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北電力大學回應網傳教授孫玉兵涉嫌學術不端:校方正在調查

針對網傳“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孫玉兵等人被指涉嫌團隊論文造假”一事,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素華4月12日回應澎湃新聞稱:“我們學校很重視這件事,目前正在調查中,學術委員會的專家在提審,因為這涉及學術論文的認定,可能還有一個過程。如果有結果,我們會第一時間在公開平臺發布。”
網傳截圖顯示,華北電力大學4月4日發布了《關于對孫玉兵等疑似學術不端行為展開調查的通報》,對于“有網站發文質疑我校孫玉兵教授等人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校學術委員會高度重視,根據網絡舉報信息線索,已經成立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啟動全面核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發布。
4月12日,華北電力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吳素華向澎湃新聞證實,上述通報確為學校所發。事情緣于專注于報道學術不端丑聞的外文網站For Better Science 3月26日刊載的一篇報道。該報道披露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華北電力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教授孫玉兵等人涉嫌團隊論文造假的事情。報道刊載不久,幾位中國網友將其翻譯為中文。
“這篇文章揭露了這些科研團隊之間存在的數據造假、一圖多用、一線多用以及互相引用以提高引用量等問題。”其中一名翻譯者張誠(化名)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自己已在工作,有兩名朋友留學國外,看到了相關報道后,“覺得很憤怒”,想為此做一些事情,便“特地花了幾天時間找來論文原文”,核實了上述文章準確性。“都查到了,所有的論文信息,包括發表期刊、論文名字。不一定國外媒體寫的就是真的,首先我們得確定真實性。”
據張誠介紹,上述文章所涉人員除孫玉兵外,還包括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師黃曉鳴、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潘敏、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講師李豐伯、某軍事院校教師姚婷等人。
根據外文網站For Better Science報道中提供的線索,張誠等人發現,潘敏2018年發表的一篇關于“材料科學”的論文,涉嫌“共用”了孫玉兵2015年發表論文中的數據;而在接近時間段內,姚婷、孫玉兵和黃曉鳴三人各自發表的三篇論文中“出現了相同的研究數據”,卻沒有重復出現相同作者;姚婷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紅外光譜圖與孫玉兵同年發表論文中的紅外光譜數據“完全一致”,甚至曲線顏色與樣式也完全一樣;李豐伯20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的所用數據圖與孫玉兵2016年發表的論文中的數據圖也完全一樣;李豐伯2018年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不僅涉嫌數據造假,并且該部分數據也與孫玉兵2017年發表論文中的數據一樣,雖然該文章作者中也有孫玉兵,但兩篇論文的研究材料不同,卻共享了結果。
以上述李豐伯20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為例,該文主要展示的是“磁性氧化鐵/擬青霉復合材料的吸收性能”,但是一張實驗圖“看起來卻與孫玉兵2016年發表的論文中展示的碳納米纖維一模一樣”,甚至“連XPS 結果及作圖選用的曲線顏色都一模一樣”。
“孫玉兵或在其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不僅涉嫌論文數據造假,而且將自己的數據共享給別人,讓別人利用自己的數據再發論文。”張誠認為。公開信息顯示,潘敏、黃曉鳴任職廈門理工學院,而早在2006年~2009年,兩人就同在合肥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就讀碩士。巧合的是,2004~2007年間,孫玉兵也曾在合肥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學院讀碩,此后三年在該校念完博士。
姚婷、李豐伯及孫玉兵之間的關系也被認為不一般。上述姚婷2016年發表的論文,通訊作者即為李豐伯,而李豐伯2018年也和孫玉兵有過論文合作。“互相引用論文”也能說明三人的緊密關系。張誠介紹,姚婷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的51篇參考文獻中有27篇引用了孫玉兵的論文,另一篇論文中的44篇參考文獻中有26篇引用了孫玉兵的論文;李豐伯2018年發表的論文中的47篇參考文獻有27篇引用了孫玉兵的論文。
“一般來說,在論文中引用別人的文章,即使被引用者在領域內很權威,引用文章都不會超過5篇。但他們也很過分,同一個課題的40多篇參考文獻,其中20多篇引用同一個人的文章,這就是相互引用。”張誠告訴澎湃新聞。“論文引用量,已經當之無愧成為衡量學術出版物身價的貨幣。”For Better Science在報道中也指出,相關人員為了提高個別研究者的論文引用量,存在“互相引用”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素華4月12日回應澎湃新聞稱:“我們學校很重視這件事,目前正在調查中,學術委員會的專家在提審,因為這涉及學術論文的認定,可能還有一個過程。如果有結果,我們會第一時間在公開平臺發布。”
張誠認為,倘若查實孫玉兵確涉學術不端,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祥科或也應承擔責任。作為孫玉兵在華北電力大學的“直系領導”,王祥科在前者數篇涉嫌數據造假的學術論文中,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出現。李豐伯、黃曉鳴等人涉嫌數據造假的學術論文,曾在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上發布,而王祥科正是該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之一。
目前,對于潘敏、黃曉鳴、李豐伯等人涉嫌學術不端一事,其他相關各校暫無回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