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太一個月在美容院消費三十余萬,家人質疑其遭惡意誘導消費

年已六旬,1個月時間、12次信用卡及現金消費記錄,共計31.1萬元,這些數字串起了宋女士與大連貴夫人美容院之間的糾葛。在家人獲悉情況后,對美容院如此高昂的收費以及涉嫌惡意誘導消費產生了質疑,遂走上了維權之路。然而從4月9日開始,維權之路讓家人身心俱疲。目前昆明街市場監督管理所已對涉事美容產品立案調查。
采訪中,小呂提供了一份4月5日宋女士與美容院院長及美容師的對話錄音,里面有美容院一方這樣的說法:
1.阿姨,別說那些事了,以后免費的小便宜別占就是了。
2.阿姨,你現在就像小豬佩奇一樣掉在了泥坑里,我們在拉你,你自己是不是也得努力。
3.阿姨,咱公司每年都有旅游,豪華游輪,住五、六、七星級酒店,這都需要額外花錢的,到時候我們想辦法免費安排你去,啥都有了(意思是找補回來)。
4.阿姨,要不你跟我們干吧,入股,把這些錢再掙回來。

事件回放
貴夫人美容院的促銷電話
改變了六旬老人的生活
宋女士年已六旬,從外地來連,平常日子主要是幫兒子兒媳照帶孩子,但是2019年3月初,一個來自大連貴夫人美容院的促銷電話,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規律甚至影響到其接下來的生活質量。
這個電話是邀請她前去體驗身體調理的,宋女士身體不太好,她本身是有這方面需求的,因此3月4日當天,她從高新園區兒子家出發,跨越沙河口區、西崗區,來到位于中山區友好廣場附近的貴夫人美容院。
宋女士的信用卡交易明細顯示,當天她就在貴夫人美容院消費了10000元,這些錢包括48次身體調理。盡管后來家人對她在一家距家1個多小時車程的美容院辦理會員卡感到不解,但是與后面的消費比起來,這筆消費還算得上宋女士自愿的。
一次原本免費的美容陷入高昂的后期護理
宋女士說,因為第一筆消費,美容院方面表示可以免費贈送她一次面部美容,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3月11日,宋女士來到貴夫人美容院,按照她的說法,在做美容護理之前,工作人員并未說明具體什么美容項目以及影響。而當結束后,她發現自己滿臉血印子。“美容師說必須做后續美容護理,否則面部會出現紅腫、增生、潰爛等情況,還拿出手機讓我看潰爛的照片。”于是當天她又在店里用信用卡分兩次消費了2萬元。“當然不情愿了,但當時一是擔心美容院給臉上注射了不明東西,如果不護理會潰爛,她們給看的照片太嚇人了,另外就是想趕緊好起來,不讓家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兒。”宋女士說這是她當時的想法。
接下來的三天,按照美容院“不間斷護理效果會更好”的囑咐,宋女士每天都去貴夫人美容院。銀行交易明細顯示她又分別在貴夫人美容院用信用卡支付了3萬、4萬、2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其他現金消費。對于這些消費行為,宋女士表示“美容師告訴我已用的產品已經無法分解打入臉部皮膚的營養液,需要用升級產品,從1號升級到2號,再升級到加強型產品”。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此后宋女士又去過5次貴夫人美容院,分別用信用卡消費2.6萬、1.5萬、3萬、2萬、2萬。
記者從宋女士的銀行信用卡交易明細中看到,在3月4日—4月2日之間,共計23.1萬元的消費都流向了貴夫人美容院,除此之外宋女士手中還有一個8萬元的現金消費收據。也就是說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宋女士在貴夫人美容院共計消費31.1萬元。
4月9日,承受不住心理壓力的宋女士終于將此事告知了兒媳婦小呂,家人當時非常震驚。在追問中家人發現,除了一張并沒有加蓋公章的8萬元收據,這么多消費竟沒有合同、沒有協議,也沒有一張發票;而交款后拿到的美容產品,瓶身上連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都沒有。家人對貴夫人美容院如此高昂的收費和涉嫌惡意誘導消費產生了質疑,遂開始維權。
家人維權
兩次會面協商均無果
每一次溝通都身心俱疲
4月9日,小呂首先向貴夫人美容院所在的轄區派出所報案,但警方表示宋女士是具備獨立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當天并未受理。“次日,在我的堅持下,派出所給做了筆錄。”小呂說。
此后,小呂向昆明街市場監督管理所投訴,她的訴求是,作為消費者,有知情權,美容院需出具詳細的美容項目收費標準和美容產品價格表,以及消費明細和記錄;針對美容院的涉嫌誘導消費,需對尚未消費的內容給予退款,對于已經消費的內容,美容院方面扣除合理的成本,退還剩余部分。
在昆明街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協調下,4月16日之前,小呂和美容院方面進行過兩次會面協商,地點均在貴夫人美容院。
第一次協商,是美容院院長出面,這次協商在“宋女士自愿消費,美容院沒有退款先例”的說法中不歡而散。
第二次協商,是美容院一名曲姓經理出面,其表示愿意協商處理,但因為自己不負責具體業務,需要內部核實后再做答復。小呂表示,當時美容師也在店中,想核實非常方便,在她看來這是店方的搪塞之詞。
采訪中小呂告訴記者,維權的過程中,不但每一次溝通都感覺身心俱疲,對方的很多說辭讓自己和家人感覺智商受到侮辱。
記者探訪
貴夫人美容院已換新院長
采訪中,小呂表示,31.1萬元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而這些錢中除了8萬元是婆婆的積蓄,其他的都是信用卡消費。在她看來,如果沒有外界引導和干擾,一個工薪階層的中老年人,絕無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花30余萬元在美容上。她表示,此事不但對婆婆的身心已經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欠信用卡的錢對婆婆晚年的生活質量勢必會造成影響。
4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友好路211號大廈四樓的貴夫人美容院,一名院長接待記者。她表示自己剛來三天,對于此前的事兒一概不知,而對于此前的院長和美容師她表示“不在這了”,所謂“不在”是指離職還是休息,她表示“不清楚”。
對于店里的消費水平,她表示“一千兩千的吧”。
對話
貴夫人美容院經理:
“沒有她們這么辦事兒的”
在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協調下,雙方約定4月17日下午再次進行協商,這次地點在昆明街市場監督管理所。當天下午,在市場監督管理所,記者見到了貴夫人美容院曲姓經理,并出現了以下對話:
記者:這套產品(荷蒂雅套裝)在店里售價多少錢?
曲:這個我不清楚。
記者:誰能清楚?
曲:院長休息了。
記者:店里有沒有消費記錄可供查詢?
曲:我平常日子主要負責對外,店里的具體業務我不了解。
記者:這么多消費,咋沒開一張發票呢?
曲:(低頭未給予回應)。
記者:這已經是你代表美容院第二次與消費者一方進行溝通了,這次來是否已有解決方案了?
曲:上次見面,我已經答應會處理,結果她們前腳離開,后腳就有職能部門來檢查,我覺得沒有這么辦事兒的,也導致我沒有時間調查形成解決方案。
最新進展
市場監督管理所已對美容產品立案調查
當天的調解持續到下午近5點,最終在工作人員的協調下決定,美容院一方回去查詢相關消費明細和記錄,這些記錄必須有消費者的簽字,查明后19日下午3點,雙方再在市場監督管理所見面,協商具體退款內容和金額。另外,當天,針對美容院出售給宋女士的美容產品是否有問題,昆明街市場監督管理所已立案調查。
采訪中,工作人員表示針對此類投訴,根據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職能主要分兩方面,一是針對產品問題進行調查,如果涉事產品屬于三無產品或假冒偽劣產品,會對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而對于消費糾紛,則實行調解職能。
這30余萬元的美容消費,最終會如何解決,本報將繼續關注。
(原標題:六旬老太一個月內在美容院消費31.1萬,家人質疑貴夫人美容院涉嫌惡意誘導消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