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忘不了的親人,都被她制成了蠟像





有一次為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家冷軍制作蠟像的時候,周雪蓉發現冷軍的發質粗且蓬松,這種頭發比較難找,就提出想要用他的頭發制作蠟像,沒想到冷軍一口答應下來,特意將頭發留長一些后,由周雪蓉的團隊去全部剃了下來,再按分區一根根把頭發植入到蠟像頭上。作品完成后,冷軍極為震撼,不管從外形到神韻,都極大地還原了本人,這次創作給了周雪蓉靈感,自此以后,她便開始將DNA元素運用到了蠟像制作中。


外婆蠟像自2016年開始就一直待在周雪蓉的辦公室里了。蠟像的形態是外婆靜坐在沙發上,戴著老花鏡,手拿針線的樣子。因為針線最近送去了外地做展覽,周雪蓉臨時換了一個紅包放在外婆的手中。提到制作外婆蠟像的原由,周雪蓉說這是自己留存記憶的一種方式:“我要把外婆永遠留在我身邊。”
周雪蓉的外婆此前長居四川,2013年,周雪蓉做主將外婆接到中山養老,從那時起就有了為外婆制作蠟像的想法。據周雪蓉說,外婆35歲時外公就去世了,她一個人拉扯大四個女兒,靠著做鞋墊賣維持生計,吃了很多苦。周雪蓉與外婆感情最好,自己小時候都是和外婆在一床睡,哪怕后來長大成家了,外婆也還是把她當成小孩子,給她發紅包。制作蠟像這個想法得到了外婆的全力支持,蠟像的手就是外婆本人的手做的倒模,全身的衣物也都是外婆本人穿過的舊衣。外婆還專門把頭發留長,剪了一部分留存下來。周雪蓉說:“現在每次見到頭發的時候,心里還是會顫抖。”

老外婆蠟像和蠟像背后的故事,觸動了很多人。有一次,袁隆平看了蠟像館里的很多蠟像,唯一打動他的就是這尊外婆蠟像。

像周雪蓉一樣想要留存親人記憶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會找周雪蓉做私人定制蠟像。她其中有一個朋友對母親非常孝順,在2015年母親80歲生日時定制了蠟像,并且拿回了家。
2017年,歌手大壯找到周雪蓉定制母親的蠟像。大壯與母親感情深厚,手上還有母親照片的紋身,但母親早已過世多年,所以他很想把蠟像做出來,給自己和父親一個紀念。當時大壯提供的母親照片非常少,而且都是80年代的舊照,制作起來頗費了一番周折,但大壯為母親做蠟像這件事,還是感動了不少人。



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婆媳矛盾、夫妻雙方家庭的贍養矛盾,是一個無解難題。很多人羨慕周雪蓉,因為她把夫妻雙方四個老人都接來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到下班時間,兩個老媽媽在廚房里做菜,兩個老爺子坐陽臺上下棋,一大家人相處愜意和諧。
2017年,周雪蓉開始著手制作《親家》這尊蠟像,將自己的父親和公公下棋的一幕定格下來。父親還特意把自己頭發剃光了拿給周雪蓉用在蠟像上,兩個老爺子都拿出了自己平日里穿的衣物穿在蠟像身上,作品用了八個月的時間才制作完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