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盧爾德,圣城有沒有奇跡
葉克飛
在來到法國西南部城市盧爾德之前,我從沒在一座歐洲小城里見過這么多人。
不同于大多數歐洲小城的清幽和閑適,盧爾德的街上遍布行人,隨便一家咖啡館或餐廳也都坐滿了人,甚至不分時段。當地人還說,我到訪之日并不算人流高峰。

以前也見過一些頗具人氣的小城,但多半是大學城,十萬左右人口中有兩三萬大學生,因此充滿活力。可盧爾德又與大學城迥異,街上多半是老人。更有許多老人坐著輪椅穿行于市內,我最初以為那些統一著裝的推輪椅者是義工,后來才知道,他們全是當地酒店的服務員。
這座僅靠雙腳就可以在一兩個小時內丈量的小城,竟擁有189家酒店,還有大量民宿和旅館,酒店密度冠絕全法。
因為倒時差的緣故,第二天早上五點多,天還未亮便醒來。站在酒店窗前向外打量,對岸成排酒店居然燈火通明,時有一隊隊老人進出。
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它有著“朝圣地”的名頭。
圣城的來歷
盧爾德之所以被稱作“圣城”,是因為這樣一段傳說——1858年2月11日,一位14歲的牧羊女貝娜黛特(Bernadette)來到波河岸的巖洞附近撿拾柴薪,圣母瑪利亞突然出現,此后又多次顯靈。有一天,圣母瑪利亞現身后指示貝娜黛特以手刨地,一股清泉涌出,并創造出多次以泉水治愈疾病的奇跡。也正因此,泉水成了圣水。
于是,盧爾德成了天主教最大的朝圣地,每年朝圣者達五百萬。尤其是傳說圣水對治療癱瘓有奇效,所以才會滿街可見坐著輪椅的老人。

即使偏居山中,盧爾德仍有同類歐洲小城無可比擬的交通優勢。大西洋快速列車TGV早于1993年就起在盧爾德停靠,周邊的高速公路和國道也十分便利。臨近各空港更是會將源源不斷的異國信徒送來這里,以方便他們空運圣水回國,比如,新加坡就有不少信眾每年專程來盧爾德空運圣水。
1866年,貝娜黛特作為初學修女進入內韋爾市的圣-日勒達爾修道院。第二年,她成為真正的修女,1879年4月16日去世。她的名字至今仍被法國人銘記,與盧爾德同樣載入教史。
游走朝圣地
盧爾德的核心區域,包括依山而建的教堂、山洞和圣泉。
山腳下一條寬闊大道直通教堂前廣場,并隨著兩翼旋轉階梯延伸至山坡,名為“十字架路”。如果從高處望下去,中間的寬闊矩形花壇,確實與教堂前廣場的橫向道路構成一個十字架。走在大道上,可見有人一路跪拜而行,十分虔誠,那座玫瑰圣母教堂和更高處的圣母無垢教堂就在眼前。
很多人將兩座教堂誤會為一體,將之統稱為玫瑰圣母教堂,其實并非如此。兩座教堂依山而建,看似一體,卻分了上下。建于1899年的玫瑰圣母教堂俗稱“下教堂”,受拜占庭建筑風格的影響,有寬大的圓拱頂。圣母無垢教堂俗稱“上教堂”,擁有數座尖頂,也是城中制高點,建于1866年到1872年,坐落在巖洞上方的頂部,采用新哥特式風格。兩座教堂最搶眼之處,在于下教堂的圓拱形頂端恰恰在下教堂大門前方,圓拱上的金色冠冕,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即使遠在十字架大道盡頭也可看見。
沿著教堂旁的路繼續上山,就可以走到巖洞,也就是當年貝娜黛特目睹圣母顯靈的地方,洞里有一尊被信眾摸到光滑的圣母像。

盧爾德醫學研究中心就在教堂旁,重病者在朝圣之前可以先行登記,以供研究人員記錄泉水治療的過程和結果,便于研究。
你可以在教堂里見到七十個名字,它們還在陸續添加中,這都是被圣水神奇般治愈的病例。
電影里的盧爾德,現實中的盧爾德
作為神跡頻頻出現的地方,盧爾德也曾成為電影題材。當然,不是小城里經常播放的那一部——小城里有一座貝娜黛特電影院,每年復活節到10月,每天都會放映三場《貝娜黛特》。這是電影院唯一放映的片子,講述貝娜黛特在盧爾德看到神跡的故事。
2009年,奧地利女導演杰西卡·豪斯娜拍攝了電影《盧爾德》(又名《神跡疑云》)。主人公克里斯汀的一生幾乎都在輪椅上度過。為了改變這一切,也為了能離家遠一點,她前往盧爾德朝圣,期待奇跡降臨。
電影里的盧爾德時而極盡空靈,宛若上帝之城,時而并不純潔,浸淫于現代商業。現實中的盧爾德當然屬于后者,遍布全城的紀念品商店,在電影里固然大多數時間消失無蹤,可卻在我眼前一個個冒出來。

電影對宗教的理性思考,似乎和真實的盧爾德格格不入。在滿街的虔誠信徒眼中,這就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地方,不治之癥可以消失。
1952年的一個病例曾震驚世界。意大利女子安娜·桑塔尼羅因為嚴重的心臟問題,呼吸困難,雙腿腫脹,甚至無法走路,在當時無法用藥物治療。無奈之下,她來到盧爾德,連續泡了幾天泉水,呼吸居然通暢,雙腿也消腫動彈。這個病例被研究了四十多年,最終醫學界居然得出了與宗教界一樣的結論——這是一個奇跡。
這里所說的“奇跡”并非抽象名詞,在盧爾德,它有一套嚴密的認證標準:首先,必須是醫學界已知的無法治療的病癥。其次,病人在浸泡或飲用過泉水后,必須立即并永久復原,病痛緩解、逐漸康復和愈后復發都不在列。審核者也不僅僅是當地醫生或教會,而是經過初步審查后,交由專門組織多國醫生構成的醫學委員會進行審核。由于牽涉到愈后觀察問題,往往多年后才有結果。多年來,盧爾德記錄了七千多個治療康復的病例,但只有70條被認定為“奇跡”,最近一例來自去年。
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奇跡是因為什么?因為泉水,還是人們的虔誠?
總有人試圖以科學角度解釋這一切,比如著名的安慰劑效應。盧爾德就是一個充滿暗示的地方,虔誠氣氛會讓一些人忘記病痛。
日本TBS電視臺的“USO”節目組則于2002年將泉水帶回日本,交由九州大學進行研究分析,發現水中含有豐富的活性氫。氫是目前發現的最小的抗氧化物質,而且能夠選擇性清除人體的惡性自由基,因此具有改善疾病的功效。而且,泉水中含有大量鈣和鎂,飲用可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中風和心臟病。不過我相信,比起這樣的解釋,在盧爾德街頭穿行的人們,會更樂意歸因于宗教。
喝圣水在盧爾德簡直成了一種行為藝術。遍布街頭的紀念品商店,擺在最外面的居然不是明信片與冰箱貼,而是款式不同的杯子、水瓶,最特別的容器當屬貝娜黛特的中空雕像,人們可以用這些容器取泉水飲用。

那些身有殘疾、行動不便的朝圣者,會有一條專門的行程。盧爾德的每家酒店都備有大量輪椅,每天早上,這些行動不便的朝圣者就坐上輪椅,由服務員推往教堂廣場。在教堂與巖洞之間,就有幾個水龍頭提供泉水,即可飲用,也可用來洗臉、手臂和脖子。山腳還有洗眼泉,之后再去圣洗室沐浴,最后一步才是聽神父講道。
即使這一切完成,許多人也依流連不去,甚至徹夜不歸。他們在附近的咖啡館聊天,在餐廳吃飯,直到晚上。每年4月到10月的晚上酒店都會有火把巡游,能夠同時容納四萬人的教堂廣場,每逢此時就會進入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人們觀看火把巡游,高聲歌唱。
這個被綠色山谷圍繞的小城,在此刻仿若世外桃源,遺世而獨立。至于圣城到底有沒有奇跡,或許已不重要,因為奇跡在每個人的心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