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在事故中講故事,自媒體的“獨家內幕”能信嗎?
涉嫌弒母的吳謝宇被抓,成了這幾天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一篇《北大弒母案獨家內幕(一):婚外情》(以下簡稱《婚外情》)的自媒體長文指出,吳謝宇父親有婚外情;而吳母由于丈夫背叛,潔癖越發嚴重,常和丈夫吵架,不關心重病的丈夫。言下之意,吳謝宇之所以弒母,與其父對家庭的背叛,其母的冷漠、嚴苛和道德強迫癥有很大關系。
文章迅速引發熱議,并“10萬+”。不過,據媒體報道,吳謝宇姑父稱婚外情是謠傳,吳父吳母感情很好,吳父重病后回老家休養,吳母假期都會服侍起居,吳謝宇也很有孝心。
目前,《婚外情》一文仍在傳播,對于媒體的報道,作者留言稱,“吳母有無回去照顧,信息源可能不了解,我信家人所言;有無潔癖,是吳父自己生前對他人傾訴;外遇是真,家人若不知也正常。”
不得不說,一些自媒體總是擅于在事故中講故事。《婚外情》的聰明就在于,現在的情況下,吳母被殺,吳父也已去世,圍繞在他們身上的隱秘故事,就算是編造的,也難有對證。
但是,哪怕婚外情是真的,也不能忽略一個問題:這涉及吳父吳母的隱私。如此繪聲繪色地一股腦倒出來,有沒有考慮過死者家屬的感受?在個人私域和公共價值上,還是要有邊界的。
而且,自媒體有責任證明文章內容的真實性。目前,受害者家屬沒有表示要追究作者的法律責任,但這篇文章帶來的不友善是實實在在的,對公眾可能造成的誤導,也是難以挽回的。
每逢熱點事件,一些自媒體就有個特點,文章標題多含有“內幕”“揭秘”“曝光”等字眼。然而,通讀《婚外情》一文,所謂的信息來源就是一位神秘的“知情人士”。
更重要的是,專業媒體不會把被采訪人所說,當作既定事實,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呈現。但《婚外情》一文,完全就是一副“我來告訴你真相”的行文模式和立場架勢。這是一些自媒體和主流媒體的根本區別,前者以主觀為本,后者以客觀為基。
拿這次疑似弒母案來說,一些自媒體文章,就試圖打造一個不完美受害者形象,來為嫌疑人的殺人動力尋找因果和邏輯。這種從主觀臆測出發的“報道思路”,正在消弭“新聞”的價值和意義。
跳出本次事件,回看近些年的很多謠言,往往不是由于客觀條件不足導致信息失真,而是一些作者有意編造。甚至,一些編造行為,并不是因為編造者和當事人有什么利益關系或沖突矛盾,而純粹是為了流量背后的收益,把受害者當做了收割流量的工具。
一些以虛構手段謀利的自媒體,往往只提供信息,而不提供信息來源。稍微高級一點的,也無非是把信息來源模糊化,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說”“我的一位同學講”,至于他的朋友和同事具體是誰,是萬萬不會告訴你的——否則就露餡了。
所以,一方面,受眾要睜大眼睛,培養自我的質疑精神和鑒別能力;另一方面,對于類似的自媒體文章,哪怕家屬不追究,我們是否應有一套行業內的鑒別、認定、處理的機制?就像面對這篇《婚外情》,誰來為其真實性買單?傳統媒體有成熟的追溯機制,自媒體呢?
這才是我們審視一些“信息量看似很足”的自媒體文章,該有的出發點和務實思路。因為無論是媒體還是自媒體,甚至僅是一個心智健康、思維健全的網民,在訊息發布上,真實性和準確性都是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如果無法守住這個底線,我們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