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韓國農村參訪紀②|蒲公英共同體:扎根土地的教育

周立
2019-05-06 15:15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編者按】

在有限的資源基礎上,韓國何以創造出漢江奇跡、新村運動呢?鄉村內部的驅動力在哪里?作者于2017年9月及2018年11月參訪了韓國鄉村,觀察到韓國鄉村如何讓有限的資源,得到無盡的利用。本系列共分為五篇,本篇為第二篇,將介紹位于韓國南部的慶尚南道山清郡,由金英洙博士創立的教育機構——“蒲公英共同體”。

韓國行程的第三天,金英洙博士帶我們參觀了由他創立的“蒲公英共同體”(Dandelion Community)。創立二十多年來,該團體致力于韓國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教育。這個共同體也是一個社會企業,當地人稱金博士為金代表,這個“代表”相當于組織的法人代表。

金英洙博士認為,人生最寶貴的是兩件事:一個是關注土地,一個是關注人。而農民,是把這兩個關注點連在一起的最好載體。離開土地,我們會失去生存的基本資源;離開人,我們會失去社會關系。

對此,他提出了嚴峻的問題:土地正在變好嗎?土地在與各種各樣的污染爭戰,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土地需要爭取生存空間。人呢?答案亦然。

金博士認為,我們需要通過一些努力,把壞土變成好土,把壞人變成好人。這也是他設立蒲公英共同體、開辦蒲公英學校的關鍵考慮。

邊學邊干

金博士的蒲公英共同體,位于慶尚南道的山清郡,在智異山山麓的西邊。智異山是韓國第二高山,主峰天王峰高1915米。整座智異山是一座國家公園,生態環境良好。金博士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蒲公英共同體里,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教育。

1991年起,他們夫婦就開始做教育,主要做初中和高中教育。這里的在校生不多,只有30個人,初中生和高中生合在一起,每個在校生要在海外學習至少三個月,也接受海外學生來此進行學習交流。我們去參訪時,就有兩個美國清教徒的孩子在那里交流。

金博士跟我聯系,也是希望將來能把他的學生派到中國,到中國的農場,而不是大學去學習。讓學生們真正身體力行,深入中國民間,去勞動、學習和交流。

蒲公英的學費,每個月約合人民幣1500元,生活費約合人民幣2000元,全年10個月學習期間,共需花費35000元。和公立學校相比,表面看起來高一些,但因為城市孩子要上各類輔導班,實際上這里比普通的韓國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要低。

蒲公英做的是實踐教育,需要邊學邊干(learn by doing)。在這個共同體里,他們努力推動生態建筑、生態農業和生態教育這三位一體的共學共建。

在蒲公英共同體的宿舍里,掛著這樣的牌子——“事人和天,建鄉經世”。

金博士跟我們交流了對教育的看法:21世紀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是為自己嗎,只是為掙錢嗎?他認為,每個人所受的教育,應該是自助并助他的。先自立,不依賴別人,之后有余力就去幫助別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要完成這樣的教育,就要參與勞動,進入勞動者中間。所以,金博士的學生們都參與勞動。

金博士組織未出國游學的二十個學生與我們一起做交流和討論。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自力更生

自1986年起,金博士夫婦就頻繁到農村參訪,之后搬到農村,跟窮人們在一起,逐漸開創出自己的共同體事業。1991年,金博士在山清郡的這塊土地上,租下一間廢棄的房屋,開始做蒲公英共同體建設。他們翻建了房屋,進行各種加固,逐漸建成了世外桃源般的一個共同體。

金博士帶著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營會活動,組織各種各樣的研討會,與當地鄉村以及大學(比如慶尚南道大學)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形成了清楚的理念——要共同生活,自力更生;而且不僅要自己自力更生,更要幫助窮人自力更生。

近十多年來,他們不僅在韓國的農村,又陸續到印度的農村、柬埔寨的農村,去幫助農民自力更生。

蒲公英共同體的全貌。

在蒲公英共同體里,我們參觀了養雞場、各種生態種植、不同的生態建筑,以及生態教育。

集裝箱圖書館及其落地的太陽能板。

蒲公英共同體里,還有一個“集裝箱圖書館”,由廢棄集裝箱改造而成,里邊的藏書非常豐富。圖書館里的環境涼爽透風,很是舒服。一般集裝箱比較悶熱,但這里上邊加了一個太陽能板做的遮陽棚,既能發電,又能遮陽,下邊的空間可充當喝咖啡的地方,資源和空間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蒲公英的學生宿舍是茅草屋,屋頂是泥巴和茅草做的,上面長了各種各樣的草,是有生命的屋頂。他們在屋角的墻壁上,專門挖掉一塊,以露出建筑材料:屋子的外墻是土坯,里面是稻草,使用當地最傳統的建筑材料和工藝。

蒲公英共同體里有生命的屋頂和會呼吸的房屋。

金院長介紹,這種墻壁會呼吸,會調節溫度和濕度,冬暖夏涼,當空氣比較潮濕時,墻壁會吸收濕氣,而干燥的時候,墻壁又會釋放出一些濕氣,以此來調節室內的濕度。

三生共贏教育

最讓人驚訝的是“生產、生態和生活”的三生共贏教育。蒲公英學校的新生一般是十二歲入學。新生教育的第一項活動,是為期十天的國土旅行,十天時間要走兩百五十公里。

十幾歲的孩子,沒經歷過多少艱苦,有不少孩子邊走邊哭:“我們都有車,家庭條件也好,為什么不讓我們坐車呢?”金博士和孩子們一起走,對他們說:“你有腿,為什么不能自己走呢。”實際上,大多數孩子都能堅持下來。十天徒步旅行后,孩子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遇到再大的困難,與二百五十公里的步行相比,都不算什么了。同時,他們開始學會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不再依賴別人。

每年秋季,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自立能力,都會有七天時間,斷水、斷電、斷氣,讓他們自己謀生。學生們要學會怎么生火、怎么保障飲水安全、怎么取水凈化、晚上怎么照明,等等。此外,學校還吸引孩子們的父母及親人,以及蒲公英的會員來農場,跟孩子們一起勞動,參與種植、收割、耕地等農業生產。

蒲公英共同體的家長,參觀孩子們利用太陽能鍋燒水。

在蒲公英,學習的方式很簡單,比如用聚光的錫箔紙的中心點,來收集太陽能,形成替代能源;學習鉆木取火,把機械能轉化為熱能;利用自行車發電,把動能轉化為熱能,進而轉化為電能等。

通過長距離國土旅行、野外生存訓練、替代式能源學習,孩子普遍都有了自立能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我們最關心的,是這些孩子的出路:難道他們都不參加高考,都不上大學嗎?

金博士表示,公立學校初高中學習的內容,他們也都學,只要孩子愿意學習,這些內容都不難,實際上,用一兩年時間就可以把初高中六年的課程全學完,不需要天天在教室里學習。

不過,他認為,學生們更需要學習怎么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自力更生的人,成為能夠與土地打交道,與人群打交道的人。學會這些,孩子們將來無論到哪里,都可以自力更生。實際上,這些孩子們日后普遍不選擇上公立大學,有些上了私立大學,有些干脆直接工作、創業,有些則到國外去做交流。

金博士說,教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讓孩子們脫離了土地,脫離了實踐,脫離了對社會的關懷。

這讓我想起民國時期鄉村建設先賢陶行知,曾批評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應試教育:“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他教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格外弱。前面是萬丈懸崖,同志們務須把馬勒住,另找生路!”

金博士對這種不與土地打交道、不與生命打交道的教育,提出并落實了替代性方案。他更激勵青年學生們過健康的人生,而不是攀比爭競。

他說,在蒲公英共同體里,有一個他最尊敬的人,是住在他們中間的做運輸的一位小貨車司機。他只是小學畢業,沒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夫妻在這里共同生活,靠自己的雙手每天勞作,天天搬運、回收利用一些廢舊物資,養育四個孩子,每天生活得充實、幸福。

一位金博士最尊敬的人。

金博士還在印度設立了一個移動學校,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他幫助當地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們,通過生產生活教育,實現自力更生。

金博士介紹說,他們在喜馬拉雅地區簽了20年的合作協議。印度的教育環境很惡劣,當地政府沒有對農村教育進行投資。看到很多青年人沒有工作機會,他們就開展生產活動,為當地青年人提供工作機會。看到女性沒有教育機會和社會尊嚴,他們就培訓婦女縫紉,制作學生制服。他們還教導男性學習木匠等手工技術,讓更多人提高生活能力和福利水平。

我2016年曾去印度農村做過調查,了解到60%的農村地區沒有電,女性受教育的可能性很小,繁重的體力勞動都是由女性承擔的。根據印度女性農民運動組織統計的數據,74%的農業勞動力是婦女。此外,在大馬路上日曬雨淋的修路工人都是女性。而男性從事的是端盤子、開出租等不需要日曬雨淋的工作。金博士他們工作的地區,在印度的東北角,觀念更為傳統,女性地位更為低下。

蒲公英共同體的學生與印度當地的孩子在一起。

金博士他們還在柬埔寨幫助當地人。柬埔寨的情況比印度還糟糕,農村普遍沒有基本的生產生活用電,連干凈的水源也沒有。金博士團隊幫助他們開發替代性能源,培訓稻米種植技術。他們與柬埔寨的合作涉及學校、能源和企業。他們甚至發動了韓國一個省級政府,在柬埔寨投資加工肉類和香腸,然后出口到韓國,從而給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

蒲公英共同體在柬埔寨設立的學校。

燕京大學的校訓——“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在金博士的教育實踐中得到了活化。人盡其能、物盡其用,進入到窮人中,幫助窮人自力更生,這成為金博士和他的“蒲公英共同體”三十多年來持續奮斗的動力源泉。

(作者周立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馮婧
    校對:余承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舟山市| 鲁甸县| 昌邑市| 麦盖提县| 嵊泗县| 大同市| 滨海县| 建阳市| 南靖县| 海丰县| 新竹县| 西盟| 尉犁县| 苗栗县| 宜宾市| 开江县| 揭东县| 株洲市| 淮阳县| 南陵县| 繁峙县| 汽车| 陇西县| 怀化市| 恩平市| 南开区| 渭南市| 柳州市| 静安区| 岫岩| 津市市| 彰武县| 历史| 东乡族自治县| 芦山县| 收藏| 威信县| 张家口市| 罗平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