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經銷商維權事件集中爆發背后:非主流自主品牌正加速被淘汰
“不做力帆也確實是因為它的產品質量問題,一個新車不會一個月換兩三臺發動機吧,產品質量如果沒法保障的話就沒法做營銷。”
今年3月1日正式開始做捷途品牌經銷商的捷途奧圖卡店總經理劉志君向《汽車商業評論》記者表示,去年就感覺力帆的銷量不行了,忽高忽低不穩定,艱難抉擇后就決定放棄力帆品牌。

他認為,5年前一個車型的生命周期長,可能兩三年才需要換代,現在是半年一次。而反觀力帆旗下車型,力帆820是2015款、邁威是2016款、X80是2017款、主銷車型軒朗還是2017款。
“去年決定不做力帆的時候還有150輛庫存車,邁威20多輛,軒朗100多輛,就開始清庫,到處巡展,到工廠附近,進村里宣傳,到處找精準消費群體,真是不容易。當時甩的時候是按照七五折、七八折甩的。”捷途奧圖卡店銷售總監陳江講述當時艱難的消庫歷程。
甩邁威的活動策略是交2000元抵10000元購車款,廠家給的時效返點是6000元,店里再優惠2000元,再加上分期手續費等各種費用就又抵回來了,因為力帆的消費群體基本上都是做分期的,所以邁威基本上不賠還能少賺一點。
“但軒朗是干賠,軒朗好看也不好賣,一輛車賠個六七千塊錢,但還好,幸虧當時全甩了,現在廠家都三四折甩,每一個區域都陷了很多車,天津一個經銷商陷了40多輛車。”
而他所謂的廠家都7折甩貨,則是5月5日30多家力帆汽車經銷商聚集在重慶力帆中心門口向力帆維權的主要原因。
力帆經銷商指出,力帆以遠低于授權經銷商的價格向非授權經銷商供貨,導致力帆旗下產品市場價格混亂,授權經銷商正常售車遇阻。此外,力帆新產品推出緩慢、不能保證正常發車、拖延建店補償、經銷商虧損嚴重等因素也成為經銷商維權的主要原因。
除了力帆,4月22日,100多位北汽幻速經銷商在北汽總部“討債”更是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近日,正在重慶與北汽幻速廠家談判的經銷商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他們十幾個經銷商代表來重慶已經多日了,現在談判已經到實質性的對賬環節了,北汽幻速總經理何勇平,還有配件、財務、售后等部門在跟他們談。
他們的核心訴求是讓北汽幻速還他們的購車款,“按幾個月內分批返還,廠家也說會陸陸續續有推新車型,如果愿意繼續做幻速品牌,還款的速度則會比較快。”
山雨欲來風滿樓,除了力帆和幻速經銷商維權,今年一些非主流自主品牌遇到的問題不勝枚舉。
從銷量慘淡到被賣給寶能,再到今年上海車展40多位經銷商占領展臺后又移師辦公室維權,孱弱不接地氣、又被玩弄的觀致也奄奄一息。
從2011年就因銷量造假“揭破中國汽車潛規則”(當時中國汽車市場幾乎沒有讓整車制造商如實公布產銷數據的土壤)聞名,而后幾乎每年都被爆造假,再到4月21日被《財新》爆出2018年全年銷量僅其公布的上半年10萬輛銷量的五分之一,“華泰虛報至少十倍以上”成為業內共識。
當然,還有深陷抄襲敗訴官司,傳聞將要被愛馳收購的陸風汽車,以及被經銷商們堵門維權、大量員工離職、被神州接手的寶沃等。
近兩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中國汽車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車市進入寒冬,那些在10年野蠻式增長的車市沃土中虛胖起來的、始終處于非主流地位的車企,現在已經到了將被淘汰的最后60秒,甚至在市場中顯得束手無策。
非主流自主品牌的集體潰敗和最后反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國內乘用車銷售526.28萬輛,同比下降13.72%,但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18.5萬輛,同比下降20.7%,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45.2%進一步下降到41.5%。
由此可見,一季度整體車市的銷量下滑,自主品牌的下滑更為嚴重。如東南、北汽昌河、寶沃、力帆等,甚至連一季度的銷量都未曾公布,只是盼著媒體對銷量關注的熱度過了以后再悄悄地報或者干脆不報。
被市場拋棄的陰影正籠罩著這些非主流自主品牌。
當然,它們不會束手就擒,更不會坐以待斃,為此它們必須變法以圖存。
今年車展上,除了新造車勢力,一批非主流自主品牌也在加緊刷出存在感。
“如果不跟上時代,肯定會被淘汰”,4月16日,上海車展獵豹展臺上,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康林在接受包括《汽車商業評論》記者采訪時講述了獵豹的“獵·變”。
包括換了全新銀色豹頭車標,打造“軍潮”品牌形象、純電動車型繽歌以及由意大利設計團隊聯手打造、采用寶馬1.6T發動機的全新COUPE車型,希望從全方位挽救獵豹品牌形象。
作為同級少有全系標配獨立懸掛的A0級SUV,東南汽車寄希望于2019款東南DX3能頂住銷量,采用“兩缸發動機+發電機” 的增程器方案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總投資1.5億元的新能源研發能力提升建設工程也將今年建成投產。
陸風汽車也亮相了全新戰略車型“陸風榮曜”,希望這款由意大利設計公司GFG Style主導設計的車型能擔當銷量并徹底改變陸風“一直抄襲路虎”的品牌形象。
這樣的路子,海馬走的更早一些,二代海馬S5由意大利LD'A公司設計總監盧奇設計,并引進英國ABD公司的仿真底盤轉向系統和懸掛系統K&C試驗臺,希望打造一款顏值兼運動的品牌形象。
今年上海車展上,又發布曾任瑪莎拉蒂3200GT設計官的圖里奧(Tullio Luigi Ghisio)設計的更加主打運動的海馬8S,布局中高端,以強化品牌認知。
在面臨淘汰的情況下,這些非主流自主品牌以換標、換設計、搭載先進技術,智能網聯化、推出電動汽車、探索新零售等方式開始自救。
市場難再給機會
但這似乎都于事無補,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機會,市場已經沒有這個體量給它發展。
況且,新一輪的自主攻堅戰已經由上汽打響。
就在4月26日晚上,距離五一小長假還有四天,為“打響藍天保衛戰”,上汽集團宣布將促銷活動從上海擴展到全國,總金額高達30億元,力挺旗下榮威、MG等品牌。
而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汽車商業評論》表示,“30億只是用在旗下自主品牌,上汽集團總共恐怕要拿100億元來打價格戰,包括通用、大眾、通用五菱”。
瘋狂的價格戰已經開打,還將繼續升級。
“力度的確不小,本身它的產品力也蠻強,所以對行業的沖擊力還是蠻大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現在是拼體力拼實力拼市場份額很關鍵的突破期,四月份市場的確也不好,在市場低迷的艱難時期,有的車企苦練內功,有的會加大競爭力度搶占市場份額,等市場回暖之后對做大做強就有很大幫助了。
在大環境不好,合資品牌價格下探搶占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競爭格局下,一線自主品牌的競爭更加激烈,其最可能的保住市場份額的方式是進一步加強產品競爭力,通過打價格戰來向上向下侵蝕合資品牌與非主流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而最受傷的當然就是非主流自主品牌。
與此同時,還有福特、標致雪鐵龍等品牌更“中國化”的大軍壓境,捷達、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雪佛蘭等合資品牌對低端車型市場的擠壓,非主流自主品牌更加岌岌可危。
“成熟市場只有四層品牌:超豪華、豪華、量產和廉價。中國有六層,但遲早也要變為四層。”汽車數據工場聯合創始人張曉亮認為,一線自主在擠壓二線自主的同時也在向上擠壓二線合資,這個邊界其實在消失。
“空白市場減少,車企間差距越來越懸殊,用戶越來越懂車,這些都在推動整合加速”,張曉亮認為,對于非主流自主品牌來說,機會越來越少,洗牌已經加快了。
崔東樹說,現在真的進入到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就看能不能熬住,熬不到就死了。
當然,這都是市場競爭層面上的問題,最直接、最粗暴的還是經銷商的反水,要知道經銷商可沒那么多耐心和資金等著車企自我革新,車沒銷路,經銷商壓庫,非主流自主品牌銷售體系的崩塌將直接致他們于死地。
北汽幻速、比速如此,觀致汽車如此,寶沃汽車如此,接下來也必將有更多的主機廠與經銷商矛盾的爆發。
在被蠶食的過程中,只有足夠強大的車企才能吃到蛋糕,張曉亮認為,未來3年市場總量持平或逐年下跌3%-5%的話,新勢力先死95%,非主流自主三年內減少一半也差不多。
那些沒有真正核心競爭力的非主流自主品牌,正在加速被淘汰。
(原標題為《幻速經銷商維權取得實質性進展,非主流自主品牌加速淘汰》,內容有部分刪改。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