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戶思維”的藝術家沒錯,產品思維更牛
旅行途中收到云圖最帥編輯大齊同學的奪命催稿,為了交差,只好翻出一篇5年前的舊文。但請相信我,這篇文章在今天只是印證了我一直以為的觀點:在中國,大眾對藝術的認知需求,遠遠超越了藝術行業本身的發展。對社會變革的冷漠,對大眾文化的輕視,對行業與自我的盲目自信,是整個中國藝術界的基調。
移動互聯網改變中國的5年,卻是中國藝術圈缺席的5年。今天中國藝術圈一片哀鴻,不是沒有原因。
(專欄原文,2014年首發于《天下財經》雜志)
“用戶思維”的藝術家有什么
今天我想把這個專欄獻給我喜歡的兩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與杰夫·昆斯。最近他們的展覽分別在紐約MoMA和西班牙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行。媒體稱這是波普藝術史上最杰出的兩位藝術家在 “隔空競艷”。當然我知道藝術界人士也會大翻白眼:怎么又是他們!
首先是在紐約MoMA,正在展出沃霍爾創作于1953年至1967年間的系列作品。包括最受大眾歡迎的“瑪麗蓮·夢露像”和《坎貝爾湯罐頭》。《坎貝爾湯罐頭》第一次亮相是在1962年,洛杉磯費魯斯畫廊,當時沃霍爾還是個尋求機會的小藝術家,他帶來了32幅湯罐頭作品,它們以貨架的形式像商品一樣展出,預示著藝術消費時代的開始。“復制式的,量產式的藝術”從此登堂入室,擠掉了傳統藝術守護者的位置。這次展覽售出了5件湯罐頭作品,但畫廊老板很快就后悔了,他意識到這組作品應該完整保存,于是他將作品收回,直到1996年這組作品被MoMA整體收藏。


用今天的話說,安迪·沃霍爾是少有的“用戶思維”的藝術家。這位波普藝術代言人,在此后一直是大眾和市場追逐的對象。他的觀點至今都離經叛道,他的波普符號被用在了各種時髦商品中,甚至直到2014年,他仍然能獨領風騷,在全球所有藝術板塊中成為銷售額最高的藝術家。僅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2014年就有兩件沃霍爾的作品拍出天價:《貓王三重影》以8192.5萬美元成交,《馬龍四重影》以6960.5萬美元成交。


而另一位具有“用戶思維”的藝術家必是杰夫·昆斯,他被視為沃霍爾之后波普藝術的接班人,30年來一直制造著受人歡迎的“藝術”。從2015年6月9日到9月27日,杰夫·昆斯的大型回顧展在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行。此前這個個展已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巡回,但都鬧出一些不和諧音符。在紐約,有涂鴉藝術家在昆斯的展墻上亂涂亂畫,抗議這位消費藝術大師的勝利;在巴黎,有法國服裝品牌控訴昆斯作品抄襲,最后這件雕塑只能灰溜溜撤出展場。
和當年安迪·沃霍爾被無休止地抨擊一樣,杰夫·昆斯至今仍然受到藝術界的“冷嘲熱諷”,成為高雅藝術向流行藝術開炮的靶子。
消費、流行、時尚,這些藝術界最討厭、大眾最喜歡的詞,正是杰夫·昆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昆斯1955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的約克郡。他的父親是一名室內設計師,經營一家家具店。昆斯7歲就開始學習藝術課程,9歲時其臨摹的作品就被父親掛在家具店里展售,17歲進入芝加哥藝術學院正式學習藝術。
1977年,昆斯來到紐約。他從MoMA的會員銷售開始,兩年后即成為這個博物館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銷售員。但他的夢想卻是做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為了生存,他一邊在華爾街做期貨交易,一邊維持藝術創作。當時昆斯的作品結合了杜尚現成品和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把吸塵器、烤面包機等日用品放入熒光玻璃罩內。只有少數幾個經紀人知道昆斯的名字,但卻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新的時代精神”。

杰夫·昆斯到1990年代才開始走紅,他的作品不斷表現著艷俗的趣味,快樂的童真,消費主義的快感。“粉紅豹”、“氣球狗”等雕塑作品從昆斯工作室被生產出來,送到美術館展覽、拍賣行拍賣,價格從30萬美元變成100萬美元,甚至5000萬美元。杰夫·昆斯成為了一個藝術品牌,他甜膩、赤裸又美好,讓人忘卻內心的掙扎,接受最單純的快樂和欲望。

但與此同時,杰夫·昆斯成功的背后,他的精英作風和艷俗藝術作品一起被藝術界猛烈攻擊。我剛剛拜訪昆斯的工作室,和上一次見面相比昆斯確實不再年輕,但他仍然保持著整潔的裝束,健康的身體,說話溫柔但嚴謹,工作日程堪比投行經理一樣忙碌。他的工作室同時在進行幾個系列的作品生產,至今已多達二十多個系列,數量上萬。毫無疑問,對一個藝術家而言,管理好自己的品牌、產品以及團隊,最終以藝術家標準生產產品,之后成功銷售,要掌控好這一系列流程,杰夫·昆斯是最杰出的一個。
現代藝術史上另一個這樣做的人就是安迪·沃霍爾。當你走進美國MoMA的1960年代展廳,你會看到一個充滿金錢、性愛、名聲和死亡的時代,安迪·沃霍爾以藝術的名義定義了這個精彩的世界。當時,在沃霍爾的“工廠”里,匯聚了各種各樣的人天才和失敗者,他們是一個“團隊”,一起捕捉流行,制造產品,推動潮流,販賣藝術。
對于制造受人歡迎的作品,杰夫·昆斯的名言是:在這個資本泛濫的社會里,藝術品不可避免地要成為商品。我們不要再兜圈子了,還是一上來就當藝術品是商品一樣生產吧;而沃霍爾則把藝術家等于明星,把產業、社會和經濟合為一體,將藝術商業化做到極致。
藝術不再教會我們什么,而是我們開始享受藝術。
對了,云圖出品的展覽品牌“LOVELOVELOVE愛的藝術”,即將于2019年3月30?在北京今日美術館2號館開啟第二季。《愛的藝術:旅人日記》,邀請你與我們一起,開始一段浪漫的東方旅程。
這一次,我們將特別展出1982年首次到訪東方時,安迪·沃霍爾鏡頭下的中國;以及與他同行的旅伴攝影師克里斯托弗·馬科斯,拍攝的在中國的安迪·沃霍爾。同期還將在中國大陸?首次展映安迪·沃霍爾生前參與的最后一部紀錄片《中國制造》。安迪粉們一定要來玩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