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9歲男童患罕見戈謝病,全國僅確診300余例
何為戈謝病
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于基因突變,導致機體葡萄糖腦苷脂酶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腦苷脂在肝、脾、骨骼及肺,甚至腦的巨噬細胞溶酶體中貯積,形成典型的貯積細胞(即戈謝細胞),導致受累組織器官出現病變。臨床表現為多臟器受累,呈進行性,可能危及生命。
楊秀麗像跌入了一個無底洞,洞頂一束微光照來,她努力向上爬,可路途依然遙不可及。2017年,她時年7歲的兒子小樺被醫院診斷患有戈謝病。這是一種家族隱性遺傳代謝疾病。臨床表現為多臟器受累,呈進行性,可能危及生命。
有資料稱,戈謝病在中國的患病率約1∶20萬到1∶50萬,但目前被確診的患者僅300余名。2018年5月11日,戈謝病被收入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患病幾率如此之小,但小樺偏偏遇上了。楊秀麗的生活,也隨兒子一同陷入了困境。

奇怪的癥狀
流鼻血 個子矮 易淤青
5年前,小樺4歲,上幼兒園了。
在幼兒園的滑梯上,小樺摔了下來,淤青許久不好。楊秀麗覺得,男孩子總是調皮的,興許是在班級里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但幼兒園老師口中的小樺很聽話,沒跟誰有過打斗。
楊秀麗奇怪:兒子身上的淤青咋老是消不掉?后來,她發現,兒子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嬌貴”,只要一跌倒,身上就會有多處淤青,恢復的時間也比其他人更長。
再后來,楊秀麗三天兩頭總會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娃娃又流鼻血了”。她介紹,小樺會不經意地流起鼻血,常常止不住,“有時候能流兩三個小時,每次都得到學校把他接回家。”
小樺的身體也開始發生變化,肚子總是鼓鼓的。但楊秀麗并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這是后來到醫院檢查時才反應過來的。“以前就覺得是不是孩子東西吃多了。”除此,孩子的個頭也要比其他小朋友矮。
兒子的諸多情況,都讓楊秀麗覺得奇怪,也讓她意識到這可能是一種病癥。一開始,她和老公帶著孩子到老家簡陽的醫院進行檢查。“抽血發現,他貧血得厲害,血小板很低,當時就做了一些補血的治療。”楊秀麗說,但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情況又回到了從前。
之后,他們來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醫生檢查發現小樺除了有貧血癥狀,白細胞增多,腹內脾臟等器官腫大外,還有骨痛癥狀。楊秀麗懷疑,兒子是不是患上了白血病,醫生也建議進行骨穿檢查。但考慮到孩子還小,楊秀麗拒絕了這個建議。

罕見的病癥
全國僅300余人確診
身體的狀況,讓小樺無法再正常上學,楊秀麗放棄了工作,陪在兒子身邊,只留丈夫在綿陽打工。從2014年開始,楊秀麗和兒子走上了四處求醫的路。重慶、廣州、上海、北京,去了多家兒童醫院。診斷和建議如華西附二院一樣,建議其進行骨穿檢查。
2017年4月,楊秀麗決定為兒子進行骨穿。“不是白血病!”楊秀麗懸著的心放下了,但另一個憂心的消息緊隨而來——戈謝病。按照臨床診斷,以及相關基因檢測,最終確診。
這是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楊秀麗并不理解專業術語的描述。她只是說“就是這個酶不行,治療也主要是這個酶。”
中華醫學雜志2011年在《中國戈謝病診治專家共識》一文中,對戈謝病的描述為:已證實戈謝病患者葡萄糖腦苷脂酶的基因突變有300種左右,突變類型及比例有種族差異,其基因型與臨床表現關系尚不確定,戈謝病的發病率在不同種族間有很大差異,國內非常罕見。
2018年5月11日,戈謝病被收入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有資料稱,戈謝病在中國的患病率約1∶20萬到1∶50萬,但目前被確診的患者僅有300余名。患病幾率如此之小,但小樺偏偏遇上了。

昂貴的藥物
2.3萬元一針
楊秀麗的生活,也隨兒子一同陷入了困境。“如果是沒有救的病,可能我們就不會再堅持了,但現在又不是完全沒有救,還是有治療辦法的,只是時間太長了,也不知道要多久。”
楊秀麗加入了內有中國絕大部分戈謝病患者的微信群,她得知,如果做骨髓移植,或許能夠治好兒子。“但風險很高。”楊秀麗又暫時放棄了移植的想法。
在尋醫過程中,一款救命藥出現了——伊米苷酶,這也是目前被證明可明顯改善患者病癥的特效藥物。可它的價格昂貴,一針售價為2.3萬元,且目前并不在醫保報銷范疇內。
5年來,為了給兒子尋醫治病,楊秀麗和愛人已經為兒子花了30多萬,楊秀麗照顧孩子,丈夫打工掙錢,并不高的收入,讓他們已經欠下了10余萬元的外債。
楊秀麗還是決定一試。今年春節后,她籌集了4萬余元,準備購買兩支伊米苷酶。購藥發票顯示,單支2.3萬元。為了幫助楊秀麗和小樺,其所在的簡陽踏水鎮當地干部和群眾還為他們募捐了2萬余元。但對于長久治療而言,這可謂杯水車薪。“這個藥是需要長期用的,目前每兩周用一支,到醫院注射。”未來的藥錢,在哪里?
家長的堅持
不管如何,都要陪他
4月13日,小樺的一次突然抽搐昏厥,嚇壞了楊秀麗,她帶著兒子去了簡陽進行救治。14日,返回家中。15日,又來到了成都,走進了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醫院見到了楊秀麗和小樺。9歲的小樺身材遠比同齡人矮,臉色也顯得蒼白許多,目光常常斜視著,臉上掛著一團淤青。
“你看,9歲了才1.2米,學也沒辦法上,大家都勸我們放棄,可還有希望啊,我們不管如何,都要陪著他。”楊秀麗說。
記者見到了這次楊秀麗問診的醫生——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小兒遺傳代謝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吳瑾。她對小樺進行了一番問診,為他開了一些治療藥物。
“目前他的情況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生長發育落后,身體矮小;二是神經系統異常,已經出現抽搐等癥狀,智力發育也落后;三是血液系統方面,血小板低,貧血;四是肝脾腫大,功能差。”吳瑾介紹,“另外還伴隨著骨痛,屬于Ⅲ型戈謝病,目前處于中到重度階段。”
吳瑾從醫多年,其稱,戈謝病確屬罕見疾病,是一種隱性遺傳代謝性疾病,且在診斷過程中,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它一開始表現為血液系統病癥,可實際上又不屬于血液系統疾病,另外好些家長對于孩子肚子腫大,貧血等情況容易疏忽。”
關于伊米苷酶藥物,吳瑾表示,這是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但價格的確高昂,且目前在四川還無法直接采購,很多都需在外地購買,醫院方面也在積極幫助小樺,為其想辦法申購藥物。
吳瑾介紹,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的肚子腫大或者貧血等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基因、酶的檢查。
(原標題:全國僅確診300余例,“救命藥”2.3萬元一針;9歲男孩:誰能幫我戰勝戈謝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