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忠實逝世三周年:骨灰低調安葬在老家西蔣村

2016年4月29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與世長辭。華商報記者4月27日晚采訪作家、文藝評論家、《陳忠實傳》的作者邢小利時,他剛剛參加白鹿書院與白鹿原影視城舉辦的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的活動。
2016年4月29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與世長辭。
三年后的4月15日,他的骨灰安放儀式于西安灞橋白鹿原舉行。誠如他的鄉黨王心劍說:“離世三年之后,陳忠實回到了他一輩子夢魂縈繞的故鄉,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背靠巍巍白鹿原,面朝旖旎灞河水,周圍有松濤過耳,櫻桃芬芳,鳥語花香……這里,也只有這里,才是真正能讓他靈魂安息的地方。”
斯人已逝,白鹿漸遠,然陳先生為人為文的作風仍如一縷清風,值得后世之人去追尋、去探索、去感悟。
先生魂歸白鹿原西蔣村
昨日上午,雨綿綿地下著,打濕了白鹿原上的黃土地,春雨中的櫻桃閃閃發光。我們幾位曾經采訪過陳忠實先生的華商報記者前往陳老的墓地探訪。2019年4月15日,陳老魂歸故里,骨灰安葬在老家西蔣村,未曾驚動媒體,一如陳老一貫的低調。
一路向東來到西蔣村,這個村子住著幾十戶人家。中午時分,村里很安靜。詢問路邊的一位村民:“我們是來祭拜陳老師的,他的墓地在哪里?”村人手一指,“就從這一條路上去。泥地路滑,車開不上去,你們走上去吧。”村里的習俗,老人安葬,村里人都要來送行,4月15日陳忠實骨灰安葬那天,全村人都來了。
順著村人指引,我們走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上坡路,新植的松柏將我們帶到了陳忠實墓地。視野豁然開朗,墓地背靠巍巍白鹿原,面朝湯湯灞河水。或許先生生前也曾登上這片坡地,俯視過這片他深愛的黃土地。
墓碑的安放比較別致,黃褐色的巖石砌成一圈兩尺來高馬蹄形的矮墻,仿佛一本本書籍摞起來,圍成一個十多平方米橢圓形的平臺。東邊三塊深灰色巖石隨形而立,當中一棵斜逸旁出的松樹頗有些氣勢。矮墻的正中鑲嵌一塊黑色墓碑,上面鐫刻“陳忠實之墓”幾個字。右邊兩排小字鐫刻著陳老的生卒年:“生于公元一九四二年八月三日卒于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墓碑左下角鐫刻著立碑時間:“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立石。”墓碑前的花束花籃透露,不久前剛有人來祭拜。我們三人立于墓碑前三鞠躬,“陳老師,我們來看您了!”
倏然間雨大了起來。沿著來路下原,再往東二三十米就是陳忠實故居,閉門落鎖而不得進。新雨過后,門前兩叢翠竹綠得越發好看,十幾個嫩嫩的竹筍裹著紫色的筍衣破土而出。忽然想起,墓地旁那條蜿蜒溝壑,不就是傳說中白鹿上原的那條溝道?白鹿若有靈,會伴著陳忠實先生——這位將白鹿原寫進小說的作家,伴著這位忠實厚道的關中老漢。
生前曾醞釀三部作品 但一直未能動筆
文學巨匠陳忠實離開我們已三個年頭。這幾日,陜西文壇舉辦了多場紀念活動,他為人、為文的作風對陜西文壇的影響還在繼續。
華商報記者4月27日晚采訪作家、文藝評論家、《陳忠實傳》的作者邢小利時,他剛剛參加白鹿書院與白鹿原影視城舉辦的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的活動。邢小利介紹,在陳忠實先生去世三周年之際,基層自發組織的紀念活動非常廣泛,包括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白鹿書院與閻良區作協、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舉辦了紀念活動。
邢小利透露,大家對陳忠實先生的緬懷更多的是認為先生做人的風范高山仰止,行為世范。陳忠實先生名為忠實,他一直是忠實于自己的良心。重感情、講仁義。他具有中國人傳統的人格魅力,體現了“仁義禮智信”。他是一個好人、好老漢。
邢小利透露,陳忠實先生在與陜西文壇友人交往過程中,留下了許多自己對生活、對文學的思考:“2002年我寫了一本散文集,邀請陳老師作序,他寫完序言之后,又用毛筆寫了一封信,借題發揮,集中談了人格與創作的關系,他說人格決定了人的高度、思想、能力、方向、水平。人格低下的人、投機的人、沉迷于物欲與權力的人,可能一時得手,但人格受到損害,這種人缺乏獨立性,背叛自己。作家要有堅強自我,否則很難寫出動人、有力量的文章。”
作為《陳忠實傳》《陳忠實畫傳》《陳忠實年譜》的作者,邢小利與陳忠實有著很深的交往。他表示,陳忠實也有未盡的遺愿,他是寫中大題材的作家,生前曾有三部作品醞釀已久,讀很多書、寫了很多筆記,考察調研,思考良久,但一直未能動筆,這不能不說是文壇的遺憾。
(原標題為《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