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洋六號”科考船海底發現“冷泉”,收集到“可燃冰”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科考船今天完成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返回廣州。科考期間,我國調查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發現一處新的大型活動性“冷泉”。
央視記者 張雷:36天,3000多海里,在我身后就是剛剛返回廣州的“海洋六號”科考船,在科考期間,這艘船是充分發揮了它的母船作用,搭載著18家涉海科研機構的人員,以及很多的大型的海試裝備,在我國南海北部進行了海試及相關的科學研究。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局 陳宗恒:發現了大型活動性“冷泉”。通過我們的遙控潛水器視頻,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貽貝,我們一下就震驚了。因為正常情況下在一個沒有陽光的地方,是很難有這么密集的生物生存。然后我們就仔細搜索,發現了好幾個點有大量的甲烷氣溢出,像噴泉一樣。

此次發現的“冷泉”位于水深1200至1400米之間,在“冷泉”區域,調查人員還發現了大量自然狀態下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可燃冰”。“冷泉”生態系統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探尋天然氣水合物的重要標志之一。


2490米深海取樣 采礦車海試成功
此次海洋六號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中,除新“冷泉”的發現外,共享是貫穿始終的一大亮點。多家科研機構的多型深海裝備在海洋六號上進行了海試,為我國實現“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提供了有效支撐。
這是正在水深2490米的海山上進行深海富鈷結殼規模采礦的深海采礦車海試畫面。而它的外形則是與陸地上的履帶車輛有幾分相似。

富鈷結殼是一種主要生長在海山硬質基巖上的“殼狀”沉積礦產,富含鈷、鎳、銅、錳、稀土等金屬元素,其中“鈷”含量尤為顯著,是現代海洋中最具潛在經濟價值的戰略性礦產資源之一。
航次共享 自主研發設備規模海試
除深海采礦車海試外,本航次還對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熱液探測自治式潛水器系統“探索4500”,以及多臺專為天然氣水合物觀測研發的大型設備進行了海試,均取得了預期數據。

通過搭建航次共享平臺,實現了多部門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各參航單位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協同開展科學調查研究,達到了聯合增強的效果,同時為大規模的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提供了有益實踐。
(原標題:“海洋六號”科考 發現“冷泉” 收集到“可燃冰”采礦車2490米深海取樣成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