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的考研大軍里,倒下了至少200萬人
2019年考研,終于落下帷幕。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考研人數達到290萬,比上一年的238萬增加了52萬,增長幅度達到21.8%,創(chuàng)下了十年來增長幅度的新記錄。
這是一條令人談之而色變的艱辛道路。從宏觀的數據來看,在2019年,大約有200萬人都倒在了這條路上。
而剩下的那90萬人里,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
▎考研熱:誰點燃了這把火?
考研熱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答案是五年前。
在2010至2019年這十年間,考研人數完成了由140.6萬到290萬的倍數增長,增幅達到107.14%。然而從歷年數據來看,考研的熱度并非始終居高不下,甚至還一度有過下跌。
考研報名人數縮減的情況發(fā)生在2014至2015年。據統(tǒng)計,2014年考研的報名人數為172萬人,相比于2013年的176萬人下降了2.27%;到了2015年,考研人數的下跌幅度更是升至4.12%,報名人數銳減至164.9萬人。
在2016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結束了兩年下滑趨勢,開始大幅反彈,增長幅度連年攀升,5年內就增加了125萬人。

客觀來說,我國高校畢業(yè)生的數量近20年來一直處于增長的趨勢。迅速擴大的應屆畢業(yè)生規(guī)模,成為了“考研熱”背后重要的“助燃劑”。


與此同時,研究生的錄取人數也在始終保持上升。
根據教育部官網的統(tǒng)計數據,2010至2018年,我國高校的研究生錄取人數由47.44萬升至76.25萬,增長了近29萬人,增長幅度超過50%。
而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fā)布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則指出,要保持研究生培養(yǎng)規(guī)模適度增長,到2020年“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guī)模達到290萬人。”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現有比例減去其中的博士研究生,那么在2019-2020年這兩年間,高校平均每年要保證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guī)模至少增加4.6萬人,據此可以推測出,2019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大致為:80萬。10年來,我國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同樣有望實現接近倍數的增長。

甚至如果從20年的數據來看,考研的難度其實大大下降。在1999年,平均每5個報名考研的人中,才會有1人錄取。而近10年的報錄比都穩(wěn)定在3:1上下,浮動范圍并不大。
其中,2017年非全日制納入統(tǒng)考,考生數量大幅增加,報名數量達到212萬人,錄取人數為72萬,報錄比更是因此降到3:1以下,達到2.8:1。

▎推免生:我們不一樣
推免生或許是廣大考研人心中最大的“敵人”,對于那些希望考取名校的考研人來說,更是如此。
然而近年來,接收推免生已經儼然成為各大高校重要的招生手段之一,許多高校接收的學碩推免生比例已經超過50%。有些高校的部分專業(yè)接收推免比例甚至達到90%以上,或100%。
2019年,北京某985高校的中國學(哲學與宗教)、地理學(景觀設計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保險碩士、統(tǒng)計學、高等教育學等專業(yè)只招收推免生;
上海某高校的部分專業(yè)接收推免比例同樣達到90%以上,其中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yè)推免比例達到100%。

2019年的考研國家線公布后,可謂“哀鴻遍野”。理學上漲10分;工學上漲10分;經濟學上漲15分;文學上漲15分……2019年的國家線普遍上揚。除農學、軍事學與去年持平外,其余專業(yè)全部上漲5-15分不等。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線的劃定單位是教育部,劃定標準為:國家的碩士生培養(yǎng)目標,年度招生計劃、生源情況及總體初試成績情況。
也就是說,國家線是在考研成績公布后,由教育部在綜合考量多重因素的前提下,進行人為劃定的。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生源報考情況、高校招生計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國家線的劃定方法,無疑是科學的。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數線劃分不宜過細。在一組數據中,如果components各個組成部分的精度是x,那么整體的精度就要下降到∑x。所以如果有n個個體,精度都是正負1,那么總體的精度就是正負n。同樣,每個科目精度是1分左右的話,總分線的精度就應該在3-5分左右。
只是這5-15分,不知道又拋下了多少人。
▎名校:想說愛你不容易
C9高校,985高校,211高校。這些大學每年的考研戰(zhàn)況,都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報考北大的考生約為2.8萬,其中,報考全日制的考生約占82.4%,即2.3萬。而北大官網公布的招生計劃中,共計劃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751名,其中計劃招收推免生1294人。這就意味著報考北大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中約有94%將面臨落榜。
在同為C9高校的南京大學,競爭同樣激烈。南大官方透露稱,今年報考南京大學考研人數為2.7萬,根據往年比例推算,其中約2.2萬人為全日制考生。而南大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計劃招生人數只在4000人左右,排除推免生后,2019年僅南大一個學校,就會產生近2萬名的落榜考生。

盡管各個學校接收調劑生的具體數據情況難以統(tǒng)計,但我們能夠直觀看到的是,有不少高校都悄悄提高了對于調劑生本科院校層次的要求,這間接反映出了面臨調劑的考生們尷尬的處境。
2016年,山西大學接收調劑的專業(yè)共108個,在調劑專業(yè)中提出對考生本科院校有層次要求的有4個,僅占3.7%;
而在2018年,山西大學共有109個專業(yè)接收調劑,其中對考生本科院校有層次要求的有34個,占比增至31.19%。
同樣的,2016年,南昌大學接收調劑的專業(yè)共106個,在調劑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畢業(yè)于985/211高校的調劑專業(yè)僅有1個,占比0.94%;
而2018年南昌大學接收調劑的專業(yè)有59個,其中提出本科需畢業(yè)于985/211高校的調劑專業(yè)有30個,占比高達50.85%。

逆襲名校的夢想可以有,但在2019年倒下的這200萬考生,足以告訴你:考研,并不能成為你逆襲的捷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