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學者研究成果:漢藏語系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于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起源于哪里?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了研究成果。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該語系是世界第二大的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于印歐語系。
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氨狈狡鹪醇僬f”認為它起源于4000–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
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于中國北方。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于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領域首次在《自然》雜志發表科研成果。

該研究支持了東亞地區漢藏語系諸多語言的同源關系;證實了漢語從原始漢藏語分離成獨立語族(支)的觀點,并且漢藏語系中的其余語言構成一個單系語言群,即為藏緬語族;估計了原始漢藏語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因此該語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以上發現與“北方起源假說”相符,也符合語言隨農業擴散的觀點,而且擴散的時間點與考古證據相符——此前的考古證據揭示出獨特建筑形式和陶器類型向南擴散的特征。
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研究是2018年新成立的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東亞語言研究是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潘悟云表示,該研究也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漢藏語系語言演化研究。
金力表示,該研究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充分體現了復旦大學文理學科融合的優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