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童書不能光講童話,也要講真話
近日,第13屆中國作家榜發布2018年中國童書作家榜,但赫赫有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沒有入榜。針對網友的質疑,鄭淵潔在社交媒體上回應:并非自己沒入榜,而是主動拒絕入榜,原因是“中國的童書銷售泡沫極大,甚至和不法行為有牽連”。
一石激起千層浪,鄭淵潔的直言不諱立刻引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評論,“鄭淵潔說的是實話,就是這么回事兒”。看來,和鄭淵潔擁有相同感受者,不在少數。
當然,鄭淵潔所炮轟的現象是否屬實,目前尚無人知曉。但是,曬出2018年圖書銷售的部分稅單,表示自己的收入幾乎全是版稅,至少從上述證據來看,鄭淵潔拋出來的都是“實錘”。既然如此,那些被炮轟的作家以及有關方面,能不能也拿出證據,進行一下解釋?不管怎么說,公眾都有權得到一個明確的說法。
如果說中國童書市場確實泡沫極大,那么大浪淘沙之后,哪些作家應該被留下?這不是一個可以回避的問題。須知,中國童書市場體量之大,足以誘惑某些利欲熏心之人鋌而走險。而被虛假現象誤導的消費者,又該由誰來負責?不消說,如此一來,最后的輸家仍然是無辜的家長和孩子。
不久前,一場關于童話《海的女兒》的大討論曾經在輿論場里好好熱鬧了一把。值得玩味的是,為什么偏偏是《海的女兒》?原因很簡單,它確實經典,知名度也夠高。而這恰恰反襯出國產童書的落寞。除了寥寥數種之外,配得上“經典”二字的童書仍然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丁丁歷險記》《夏洛的網》《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瑪麗·波平斯阿姨》……外國經典在中國童書市場上所占據的統治地位可見一斑。
這真是因為中國作家的水平差強人意,還是因為中國文學界對童話創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此番鄭淵潔的炮轟,倒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解釋:有沒有可能,不少中國作家都把精力放在了制造虛假繁榮,進而賺取經濟利益上?若果真如此,也就難怪中國童書的經典不再,因為作家們的心思,早就跑偏了嘛。
難以想象,一本沾滿了銅臭味的童書,可以起到多少教育作用。那些一邊作和藹可親狀,一邊滿肚子生意經的童書作家,就更令人作嘔了。比起《海的女兒》的三觀正不正,恐怕這才是眼下的真問題。
既然鄭淵潔已經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那么中國童書市場里可能存在的亂象,也就應該得到一次徹底的清理了。一本優秀的童書,應該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孩子講述世間的真善美。但沒有了前提“真”,“善”和“美”也就無從談起。找到問題根源,還孩子們一個干凈、健康的童書市場,何嘗不是一堂富有價值的人生之課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