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歲上海半馬憑什么沖擊國際銅標?周到細節讓跑友都點贊

相比23年歷史的上海馬拉松,剛滿5歲的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有些“稚嫩”。
但正是在這不長的5年時間里,賽事和參賽者都得到了值得肯定的成長。
4月21號清晨,在上海的地標建筑東方明珠之下,1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邁出步伐。從四年前以“一城雙馬”的標簽吸引跑者,到如今自身具備足夠的影響力,上海半馬的成熟也反映了大眾跑者的進步。
連續兩年98%的完賽率不僅體現了跑者的水平,也凸顯了服務的完善。這也是為什么這項只有5歲的賽事,能在贏得中國田協金牌頭銜的同時,有信心去沖擊國際田聯銅標賽事。

意外插曲,讓賽事更特別
對于上海半馬的主辦方和工作人員來說,最不希望看到的或許就是意外的發生。
但是一場持續4個多小時的比賽,不發生一些“意外”總是很難,而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在某種程度上讓比賽更加特別。
就如去年的上海半馬,意外的高溫讓跑者吃盡了苦頭,原本準備好的“防止低溫預案”最后變成了“防止高溫和中暑”。但意外的艷陽天,卻讓經受住考驗的急救和保障機制得到了不少跑者的好評。
今年,上海半馬主辦方東浩蘭生賽事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賽事做好了各種溫差變化的預案,以防止天氣對跑者造成的影響。
幸運的是,比賽前上海下了一小陣雨,雖然天氣陰沉卻相當適合跑步,19℃到22℃的氣溫雖不算低,但已經比去年的高溫要溫和許多。
本希望在上海半馬跑出PB(個人最好成績)的跑者林立華最終慢了6分鐘,但是他依然為這場比賽點贊。
“如果放在三月份來辦這場比賽或許會更舒服一些,不過今年的賽道已經很不錯了。”
“上海半馬和上馬的口碑確實是全國最好的,去年補給有些跟不上,今年就變得非常充足了。”
而在天氣之外,跑者們還自己制造了一些無傷大雅的“意外”,讓比賽話題十足。
作為本次比賽國內跑者的第一名,吳向東用了1小時06分16秒沖過終點,但掛上冠軍獎牌的吳向東卻表情有些尷尬。
后來他自己道出了原因,那就是在比賽中途腸胃不適,跑到10公里就開始肚子疼,到了14公里實在有些憋不住,最后在18公里“卸了貨”……
“這是我第一次跑上海半程馬拉松,這場比賽真的不想回憶。”吳向東自嘲道。
而他的這個“意外”反而讓不少跑者將他奉為大神——“肚子疼都比我快了1個小時,這讓我以后怎么還敢跑半馬。”“大神就是大神,拉肚子也要得第一。”

跑者年齡增長,跑得卻更快了
一場比賽過后,網友們感嘆著吳向東“大神的實力”。而親自參加了比賽的跑者,則是更多感嘆著上海馬拉松的“大神”太多。
“上海半馬我跑了4年,覺得參賽者的水平越來越高了。”在今年跑出1小時42分的周官卿就感慨道。
“以前參加這場比賽我總覺得跑得很輕松,也很少受到別人影響,但是現在跟著別人跑得很累,他們從我身邊跑過去,就很容易拉快我的速度。”
周官卿說,賽事水平的提高雖然讓他“壓力不小”,但是卻對于成績的突破很有幫助。和她一同參賽的女跑者卞秋艷就跑進了2小時,最終創造了PB。
而另一位來自NBRC跑團的女跑者沈曉玥也有著相同的感觸,“我感覺這場比賽的高手越來越多,特別是這次女孩跑步的成績和狀態都很好,她們也會刺激更多人跑得更快。”
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或許就是上海半馬在過去5年,給參與其中的跑者們留下的最深刻和最直觀的印象。
據上海半馬的官方數據統計,從2015年至今,上海半馬的參賽跑者平均年齡從37歲變成38歲,再到如今的39歲。
“數據不會騙人,用一句有情懷的話說,上海半馬的跑者,是跟著這場比賽一起變老,也一起變快的。”這是一位賽事主辦方負責人在賽前的志愿者動員大會上分享的一句話。
而賽后的另一項數據顯示,上海半馬在過去兩年連續達到98%的完賽率,也說明了這場比賽里,參賽跑者的實力正在穩步提升。

細節,跑者熱愛的原因
“我開始跑步的時候就參加了這場比賽,所以我希望它能夠越來越完美。”這是NBRC跑團的跑友高雅在賽后的期望。
她感受到了這場比賽的熱情和進步,但也看到了依舊存在的一些問題。
“賽事的服務已經趨于完美,但是跑者的整體素質還是需要提高一些。”她最大的體會就是,在一些補給點,跑者會帶走香蕉、西紅柿以及水等補給品,在完成補給后就把杯子和果皮扔在了一公里外的賽道上。
“雖然志愿者已經很多了,但也不可能顧及每一米的賽道,這樣就造成賽道還是有些不干凈,而且也增加了志愿者的工作量。”
此外,她也提到了補給點上偶爾散落的冰塊,“有些跑者用完了冰塊扔在地上,后面跟上的跑者如果沒有注意,就很容易踩到,地面濕滑也容易讓跑者拉傷。”
不過,上海半馬的主辦方也在不斷努力完善著細節。
比如賽道從7.5公里開始設立飲/用水站,從8公里開始設置冰站,以方便參賽選手及時補充水分和降溫。
在賽道中也設立了四處噴淋站,分別設置于11公里、14公里、18公里、20公里,為跑者驅散燥熱,并且在前灘公園搭建大型遮陽棚,以便跑者有合適的稍息場所。
此外,賽事還設立21個醫療救護點,醫療保障救護車15輛,較去年增加50%,并且設置了17組由專業醫生配備AED與急救志愿者一起騎自行車進行醫療巡視。
據統計,本次賽事配備安保人員800余名,賽事裁判150名,及1781名志愿者,將21.0975公里的每100米都化為安全距離。
在上海工作的墨西哥跑者丹尼爾已是第三次參加上海半馬,他提到了賽后增設的6個更衣點,這讓跑者們可以在路上就把衣服換好。
“我之所以每一次都想參賽,就是覺得上海半馬的細節做得越來越好,讓跑者很舒服。”
正是因為細節上的打磨,上海半馬的主辦方才能有充分的信心,將這場只有5歲的賽事推向國際。
在今年,上海半馬希望能夠沖擊國際田聯銅標頭銜。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上海將擁有兩場國際金標賽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