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數據|浙江給出35種學科選擇,考生如何應對新高考?
在我們高二、高三的時候可能經歷過很多次會考、模考,而高考只有高三6月的那一次,所以也被稱為“一考定終身”。但是,在如今浙江的高中里,高二的學生早早開始準備起學業水平考試,這場考試或許會成為影響大學錄取的第一份成績記錄。
高二開啟高考時間,兩年時間久經“考”驗
19歲的杜一鳴,是浙江省某所一級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除了語數外,杜一鳴選了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為高考科目。他的高考時間從高二上學期的11月就開始了,關鍵考試變多了,且“次次要緊,次次不能放松”。
杜一鳴在去年11月參加了物化生和外語四門科目的“第一次高考”。在今年4月的第一個周末,他將參加選考科目的“第二次高考”。這兩次考試的物化生成績,會擇優按照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高考總分。而等到6月的全國高考時間,杜一鳴會面對語數外的考試。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只有那一次機會考出,而外語成績會和去年11月的外語考試成績擇優按實考分的方式計入總分。
等到6月初全國考生結束高考的時候,迎接杜一鳴的還有浙江大學的“三位一體”考試。對于浙江考生來講,如果想沖刺北大清華等一些國內頂尖的高校,最好還要參加6月中旬由這些高校各自自行命題的“三位一體”考試。最終,這次考試的成績,會跟高考6門科目的成績,以及更早前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起,按比例組成錄取的成績單。這樣的“三位一體”錄取名額,可能占到這部分高校錄取管道的八成以上;如果考生打算純靠高考成績來進入上述高校,不是不可行,但也意味著自動放棄了很多機會。
杜一鳴緊張的備考時間表并不是孤例。浙江的新高考改革,相比“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模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1.取消文理分科,使用“語數外三科必考,其余科目7選3”的新規則;
2.外語、選考科目均提供2次考試機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選考科目按排名分等級賦分;
3.不局限于高考統招,省內和省外教育部直屬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規模擴大。
新高考之路,除了努力,還充滿選擇。
選擇一:定制自己的考試時間表
每個考生手中都握著一張密密麻麻的考試時間表。與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模式不同,上面表格中的每場考試都可能影響到最終錄取。
是否要參加“三位一體”招生?學考需要考幾次,每次考幾門?對于這些問題,考生們,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和目標,來定制自己的考試時間表。

如果走“三位一體”的招錄路徑,上述所有考試都會影響錄取:你需要在學考拿到盡可能多的A(會計入“三位一體”總分) ,參加兩輪選考和語數外高考,以及心儀高校的“三位一體”校內測試。
目前,在浙江參與“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共有57家,其中省內高校49家,省外及教育部直屬高校8家。國內頂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參與“三位一體”招生。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信息,今年浙江省內高校“三位一體”招生計劃共計8690人,省外及教育部直屬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簡章尚未公布,去年為1664人。由于2019年普通高考的招生計劃未公布,若參考2018年23.1萬的高考統招人數,兩種招生人數比例約為1:23,“三位一體”的在全部招生中的比例已不可小覷;在部分高校的招生中甚至占據八成以上名額,更是至關重要。
選擇二:35種選課組合,選哪三科考試?
改革后的浙江高考,七門選考科目排列組合,衍生出35種不同的選科方式。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找到浙江某所一級重點中學一個2018年6月畢業的“化學+生物”普通行政班,記錄了這個班級里57位學生的選科決定。
通過比較每位學生在高中三年6次大型考試的排名,我們發現:非常符合常理的,學生選科首先考慮優勢科目。該校老師郝晨飛介紹:“即便某些科目在未來專業填報上有再大的余地,學生還是選自己有優勢的科目。”
在這個班級里,我們發現8位同學選擇了高一成績最好的三門學科。

我們尋找出本班兩位全能學霸和兩位偏科學霸進行比較,全能學霸高一每科成績均在年段前20%,且7門科目總成績排名最靠前;偏科學霸選考科目成績均在年段前20%,但其余科目相對落后。
先回顧下全能學霸與偏科學霸在高一時的成績分布,這四位同學選考科目的成績相對接近,但從7門科目的總成績來看,全能學霸是完全領先于偏科學霸的:


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考生為了今后選專業做出的考慮。該校高三學生李子睿在高一時就對計算機編程產生了興趣,為了今后能在計算機專業深造,他“選科時幾乎沒猶豫就選了物理”。
選擇三:在高校定制規則下,如何揚長避短?
新高考規則,還給高校提供了更多招錄自主權。
一方面是,與以往招錄時只有文理兩類學生不同,目前高校各專業招生時,對學生選考科目有了更具針對性的要求。舉例來說,北京大學的天文學、心理學專業要求考生選考科目含有物理;中國人民大學的財政學、金融學專業要求考生選考科目含有歷史或物理;浙江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則不限選考科目。
據浙江教育考試院,2019年選考科目要求范圍為1門的占6.8%,2門的占8.8%,3門的占23.3%,不限的占61.1%。與2017年相比,2019年部分高校對培養要求明確、與中學所學科目關聯度較高的專業提出了更為明確的選考科目要求,而對基礎素養要求比較寬泛的專業則適當放寬了選考科目要求范圍。

以2018年8所浙江省外高校及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這些頂尖高校通過高考在浙招生的計劃人數共計1696人(其中,浙江大學1618人),而通過“三位一體”招生的計劃人數為1664人,從整體規模上已經接近1:1。

除了招生管道拓寬,高校在校內測試階段亦擁有更大主動權,可以在筆試、面試、體能測試等多個維度篩選考生。
以筆試為例,在國內頂尖大學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考試中,物理學科作為篩選考生的“利器”,成為大多考生的筆試必考科目。即便該考生高考選考科目不是物理,也有可能在校內測試筆試時被考察物理。據清華大學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在校內測試中,有77.1%的考生在筆試時被考察物理。
北京大學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也是類似,關于高校測試的筆試內容,北京大學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這樣規定:筆試科目為五門,其中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選考科目為“物理、歷史、化學、政治”四個科目中任選二門,要求“物理”和“歷史”二門科目中至少選擇一門。
2014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曾用四個“最”字來形容新高考的改革力度:“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復雜的改革”。
轉眼之間,浙江新高考已經送出兩屆學子,2019屆高中生即將沖刺6月語數外高考,成為新高考的第三屆畢業生。在實施過程中,細小的調整仍不斷在浙江發生。
不論是一線師生,還是教改專家,對于如何應對這場零和博弈莫衷一是。而在更寬泛意義上,整個中國的高考改革將走向何處,亦留待時間檢驗。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的師生均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