
唯一的差別是,原告席上坐著的是一名只有12歲的兒童,而被告席上的是他的父母。
“原告贊恩·哈吉,你為何在此處?”
“因為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你起訴他們什么”
“我起訴他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

沒有童年 沒有未來
黎巴嫩,這個城市正如這個故事一樣,本應美麗燦爛,卻承載了太多悲傷。
12歲的贊恩和家人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窟。在貧民窟里,童年這個概念根本不存在。人們在社會的縫隙中掙扎著艱難生存,只有幾歲的孩子也不得不外出謀生,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成長,更沒有人關心孩子的內心。
贊恩和小伙伴們難得的娛樂,是湊在一起吸煙、打架,用木頭做成的槍模仿軍隊,搜過一棟又一棟廢棄的建筑。

因為貧窮,孩子們被迫過早地適應成人世界的生存規則。贊恩12歲已經開始為房東的兒子阿薩德打工,四處幫別人送水、卸貨、送煤氣罐。空余時間還要帶著一群弟弟妹妹到街上賣果汁、賣口香糖,能賺一分是一分。

因為貧窮,家庭關系不再由愛支配。弱肉強食的生存之道入侵到所有私人空間之中。對著從小開始工作補貼家用、承擔了家中大部分勞動的贊恩,媽媽從來沒有給過好臉色;但對著在獄中服刑還販賣毒品的哥哥,媽媽卻笑著說“為你驕傲”——因為賣毒品能賺更多的錢。

沒有錢、沒有尊重,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明。在這個本就混亂冷漠的社會里,如螻蟻般茍活。
年幼的贊恩在生物鏈的最低端,被社會放棄,被家庭壓榨,為了未知的明天而無休止地勞動。對他而言,生活只是日復一日的黑暗無光,看不見未來也看不見希望,像一潭死水般生不起一絲波瀾。

生活把人們推向了絕望谷底,但總是有人心中閃耀著繁星。
由于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贊恩看遍了成人社會里惡俗的把戲,在底層社會的摸爬滾打讓他擁有遠超其年齡的智慧和通透。
弟弟妹妹們都覺得贊恩的老板阿薩德是個和藹可親的叔叔,每次贊恩回家前,阿薩德都會裝起一些小零食讓他帶回家,“給可愛的薩哈爾”。在溫飽都成問題的贊恩家,阿薩德偶爾送的小零食是孩子們生活中難得的期待,大家對著阿薩德都是笑瞇瞇的。

但贊恩卻笑不出來。阿薩德給的零食,贊恩會禮貌的接過,然后在下一個街角把零食面無表情地扔進垃圾桶。
他很清楚,阿薩德絕非善類,他的這些小恩小惠,更不是出于好心,他只是一直覬覦著贊恩年幼的妹妹薩哈爾。
在局勢動蕩、人人自危的環境里,愛情本就寥若晨星,更遑論三十多歲的阿薩德和年僅十一歲的妹妹之間巨大的年齡差,兩人幾乎沒有任何共同經歷,談何生愛?但凡有一點社會經歷的人都知道,阿薩德不懷好意。

贊恩想盡辦法把妹妹留住。阿薩德用甜言蜜語哄騙薩哈爾,贊恩就謊稱媽媽要找薩哈爾,把她帶回了家;
妹妹薩哈爾第一次來月經,贊恩偷偷把妹妹帶出來,洗干凈弄臟的內褲,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讓妹妹墊在內褲上。反復地叮囑,千萬不能告訴任何人;
12歲的他也許還不明白月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一旦父母發現了,剛滿11歲的妹妹就會被嫁作人婦,在一個還算不上少女的年紀里開始她注定凄慘的家庭生活。

但父母心照不宣地突然天真了起來。一邊安撫贊恩“什么事情都不會發生”,一邊熱情地請阿薩德一家到家里來作客。夫妻倆默契地用謊言拉起來一張畫布,用虛假的未來掩蓋住黑暗的深淵,一步步將女兒推向懸崖。

預感到父母即將有所行動,贊恩開始謀劃帶著妹妹離家出走。他拿出勤苦攢下的私房錢,悄悄收拾好兩人的衣服,甚至提前去跟大巴司機討價還價。一切都已經安排好,兄妹倆會坐車到奶奶家,開始新生活。
正如過去十二年的每一個時刻一樣,在這一刻,命運依然沒有就眷顧贊恩。任憑贊恩和妹妹如何堅強、勇敢,如何努力地想逃離苦難,他們終究是太小了。
就在逃跑計劃的當天早上,父母把妹妹強行帶走,送到了阿薩德家。贊恩用盡全身地力氣阻擋,妹妹撕心裂肺地哭喊求饒,通通無濟于事。父母沒有絲毫地猶豫。

“上帝不希望我們被愛”
贊恩失去了妹妹,失去了這個家唯一的牽掛。他拿起行囊,開始了一個人的流浪。

來到游樂園,第一次坐上了摩天輪,臉上卻沒有一點歡愉,眼神空洞,毫無生氣;
好不容易遇上了愿意收留他的黑人媽媽泰吉斯,泰吉斯卻不久便因非法滯留而被打不,不但無法繼續照顧贊恩,還留下了話還不會講的小兒子;
用盡了歪門邪道,賺到了一點錢,卻被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房東一把鎖鏈全部鎖了起來。

毫無疑問,贊恩是一個善良勇敢的孩子,在任何童話故事里都值得一個圓滿的結局。但生活不是童話,生活不會因為贊恩已經飽受折磨,就大發慈悲放過他。
殘酷的是,上天不但沒有偏愛贊恩,反而對他格外地殘忍
帶著一個嬰兒,無法工作、沒有收入。贊恩走投無路,把尤納斯交給泰吉斯曾經的雇主。雇主答應贊恩幫他偷渡到瑞典,只要他能拿出自己的身份證明。贊恩以為安穩的日子終于要到了,他坐車回家,打算偷出自己的身份證,然后遠走高飛,再也不用在這個深淵中苦苦掙扎。

但新生活沒有如愿到來,只有噩耗提前來報道。回到家里,贊恩發現剛出嫁不久的妹妹薩哈爾因為懷孕大出血已經去世。
在這個充滿咒罵和哭喊的家中,薩哈爾是贊恩最愛的人。心里充滿悲傷和絕望的贊恩抄起一把刀,沖向了阿薩德家里……
最終,年僅12歲的贊恩·哈吉因故意殺人入獄。

“我希望沒有能力養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
從頭到尾,贊恩的生活從未出現過一絲的快樂,只有不斷的欺壓、苦難、掙扎。
對國家而言,毀掉一座城不過是一顆炮彈的功夫;對政府而言,強行讓母子分離也不過只需要一紙遣返令;對醫院而言,放棄一條生命,只是一張身份證明的事。
縱然贊恩已經用盡全力在對抗苦難,但在生活面前,12歲的小小身軀實在不堪一擊。一條小小的鎖鏈、一張可有可無的身份證明、一段短短的30分鐘的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將贊恩擊倒在地,讓他眼睜睜地看著希望和未來在面前破碎。

無能為力的又何止贊恩一個人?
貧窮、混亂、居無定所,還能怎么辦?尊嚴和秩序換不來溫飽,從來沒有感受過愛的父母自然也不知如何去愛,社會如一團亂麻,不止何處才是盡頭,父母又能怎么辦、醫院又能怎么辦、政府又能怎么辦?

贊恩用稚嫩的話語給出了他的回答:
“我希望大人們能聽我說,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
你所認為的恩賜,對他/她而言可能是災難和仇恨;你所想的小打小鬧,可能是他/她的致命一擊,在做決定之前,請認真的想一想。
不要求所有難題馬上解決,不要求社會變得完美無缺,不要求每一個人都懂得去愛。但如果你們沒有能力、沒有時間和精力,愛你們的孩子,請不要把他們生出來。

本文根據影片《何以為家》所寫
內容或有些許改變
(圖片來自豆瓣)
編輯:淑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