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跟劇情比,這部動畫的大尺度,不值一提
大家好,我是凹叔。
最近好多朋友安利Netflix的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


18部動畫合集的片頭
凹叔看完后,不知該從何說起。
因為主題太過混亂。
是科幻機器人,是暴力改造人,是恐怖的外星怪獸,是外太空探險,還是聊齋狐貍精?




主題的無法統一,從導演、編劇、制作人的數量,就可見一斑。大咖很多,無論是鬼才導演大衛·芬奇,還是《死侍》導演提姆·米勒。



比起風格統一的動畫連載,它更像一群大佬的無主題試驗品。
但好在18集隨手拿一集出來,就很能打。 凹叔挑出幾個心頭好,一個人過癮不行,還要跟大家聊聊。
1
《桑尼的優勢》
(Sonnie's EDGE)
無論是吻戲,還是美女爆頭,比起同樣使用CG技術《阿麗塔》的少女感,觀后就兩個詞:成人,過癮!

這是一個機器改造人的科幻故事,也可以是女性的復仇故事。
原著《桑尼的優勢》出自于英國科幻作家Peter F. Hamilton的短篇小說集《伊甸園的第二次機會》。

《伊甸園的第二次機會》
在2070年,人類已經能把靈魂注入怪獸身體。一場地下怪獸角斗開始流行。

女主桑尼曾被強暴,且事后被人用刀在全身留下痕跡,包括臉。

活下來的桑尼利用怪獸噬肉獸進行角斗比賽。神奇的是,在男性力量為主導的角斗場上,桑尼向來沒有輸過。
就算是被對手克制,桑尼也能忍著痛,發出致命一擊!割頭,了斷對手!

片中有個伏筆是:桑尼的腳一直沒有穿鞋,她赤足在路上前行,就算被劃傷流血,也沒有一絲感覺。

而角斗場上割下對手的頭后,場下的桑尼也被高跟鞋一腳踢到爆頭。

桑尼會死嗎?
隨著語音播放,是緩緩睜眼的噬肉獸。她的牙齒一張一合,發出的正是桑尼的聲音。

而被跺爛了的尸體“桑尼”,則了無生機躺在地上。
其實桑尼的身體在強暴中早已死去,爆頭對她毫無影響,替她繼續活下來的只有噬肉獸。
2
《三個機器人》
(Three Robots)
核戰爭、人類滅絕是個老派而沉重的話題。幸好還有美國科幻作家——約翰·斯卡爾齊(John Scalzi)的黑色幽默。

就算人類滅絕,也要有貓。
《三個機器人》的原著作者——約翰·斯卡爾齊,三屆雨果獎得主,是“愛死機”原著團隊里最大牌的一位。

人類在核戰爭后滅絕,三個機器人參觀人類城市的遺跡。

他們按照資料庫的記載一本正經地研究人類為何要打籃球、吃漢堡、吸貓和發動戰爭。經機器人分析,人類真是不合邏輯又自相矛盾的生物。

他們對于人類滅絕的吐槽,也是犀利:
“是他們自己的傲慢結束了他們的統治。
他們相信自己是上帝的杰作。
是他們污染了水源、殺死了大地,窒息了天空。
最終,殺死他們的不是核冬天,
只有自私自利而不顧一切的漫長秋天。”
站在機器人的視角看待“人類滅絕”這件事,不僅不沉重,反而充滿反差萌。

同樣是這種旁觀者清的敘事,還有一集《冰河時代》(Ice Age),直接把一個小世界搬進了主角的冰箱里。
主角打開冰箱,冰箱里的小世界每天以千萬倍速進化,在午夜走向毀滅,第二天又從迎來新生。


從冰箱透過云端俯瞰小世界,男主說:“我想知道我們是不是他們的神?”
此時小世界里同樣有兩個人望著他們說:“這兩個整天盯著我們看的笨蛋,是誰?”
印度教的神話說,宇宙不過是創世神梵天的一個夢。當他醒來,人世間一切隨之消失,一切回歸原點,重新進入另一場夢的輪回。
創造、毀滅和重塑,一眼萬年。
3
《Beyond the Aquila Rift》
(裂縫以外)
《裂縫以外》,一個似真似假的驚悚故事。如果真實殘酷,你是否選擇在幻夢中一睡不醒?
一艘飛船在執行返航跳躍的時候,由于某些故障,被拋到了某個不知名的空間站。
船長Thom從休眠中醒來,竟然在這里遇見了老情人Greta。兩人舊情復燃過上愉快的日子。
一段時間后,Thom開始懷疑一切的真實性。

為什么Greta受過傷的皮膚會光潔如初?
為什么我的隊友還在休眠倉沉睡?
為什么總覺得一切不太對勁?

原來Thom的飛船被拋到了“天鷹座裂縫Aquila Rift”之外,距離地球數千光年,換言之,他回不去了。
一個聲稱“我關心所有在這里死去的靈魂”的外星人,讀取了Thom的記憶,制造了這個夢境。
Thom強烈要求看看真相。
可當他看到這醉生夢死的溫柔鄉居然是個飛船墳場;身邊的飛行船員們化作枯骨,自己也形容枯槁。

夢境與現實的反差

最讓人崩潰的是,跟自己同床共枕的外星“蜘蛛精plus”,也長得相當可怕。

Thom驚叫著,崩潰了……
現實殘酷,Thom選擇繼續做夢。
他再次從休眠倉中醒來,坐起,Greta帶著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再次走進了船艙……
結合上一次Thom醒來后的反應,幻化成Greta的外星人先發制人地開口:“至少這里有一張友善的臉。”

所以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夢境,或是一個夢中夢?
是不是很像莊子的發問? 如果現實痛苦,為什么不回到夢境中,讓靈魂得到慰藉?
片頭的圣母的仁慈,跟外星人對迷失地球人的憐憫,如出一轍。
凹叔并不認為這是天上掉餡餅的黃粱美夢,相比于痛苦到令人無法接受的現實,誰都會選擇逃避。
逃避可恥,但很快樂。
4
《Zima Blue》
(齊馬的作品)
Zima是一個傳奇藝術家,他可能活了幾百年,或者更久。
因為世上到處都是關于他的傳說。
Zima的藝術畫作中,有一抹不變的藍色越來越放大,直到變成整幅畫都是藍。



在最后一件作品揭幕前,Zima邀請了一個記者,請她向大眾講述自己的故事。

藍色來自于Zima最早的記憶,是關于一個泳池。
他最開始只是一個泳池的清洗機器人,沒有意識,只是不停地在泳池里重復一個動作——洗刷刷。

隨著時間的流逝,Zima更新換代,有了感知配件,又經過改造,變成一個“人”。
沒有人知曉他的過去,只因他的時間才是真正的永恒。
Zima走遍了山川湖海,踏遍了火山熔巖,依然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直到他選擇自我解體,回歸最初存在的地方——泳池。

Zima讓凹叔想起,劉慈欣在《朝聞道》里寫的科學家:只要告訴我真理,我愿用死亡把真理永遠掩埋。

《裂縫以外》和《齊馬的作品》是凹叔最最喜歡的作品,原作者是科幻作家阿拉斯泰爾·雷諾茲(Alastair Reynolds),他可是專攻硬科幻小說和太空歌劇的一把好手。


《Zima Blue》
Alastair Reynolds 著

《Beyond the Aquila Rift: The Best of Alastair Reynolds》
Alastair Reynolds 著
原著揭示了外星蜘蛛人毫無惡意,只是想給Thom迷失的靈魂一點關懷。
“something that wanted nothing more than to care for the souls of the lost.”
5
以上就是凹叔對《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心頭好”分享。
片子雖短,但立意深遠。有女性的絕望與復仇,有未來的思考,有人性與逃避,還有生命永恒的意義。每一個主題都值得片刻的回味,這也是凹叔今天要推薦給你們的原因。
至于R級大場面,唯一需注意的是,它并不適合給小朋友看。
↓凹叔推薦↓

《流浪地球》
劉慈欣 著
磨鐵圖書出品
《流浪地球》的電影已經打響了19年的第一炮,關于原著凹叔不必多說。伴隨著地球逃脫計劃,人類未來有恐懼,又有希望。
漫長的流浪之旅,何時才是家園?
未來凹叔可說不準,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在遙遠的未來,如果人類文明在宇宙間生存繁衍的話,人類必需創造超乎尋常的科技奇跡。”

《AI覺醒》
歐陽乾 著
這本書的作者歐陽乾,凹叔可要好好說說,既是拳手,也是作家。寫作如打拳,招招有力,十分生猛。
這本書,是講述人工智能的科幻短篇小說集。當AI有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信仰……甚至它們在成為下一個人類。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AI·未來》
李開復 著
磨鐵圖書出品
關于人工智能,你了解多少?
今天凹叔推薦的這本書,可是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觀察工作的李開復博士寫的。
在本書中,李開復博士憑借對全球科技業與人工智能行業的深入了解,為讀者描繪了人工智能新世界的樣貌、未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沖擊以及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應對策略。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是怎樣的?
全球的人工智能巨頭企業有哪幾家,現在他們有什么貢獻?未來他們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關于時代的紅利,凹叔只能說,誰看誰早知道!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采編 | 老 咪
本文編輯 | 小 王
監 制 | 袁復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