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天下 | 仁清茶具里的人性折射

仁清 色繪金菱紋茶碗,17世紀中葉
日本靜岡縣熱海市MOA美術館藏

仁清 色繪若松圖茶壺,17世紀中葉
日本文化廳藏
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日本的陶瓷工藝突飛猛進,茶具的審美品味漸漸由枯簡向華麗過渡。向之茶人,如千利休者,在茶道中把減法做到極致,創(chuàng)燒出樸實無華的“樂燒茶碗”——于虛空中見大千,從無用中求至用,觀道家無為之真諦,得釋氏空空之三昧。然而,到了江戶時期,隨著日本和平時代的到來與經濟的繁榮,茶具的審美開始由儉入奢。

赤樂茶碗(銘:禿),16世紀,長次郎制,口徑:11.2 cm
表千家不審庵藏

《德川家康肖像》(局部)

仁清 色繪吉野山圖茶壺,17世紀中葉
日本福岡美術館藏
雖然江戶幕府是在江戶(即今東京)建立的,但當時最優(yōu)秀的陶瓷匠人卻云集于京都附近。為何這座城市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原來,自公元794年建都平安京直到明治天皇1868年移駕東京為止,1100多年的歲月里,京都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鑾駕所在之地。不可勝數的廟宇、神社和宮殿,繁多而精美的物產、工藝和慶典,促使京都在文化方面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江戶初期的京都依然如故地繁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人人競豪奢。

▲ 仁清 色繪四耳茶壺, 17世紀中葉
日本靜岡縣熱海市MOA美術館藏

仁清 色繪月梅圖茶壺, 17世紀中葉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仁清 色繪罌粟花圖茶壺,17世紀中葉
日本東京出光美術館藏
仁清的作品也不是一開始就追求濃艷綺麗的,其中有一個漸變過程。他的陶藝生涯可分為青年、中年和晚年三個階段:早期作品多為茶褐色釉,呈現出瀨戶燒和高麗風格;中年開始創(chuàng)作淡彩和單色彩畫的陶瓷作品,用鐵釉或者墨彩畫諸般花卉;晚年多用金銀彩描繪,風格日趨豪華絢麗,以滿足王公貴胄的需要。

仁清 七寶透雕藍彩葵巴紋缽,17世紀中葉
私人收藏
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仁清一生所制茶具,如同15-16世紀日本百余年的陶瓷發(fā)展史那樣,漸漸地由質樸走向雕琢,由發(fā)現天然之趣轉變?yōu)樽非笕斯ぶ馈=鼛资耆毡九d起的“極簡主義”深深地影響了東亞的審美,這似乎是一種對“由奢入儉”的嘗試,嘗試著召喚回天然,期待在簡素的天然世界里人性復萌,明心見性。
作者:觀復虛極
觀復博物館(北京館)參觀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上海觀復博物館參觀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陸家嘴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37層
更多觀復博物館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觀復博物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