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青報刊文:也要警惕“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
北京疾控中心日前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煙草營銷數據監測報告》顯示,青少年用戶眾多、監管相對缺位的互聯網平臺,成為煙草營銷的重災區。昨天,北京青年報刊發報道《小紅書APP現9.5萬篇涉煙軟文》,小紅書就此回應表示,反對任何形式傳播煙草,并已經下線了所有提及煙草的筆記。
相對于過去,現在的煙草廣告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了。首先體現在媒介上,過去一些大頭,比如傳統媒體和戶外廣告,已經很少看到煙草的身影了。而目前,煙草廣告更多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互聯網已經成了重災區。
煙草廣告的變化其次體現在形式上。過去的煙草廣告,顯得簡單直接,有的直接就是一根點燃的香煙,然后大講其品質和代表的文化,現在的煙草廣告,已經很少看到煙頭,甚至連煙都看不到。本次監測中發現了大量的煙草廣告和促銷相關情懷軟文信息和偽科學信息,通過渲染煙草與愛情、友情、親情之間的關系,傳播煙草信息,美化吸煙行為,提升公眾對煙草品牌的認同度。這就是一種包裝術。
當前煙草廣告更多表現為“不見煙頭”,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危險級別就低。經過多年的努力,很少有人不知道煙草危害,即便癮君子也不是“無知者無畏”。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其厲害之處在于跳過了煙草有沒有危害這個關鍵,直接宣揚一種文化觀、一種生活觀。而當抽煙貼上了這種標簽時,煙草對身體的危害,也就自動被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所忽視了。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廣告,不管發布在何種媒介上,都是違法的。《廣告法》規定:“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戶外發布煙草廣告;禁止向未成年人發送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而《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也明確,禁止利用互聯網發布煙草的廣告。換言之,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也不應該有生存空間。
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極具危害性,也因其隱蔽性,給監管、查處和遏制帶來了難度。如果把監管的視線落到每一條廣告上,進行點對點清除,確實具有很大的難度。但要看到,所有的煙草廣告,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現,都會最終落腳到媒介和平臺上。誰建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對于媒體和平臺來說,必須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哪怕自媒體,也不能置身事外。
現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很多平臺宣揚自己的算法厲害,技術先進;另一方面,面對平臺上出現的一些亂象,種種技術似乎都成了“聾子的耳朵”。這不禁讓人想到,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還是價值觀的問題。無論是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還是其他一些亂象,都應該強調平臺責任,要從源頭上通過技術設立防火墻。如果一家平臺出現了大面積失防,則應該追究責任。
相對于赤裸裸的煙頭,這些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隱藏性強,危害性大,特別是互聯網,不應該成為煙草廣告的大草原。現在,應該是到了強調平臺責任的時候了。有些自媒體也是煙草廣告和軟文的重災區,應該把其納入到監管范圍,不能讓其成為“煙草特區”。
(原題為《也要警惕“不見煙頭”的煙草廣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