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微評:別再讓民辦高校招生亂象耽誤學子一生
近日,一則“山東考生報考鄭州大學卻收到民辦學校通知書 學生指責鄭大招生欺騙”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2016年,部分山東考生報考了211高校鄭州大學,收到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是其二級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發放的。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有的學生家長將鄭州大學告上法庭,有的因無法退檔去上學,卻發現自己學的專業根本沒有經過教育部批準。
近年來,類似此類“借雞生蛋”“夸大宣傳”“校名縮水”等關于民辦高校招生亂象的新聞并不鮮見。民辦高等教育在多渠道籌措辦學資源、緩解教育財政壓力、滿足多樣化高等教育需求、激發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要支撐。
然而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出現了新情況:學齡人數減少,公立大學擴招,學生入學機會增大,總體上講,高等教育已不再如往日稀缺。隨著生源的萎縮,已有為數不少民辦高校面臨招生困難,個別舉辦多年的民辦高校招生甚至達到舉步維艱的地步。為了維持學校正常運營,部分民辦高校挖空心思制定各種營銷方案,甚至不惜用欺詐手段招攬更多生源。當道德讓位于利益時,高校不僅發揮不出高等教育的功能,反而會坑害莘莘學子一生。
在高等教育供求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民辦高等教育招生亂象究竟該如何破解?這不應僅僅是考生家長關鍵抉擇之際的思考題,更應是諸多出資者、管理者的必答題,也應該是教育政策制訂者的必答題。人們期待,相關主管部門能夠對民辦高校招生錄取情況做到監管全覆蓋,完善防招生詐騙預警機制。同時,宜及早研究民辦高校的退出機制,別再讓招生亂象耽誤學子一生。(半月談評論員 劉飛)
(原題為:《別再讓民辦高校招生亂象耽誤學子一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