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漁陽里”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落成,明起試運營
歷經8個月,“漁陽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4月29日改造落成。
“漁陽里”作為坐落于上海鬧市之中的石庫門建筑群,曾經創造了中國革命歷史的多個第一,如中國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干部學校“外國語學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通訊社“中俄通信社”……
如今,老建筑將煥發新的生機。改造后的紀念館共分為六個展區,還多了不少多媒體元素以及互動體驗空間;文物展陳上,紀念館在原有文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0多件,同時有不少史料和文物均是首次展出。紀念館將于4月30日開始試運行。

項目改造歷時8個月
“漁陽里”是中國紅色征程的重要起點。
1920年的夏天,陳獨秀、李漢俊等馬克思主義者在老漁陽里2號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這也是中國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
而位于不遠處的新漁陽里6號,在“外國語學社”的招牌下,一批年輕人在此秘密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此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第一個團的早期組織,對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起了發動和指導的核心作用。
1961年3月,國務院將新漁陽里6號正式命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上海市委和共青團中央在新漁陽里6號籌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并于2004年建成開放。
近年來,隨著黨史、團史研究的深入和展陳手段的日新月異,作為上海“黨的誕生地挖掘宣傳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2018年8月起,“漁陽里”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歷時8個月。

設六大展區,增加互動體驗區
上海團市委介紹,此次改造在紀念館內部設計上,力求復原漁陽里的江南文化特色,復原漁陽里的石庫門建筑特色。在展陳內容上聚焦于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2年團的一大召開期間,漁陽里和漁陽里培育的進步青年在中國革命與青年團建立初期發揮的歷史性作用。
全新亮相的紀念館共分為六個展區。一樓為“序廳”和“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兩個展區,序廳設立了青年團八位發起人雕塑,設有入團宣誓和微團課區域,互動體驗區能通過電子屏互動展示團的基本知識和青年英烈事跡,實現團員網上簽到。

二樓展廳則以時間為序,分為“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創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外國語學社與漁陽里培育的進步青年”和“從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建立到團一大的召開”四個展區,以更加豐富的史料和文物,更為新穎的多媒體呈現和藝術表達,回顧百年之前的紅色足跡,感懷革命青年的愛國情懷。
紀念館二樓展廳。
紀念館二樓展廳內的多媒體呈現。
館長王娟表示,改造之后,在原有文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0多件文物,同時有不少史料和文物均是首次展出,“如當時外國語學社成員曹靖華的箱子和衣服遺物,這是哈佛大學一名在讀法學博士捐贈出來的,我們今年5月也會邀請他來這里做一次講座,讓他講一講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改造后的紀念館將于2019年4月30日開始試運行,每逢周一閉館,五一小長假期間均面對公眾開放。今后紀念館還將開設“微團課”,為青年團員進行主題教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