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突發事件的視覺呈現:全球媒體如何聚焦巴黎圣母院火災
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圣母院突發嚴重火災,現場濃煙滾滾。巴黎圣母院標志性的塔尖被燒毀,內部損傷嚴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重建這座象征著歷史命脈的建筑。
在過去的一天多時間里,這場火災不僅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也吸引了各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占據了多家媒體的頭版頭條。
| 多地紙媒頭版整版聚焦
法國媒體《世界報》(Le Monde)頭版頭條以《巴黎圣母院,我們的歷史》為題報道此次大火事件,同時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一組圖片表達對這一文化瑰寶的追憶與懷念,圖片包括清晨的巴黎圣母院、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群眾為巴黎圣母院祈禱等主題。




《世界報》(Le Monde)推特截圖
歐洲的《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每日郵報》和《蘇格蘭人》等紛紛用頭版整版聚焦了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
《泰晤士報》的封面用“為拯救巴黎圣母院而戰”這樣鼓舞人心的話作為標題。

《每日電訊報》用“巴黎為了他愛的女士流淚”標題,配以溫柔水波中的火光,渲染出悲傷的氛圍。

《每日郵報》聚焦著火中心區域,用火光給人帶來視覺沖擊。

《衛報》封面題為地獄之火毀滅巴黎圣母院。

《蘇格蘭人報》在頭版展示了“巴黎圣母院的悲劇”。

| 大量使用新聞圖片報道,增加共情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在網站首頁用一套48張照片的照片集還原了火災現場和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照片包括被濃煙和火光籠罩的巴黎圣母院,被悲痛和惋惜縈繞的法國居民,神情嚴肅的法國總統等多個主體。



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在門戶網站的頂部位置放置了幾張并列的照片,有水柱撲火、市民見到沖天火光后的絕望神態以及浴火的圣母院等,分別鏈接至不同角度的報道。這組報道由《巴黎圣母院:法國的靈魂》《巴黎毀容:圣母院燃燒時的震驚與眼淚》《幾年?幾十年?重建圣母院的耗時仍是未知數》等文章組成,角度多元。

《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網站保持了一貫的簡約風格,在其選用的圖片中,一位男士手抱頭面對巴黎圣母院,雖然讀者看不見他的表情,但背影似乎能傳達更多震驚和無奈的情緒。

| 巧妙運用數據可視化,增加信息量
《衛報》網站上的頭條報道使用了交互式時間軸,讀者點擊按鈕即可看到著火前和著火后的巴黎圣母院。



《費加羅報》(Le Figaro)同樣選用了時間軸,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巴黎圣母院起火時間、起火點、火勢蔓延情況、救援情況等,內容直觀清晰,讀者看后一目了然。

德國《圖片報》(Bild)網站上,紅色、熾烈的火光圖片觸目驚心。同時,該報還制作了巴黎圣母院火情蔓延示意圖,直觀展示了大火如何一步步吞噬了巴黎圣母院。


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El País)網站上文化版面報道《巴黎圣母院:建筑結構遭受毀滅性大火》從建筑的角度報道了巴黎圣母院建筑受到火災的哪些影響,制作了一系列解釋性圖片。



除了在16日頭版報道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紐約時報》還在其官方網站采用空間示意圖對火災進行還原,使讀者通過3幅圖了解這場災難的發生和蔓延。


加拿大媒體《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在第一時間報道火勢的同時,結合地圖視角呈現了巴黎圣母院在巴黎市區的所在位置,并給出簡要的建筑布局解析圖,方便人們更直觀地了解火勢。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則在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設計布局圖,詳解火災發生部位。

| 多平臺視覺資源整合匯聚合力
自火災發生以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信息流的方式不斷在官網上進行更新,每次更新都配以相應的圖片或社交媒體截圖。
事故發生后10小時,CNN征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們與巴黎圣母院的故事,通過游客們鏡頭里的巴黎圣母院亦或是游客們與巴黎圣母院的合影,以說明這一建筑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同時,CNN注重通過社交媒體呈現視覺元素,以增強傳播效果。在其官方Instagram和Twitter發布的照片中,有幾幅展示消防工作的視角,呈現了救火進程。


另一組轉發照片著重展示灰燼中屹立的祭壇和十字架,也表現出意外面前對文化的致敬。


另外,CNN還發布了2015年拍攝于巴黎圣母院內部的VR視頻,以示緬懷。


| 視頻報道增強現場感
法新社除了在第一時間跟進救火情況,進行文字和圖片報道,還在“編輯的選擇”欄目中開辟了短視頻頻道,呈現了圣母院內部立體構造、街頭民眾反應、燃燒實況等文字難以呈現的內容,頗具信息量和現場感。

BBC NEWS 除了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火災發展情況,還提供了火災現場視頻,包括塔尖墜落瞬間、民眾祈福和馬克龍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等內容。


在視覺傳播的時代,我們雖然未臨新聞現場,卻通過視頻、攝影、數據可視化等手段記錄和還原事件,傳遞更豐富的信息、觀點和情感。
僅以此文表達我們對巴黎圣母院這一文化瑰寶遭遇如此災難的痛惜之情,愿這些歷史文化遺產能得到更妥善的保護,不要讓類似的悲劇重演。
本期編輯:劉暢、葛書潤、李葉、段釔男、李坤晉、王天宇、劉長宇
圖片來源:各媒體報道截圖
本文為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UC新聞坊”及作者姓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