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翻書黨|圣僧的養成

《圣僧的多元創造:菩提達摩傳說及其他》,白照杰/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4月版
讀這本書時,自然會想到顧頡剛先生那句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歷史是如此,那些宗教經典中的仙人、圣人、圣僧也是如此。作者討論了菩提達摩傳說中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一葦渡江、達摩面壁、袈裟傳法、達摩亡化等。這些故事的原始形態,與我們后來傳頌的神異段子,大異其趣。
比如“一葦渡江”,原本是菩提達摩與梁武帝交流不順之后,“不欲人知其行,是夜航葦西邁,故曰暗渡江也”。可是“如果沒有神異的襯托,達摩在這種語境中暗自渡江幾乎就會演化成另一個‘濫竽充數’的寓言故事”。佛教興起之后,達摩的人設絕不能塌,因此,“一葦”就真的成了一枝蘆葦,而且一人悄悄渡江也變成有了見證。由此再往上溯,連達摩西來也演化成鑼鼓喧天、萬眾矚目、牛逼閃閃的“一葦渡海”。



邵武光澤縣天寧寺多寄菆,行者六七人,前后皆得癡疾,積勞悴以死。唯一獨存,亦大病,自謂不免,已而平安,始告人曰:“每為女子誘入密室中,幽牕邃合,床褥明麗,締夫婦之好。凡所著衣履,皆其手制,如是往來,且一年久。一日土地神出現,呼女子責曰:‘合寺行者皆為汝輩所殺,豈不留一人給伽藍掃灑事?自今無得復呼之。’女拜而謝罪,流涕告辭,自此遂絕。”始能飲食,漸以復常,念向來所游處,歷歷可想,乃邑內民家女菆房,白其父母發視,蓋既死十年,顏色肌體皆如生。傍有一僧鞋,已就,兩手又抱只履,運針未歇,枕畔烏紗巾存焉。父母泣而改殯。
女鬼殺了那么多僧人,當然是為了自己能夠復生,可是為什么在棺材里做鞋子,莫非鞋子是復生的催化劑嗎?
作者在其余幾章也是如此,在文獻辨析基礎上,運用宗教學、敘事學理論,將達摩形象在后世的演化及其與道教、民間宗教的勾連揭示出來。
有點可惜的是,本書的開本太小,翻讀起來頗為吃力。且文中圖片太少,圖片精度亦有些欠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