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古道行 | 龍安古道,川藏之間的隱秘官道

2019-05-11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馬恒健

在發源于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孕育了巴蜀文明的涪江上游,一條充滿神秘滄桑之感的茶馬古道,與涪江在長達一百多公里的大峽谷逶迤并行。這條大峽谷,是氣象萬千的丹云峽,而這條古道是蜀地西北邊陲的一條重要官方驛道,也是平武到松潘的必經之路,稱“龍安古道”。

茶馬古道

松潘境內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從松潘到茂縣,其走向與現在的213國道基本一致;一條從松潘到平武,即現在的縣道松(潘)平(武)公路。

我駕車從松潘縣黃龍溝口沿松平公路東行,過涪源橋后,便行進在丹云峽里的龍安古道上了。峽谷里峰回路轉,林深蔽日,少有人煙。綿延18.5公里的丹云峽,峰谷高差為1000至2000米,貫穿全峽的涪江,在險峰奇崖間迂回穿插,在嶙峋亂石間陡跌陡落。途中,偶爾且零星通過的馬隊,峽谷里原始的自然風光,仍能讓我依稀感受到當年官道的風采。

與龍安古道并行的涪江源頭。本文圖片均為 馬恒健 圖

松潘是川西北茶馬古道上重要的茶馬互市交易的中心,以東的平武、北川、江油盛產茶葉。當地人用茶樹的老葉和嫩枝制作而成的粗茶,被稱之為“邊茶”。邊茶經龍安古道運往松潘后,再由松潘運往川西北草原和青海、甘肅等藏族同胞居住的地區,他們用邊茶從藏族同胞那換取馬匹藥材等物資,又經龍安古道進入蜀地。

這條古道,由北川縣進入平武縣最南端的牛飛村開始,從豆叩經李家(現稱榮華)、徐塘、龍安(今平武縣城),再沿涪江西上進入龍安古道,經丹云峽中的小河營、施堡,再翻越雪寶頂到松潘。這是這它的全程,當時往返一趟至少半月以上。據史料載,僅公元1096年(宋紹圣三年)一年,經龍安古道運至藏區的茶葉就達八萬九千余斤,而無數的良馬,從松州(今松潘)經過龍安古道源源不斷的趕往龍州(今平武)和四川盆地。

在松平公路丹云峽中,龍安古道有一段驚心動魄的12倒拐。這一段,廣集支流的涪江水勢浩蕩,大起大落,河床內形成幾道陡轉直下的回環河道,也順勢傾瀉出幾處撼人心魄的瀑布。此處河道岸邊的石崖上,矗立著一塊古老的鏨字碑。

通鏨字碑,是龍安古道在歷史上溝通川藏的實證,它是由一塊大理石削平而刻的石碑。石碑由高約兩米的主碑和副碑組成,主碑寬約2米,副碑寬約0.8米。碑前有一高約40厘米的石龜托負石碑,龜首已被破壞,僅余龜身。赭紅色的石花侵蝕了碑體,文字在苔痕中漫漶。據祖輩世居丹云峽內的當地文化人楊友利先生考證,主碑碑文為一首七言古詩《松州一老歌》,系嘉靖年間的松州(今松潘)兵使南中繆宗周所書,詩句中隱約流露出這位明朝廉吏向往于英雄氣概同時渴望邊塞安定的心思。

龍安古道穿過丹云峽

及至清代,龍安古道成為維護國家安定的重要戰爭通道。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當時朝廷幾乎傾全國之力進行的兩次大小金川戰役中,中國火藥之鄉江油重華老君山所生產的火藥,主要經平武運至丹云峽中的龍安古道上的軍事要塞小河營,再從這里轉運到金川前線,以供清軍當時已大量配備的九節炮、沖天炮和威遠炮等火炮使用。

丹云峽

“丹云峽歸來不看云”說的是龍安古道自然景觀之美。由于涪江河床一路陡降加上丹云峽的飛瀑懸泉,一路行走,一路可見飽含水分的空氣在峽谷里彌漫聚集,使峽谷里常年云遮霧罩,重崖疊嶂似虎踞龍盤于云端。水生霧,山凝煙,瀑濺雨,樹攬風,行走于丹云峽中的龍安古道上,如同觀賞一幅長卷的國畫。

玉筍巖是丹云峽的上峽口,涪江水從這里擠進去,又從巖隙里涌出,發出低沉的轟鳴。抬頭仰望,霧靄中的林莽之上,飄浮著一座座狀如春筍的山峰,其中一峰巍巍直刺天宇,那便是玉筍巖。繼續前行便到了石馬關,它是大自然的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兩段而成。在這里,夾涪江對峙的山峰,相對高度竟達1800米,以至于身在谷中,僅見一線曲折的天光。而谷底石壁上,是神工鬼斧雕琢而成的一匹雪白駿馬,它蹄踏滔滔涪江水,似發出蕭蕭長嘶。觀看石馬最好的位置是建于半山腰的“觀景亭”,此處觀看石馬,其形態更加逼真。

石馬關

過了石馬關,驀然可見一座天然的巨大筆架橫陳眼前。它由無數個尖利的小山峰組成,遠看似一個大筆架。那一棵棵挺拔的松柏,好似擱在筆架上的毛筆,滿山美景,仿佛是眾多仙人潑墨揮就。峭壁間一座奇險的天生石孔橋凌空飛架,橋上纏繞著古藤,步上石橋會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據勘查此橋是由風雨、水流沖蝕而成,經過了億萬年時光。

穿過了筆架山,古道左側巖壁的一個深邃的大洞穴,令人頓生神秘之感,這巖壁當地人稱月亮崖。“月亮”在崖間的藤蔓飛瀑掩映下,隨四季的更替而呈現陰睛圓缺的景觀。

小河營

龍安古道在和平時期是商貿要道,在戰爭時期必然是軍事要道。一座蜀地面積最大的明代千戶所古城,便扼住這條由川北入藏唯一通道。這座古城,便是對歷史產生過較大影響的松潘小河營。

我知道小河營并對它產生興趣的,是無意之中看到的一幅老照片。那幅照片是大名鼎鼎的英國植物學家、探險家威爾遜,于1910年8月19日于松潘小河鄉拍攝的,題為“涪江源頭的軍營——小河營”。照片上,左右高山對峙,逼仄的峽谷里,一座城池如龍盤虎踞,源頭的涪江傍城而過。其城墻綿延至山腰,其城樓凜然矗立,其甕城如大張的虎口。

一百多年之后,我沿著龍安古道,踏上了威爾遜走過的道路,探尋這這座古軍事重鎮所歷經的傳奇故事。

小河營民居

明清時期,小河營是北抵松州(今松潘)、甘肅、青海等地,南達龍州(今平武)的軍事要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城墻東西長680米,南北長765米,墻高4.45米,厚度4.9米。明宣德四年(1429)置小河守御千戶所,駐軍千人。

明代實行衛所兵制,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衛屬于省的都指揮使司。而守御千戶所不同于普通的千戶所,它是明朝衛所制度中的一種特種編制,不隸屬于衛, 而是直屬省級的都指揮使司。守御所其實就是皇帝委派到各個要地的直屬特種部隊,凡遇重大事件,它能夠將消息迅速地傳至朝廷。由此可見小河守御千戶所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要。

昔日的小河營,如今是松潘縣小河鄉政府所在地,當年的龍安古道穿鎮而過。一段高高的城墻殘垣,矗立在進入鄉場的道旁,這是明代小河營甕城城墻。細看城墻斷面,其墻體用料全是從周邊高山上開釆的片石,以石灰粘合壘砌。距甕城城墻約20多米遠的小河營南城門,完整地赫然在前。

小河營南城門

佇立南城門前,滄桑之感油然而生。它城門之上本來是矗立城樓的地方,在威爾遜拍攝那幅照片之后不知何時,飛檐翹角的城樓被摧毀得蕩然無存。所幸南城門仍殘留約4米高的墻體,更幸運的是,其門洞的進深約8米,保持原來的厚度。令人有些驚訝的是,門洞內的基石有半人高,全部用長約一米高近一尺的大青石壘砌,異常堅實。門洞的條石上,還依稀可見出當年一些筑城工匠刻下的“××府××刻”的字樣,這是為保證工程質量而制定的一種追責方式。城門前,一度留存著很多頌揚當年駐軍將領德政的石碑,它們彰顯著邊塞的浩蕩雄風,也銘記著戍邊將士的愛國情懷。如今,僅有清代光緒年間的兩通此類石碑,形影相吊地安撫著無數血灑邊關的將士英魂。

穿過南門門洞,步入鄉場,只見寬不到5米的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幾乎都是一樓一底、古色古香的木結構民宅。我隨意走進一戶民宅,只見一樓一底的木質結構房屋半圍著一個天井,天井中間是一座不大但打理得很好的花園,樓上有一排典雅的美人靠,房屋窗欞是古樸的鏤空雕花。在這半封閉的天井后面,是一幢獨立的房屋,這既是住房也是客房。因為當年這里也是鴉片、茶葉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的山區集市,且地處川北與藏區之間的要道,所以這里的許多人家都備有單獨的客房,一年四季接待著南來北往的遠方客人。

據當地老人們回憶,在清代末年民國初年,小河營城內有居民百余家。由于由此再往西行,路更荒涼,因此漢人商販所雇用的挑伕背伕們,大多至此為止。由此至松潘,商品多改用藏胞的牦牛馬匹馱運。這里既是千里跋涉的終點,又是漫漫途程的起點,因此,因一路平安而還愿,因祈求前路無險阻而拜祭,使小河營城內一度有眾多的廟宇、宗祠。一座座的廟宇,構成了當年小河營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和全部的信仰。

小河營北城門

民國《松潘縣志》載:“縣屬小河城垣,明宣德四年筑石城,高二丈八尺九寸,周二里七分有奇,計四百九十八丈零四尺八寸。門四。”小河營的四座城門,并非一般城池的東西南北四門,而是在南北城門的甕城又各置一城門。我從南門走過700米的場街,便來到了北城門。

北城門的形制和規模與南城門相同,甕城門也基本完好。也就是說,小河營的本來就有的四座城門,全部遺存下來了。據我所知,這在全四川省的古城中應屬唯一,無怪乎人稱“四川省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翁牛特旗| 汾西县| 临沧市| 达日县| 南皮县| 西贡区| 枣庄市| 贵阳市| 遵义市| 高陵县| 临颍县| 靖州| 丁青县| 时尚| 东港市| 苏尼特左旗| 通海县| 禄丰县| 夏津县| 安丘市| 台山市| 克拉玛依市| 时尚| 海丰县| 和硕县| 石家庄市| 北海市| 故城县| 德州市| 田阳县| 台北县| 海兴县| 鸡西市| 田阳县| 北流市| 越西县| 富宁县| 大英县| 措勤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