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旋風九日——隨小平同志訪問美國
文 | 廉正保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28日,是中國農歷正月初一,鄧小平副總理和夫人卓琳應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訪問美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美國。方毅副總理、黃華外長、章文晉副外長、冀朝鑄、楊潔篪等眾多官員隨行。
隆重的歡迎
美方對鄧副總理來訪特別重視,以政府首腦待遇破格接待。鄧小平乘中國民航專機途經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美國駐華大使伍德科克和夫人、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和夫人、美國國務院禮賓司司長杜貝爾夫人和幾位美國安全官,從華盛頓趕來迎接,并登上專機陪同到華盛頓。

鄧小平抵達華盛頓特區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受到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和國務卿萬斯等迎接。卡特總統親自主持在白宮南草坪的歡迎儀式,鳴禮炮19響。當我站在白宮草坪上,耳聞隆隆禮炮聲,仰望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時,熱淚盈眶,心潮起伏。
鄧小平副總理曾表示,希望通過與美國領導人和美國人民的直接接觸和會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了解,以及兩國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等多種領域的友好聯系和合作,借鑒學習美國的先進管理經驗,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鄧副總理夫婦下榻白宮斜對面的布萊爾國賓館。布萊爾國賓館始建于1824年,樓高4層,面積不大,但精致、漂亮,典型的愛爾蘭式建筑,室內裝飾著古色古香的美國式家具,是美國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政要名人的地方。據說,美國每位候任總統都會于就職前一周,入住布萊爾賓館。
鄧副總理抵達華盛頓當晚,即赴弗吉尼亞麥克林鎮,出席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和夫人為他準備的家宴。這是八個月前布熱津斯基訪華時,他和鄧副總理當面約定的。布熱津斯基還請了國務卿萬斯、白宮中國問題專家奧克森伯格作陪。布熱津斯基夫婦殷勤待客,他們三個十幾歲的孩子端盤子上菜,增加了親切的氣氛。晚宴吃的是美國菜,喝的是蘇聯前駐美大使多勃雷寧送給布熱津斯基的伏特加。鄧副總理和卓琳雖然旅途勞累,但在整個家宴上興致都很高。
1月29日上午10時,卡特總統在白宮南草坪舉行歡迎儀式,歡迎鄧副總理來訪。卡特致詞說:昨天是你們春節的開始,是走親訪友的時刻,也是團聚和和解的時刻。對我們兩國來說,今天是和解的時刻,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我們期望,中美關系正常化能夠幫助我們一同走向一個多樣化的和平世界。鄧副總理致答詞說: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意義遠遠超出兩國關系的范圍。位于太平洋兩岸的兩個重要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對于促進太平洋地區和世界和平,無疑將是一個重要因素。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世界形勢也在經歷著新的轉折。中美兩國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將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與卡特的坦誠會談
歡迎儀式結束后,卡特總統和鄧副總理步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會談。卡特先寒暄了幾句。他說,1949年4月,他作為一名年輕的潛艇軍官曾在青島待過。鄧副總理說,我們的部隊當時已經包圍了那個城市。布熱津斯基插話說,那你們早就見過面了。鄧副總理笑著說,是的。然后開始正式會談。
雙方首先就國際問題交換意見。鄧副總理指出,我們的看法是,整個世界局勢是不安寧的,如果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和平、安全、穩定的世界,就應該認真對待國際形勢。就中國來說,我們不希望打仗,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這就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會談中,鄧小平開門見山地主張,中美應聯起手來,一起面對共同的威脅。這一建議被卡特接受了。
在談到美蘇限制戰略武器協議時,鄧副總理說:我們不反對美蘇簽訂這種協議,這種協議甚至是必要的,但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做扎扎實實的工作。
然后談到臺灣問題。卡特仍然強調美國對中國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切。卡特要求鄧小平在美國公開講話時使用較溫和的措辭,如“和平”“耐心”等。而鄧小平則表示,希望美國推動臺灣當局同中國談判,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上作出貢獻,而不要使他們翹尾巴,有恃無恐。鄧小平表示,中國只有在兩種情況下不以和平方式和不耐心,那就是:臺灣長期拒不談判和蘇聯勢力進入臺灣。鄧小平還要求卡特來年在對臺出售武器問題上采取審慎態度,他不贊成美國對臺灣出售任何武器。
在接下來的會談中,雙方還討論了其他一些問題。在向中國出口技術產品問題上,卡特表示,今后將放松些限制。雙方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仍然凍結的中美資產問題,簽訂航空和海運協定,互派留學生和常駐記者,增加高層官員互訪。鄧小平的睿智為化解中美關系中的一些難題奠定了基礎。
卡特談到根據《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即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貿易改革法案》所附法案,內容是禁止給蘇聯、東歐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國家貿易方面的優惠——編者注)美國視移民狀況對蘇聯等國限制最惠國待遇的問題。鄧小平對卡特講,在移民問題上,美國不能將中國同蘇聯相提并論。如果需要,中國可以向美國“輸送1000萬中國人”。在場的人聽了都笑了起來。1980年2月1日,根據《中美貿易關系協定》,中美雙方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給中美雙邊經貿關系注入巨大推動力,中國先于蘇聯獲得最惠國待遇。
會談間歇時,鄧副總理笑著問卡特,美國國會有沒有通過一條法律禁止在會談中吸煙?卡特說:沒有,只要我任總統,他們就不會通過這樣的法律,我的州種植大量的煙草。鄧副總理開心地笑了起來。
我記得有一次會談一開始,鄧小平同卡特談到了自己的家史,談到了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情真意切,使在座的每個人包括卡特總統在內,都無不感動。
卡特出生于喬治亞州,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之一。他一生經歷豐富,種過花生,當過海軍,木工活也干得不錯。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和接待鄧小平來訪,是其任內最愉快的事情之一。卡特在任時沒有訪問過中國,卸任后曾多次訪華,為促進中美關系的發展和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國人民十分尊重的老朋友。
最古老的憲法和最古老的文明
1月29日,卡特總統和夫人舉行盛大國宴歡迎鄧副總理和夫人。卡特在祝酒時說:在爭取自由的革命中誕生的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年獨立歷史的年輕國家,但美國的憲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繼續生效的成文憲法。有4000年文字記載歷史的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中國還是很年輕的。我們能夠相互學到很多東西。
鄧副總理在答詞中說:在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此刻,特別懷念生前為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開辟了道路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也自然地想到前總統尼克松先生、福特先生和基辛格博士、美國參眾兩院的許多議員先生和各界朋友,他們都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作出了努力。我們高度評價卡特總統、萬斯國務卿和布熱津斯基博士為今天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所作出的寶貴貢獻。我們兩國曾在30年間相互處于隔絕和對立的狀態,現在這種不正常的局面終于過去了。我們兩國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但是兩國政府都意識到,我們兩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要求我們從國際形勢的全局出發,用長遠的戰略觀點看待兩國關系。雙方承諾,任何一方都不應當謀求霸權,并且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這一承諾既約束我們自己,也使我們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增添責任感。

整個宴會期間,氣氛友好熱烈,賓主間輕松、幽默的交談常引發陣陣歡笑聲。
宴會結束后,鄧小平副總理和夫人在卡特總統和夫人的陪同下,出席了在肯尼迪中心舉辦的文藝晚會。美國藝術家表演了精彩的節目,博得全場喝彩。最后一個節目是一群天真活潑的美國兒童唱起了中國歌曲,使晚會的歡樂氣氛達到了高潮。鄧副總理和夫人,以及卡特總統和夫人,一起登臺同演員見面、合影。卡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當鄧副總理擁抱和親吻演唱中國歌曲的小演員時,流露了真誠的感情。后來記者們報道說,不少觀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小平同志談臺灣問題
1月30日,美國外交政策協會、國立圖書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術交流委員會、亞洲協會和中國理事會等六個團體聯合舉行招待會,與會者達800人之多。鄧小平在會上闡述了中國在世界形勢、中美關系和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

關于國際總形勢,鄧小平指出,“霸權主義”是世界“各個地區動亂的主要根源”。他批駁了有些人宣傳的“中國人好戰”的謬論,指出“我們之所以一再呼吁各國人民警惕新世界戰爭的危險,正是希望能夠通過聯合的努力,推遲戰爭的爆發”。
關于中美關系,鄧小平說,“我們兩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都要求我們從世界的全局著眼,用長遠的政治和戰略觀點來處理中美關系”。
在談到臺灣問題時,鄧小平指出:“統一祖國,這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夙愿。我想,曾經在一百年前經受過國家分裂之苦的美國人民,是能夠理解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民族愿望的。至于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回歸祖國的問題,那是中國的內政。按照我們的心愿,我們完全希望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對國家、對民族都比較有利,這在我們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應該說,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后,這種可能性將會增大。當然,這并不完全取決于我們單方面的愿望,還要看形勢的發展。”
在美國社會中,國會分享外交決策權力,國會和議員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力。鄧小平在美國訪問期間,同美國議員進行了多次接觸。在同議員的接觸中,臺灣問題占了重要的位置。鄧小平在國會參眾兩院舉行的聯席會議演講中,首次向他們勾畫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他說: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臺灣當局可以繼續管理其軍隊,還可保持它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商業等非官方關系。在尊重臺灣現實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快臺灣回歸祖國的速度。
在中美建交之后,海外人士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臺灣問題的解決方式,特別是“武力解決”問題。美國廣播電視網雷諾茲就向鄧小平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臺灣人民和政府拒絕自愿和你們重新統一,而美國甚至在《共同防御條約》廢除后,繼續向臺灣人民提供防御性武器,那你們除了使用武力外,還有什么選擇求得統一?”
鄧小平回答說:“我們力求用和平方式來實現臺灣回歸祖國和完成我國的統一。”但是中國不能作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諾。因為“問題是如果我們承諾根本不使用武力,那就等于將我們的雙手捆縛起來,結果只會促使臺灣當局根本不同我們談判和平統一,那反而只能導致最終用武力解決問題”。由于美國《時代》周刊把鄧副總理評為1978年度新聞人物,把鄧副總理的畫像作為該刊1979年第1期的封面,議員們紛紛拿這本雜志請他簽名留念,鄧副總理熱情地滿足了他們的愿望。
在美中友協和全美華人舉行的招待會上,鄧小平對美國人士和華人代表表示:中國政府出于民族大義,準備以合情合理的態度處理臺灣問題。鄧小平說:“一定要考慮到臺灣的現實,重視臺灣人民的意見,實行合情合理的政策。統一祖國是全體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在內的共同愿望。我們關懷臺灣同胞,寄希望于臺灣廣大同胞。我們也寄希望于臺灣當局,希望臺灣當局以民族大義為重,正視現實,這樣,臺灣回歸祖國就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這也是中國領導人最早提出“寄希望于臺灣同胞”的重要思想。
鄧小平還對作為“無冕之王”的媒體做了大量工作。鄧小平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新聞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及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工作者共進午餐,并回答了他們的提問。他指出,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政策的持續性,不是由個人因素決定的,關鍵在于這些政策是否正確,人民是否贊成,對人民是否有好處。如果這些政策是正確的,對人民有好處,又得到人民的支持,政策的持續性就有了根本保證。既然我們現在執行的政策是正確的,可以肯定,這些政策會繼續下去。
廣泛接觸社會各界
鄧小平在美國期間同美國社會各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鄧小平在接受美國廣播電視評論員采訪時說:“我這次訪問美國肩負著三項使命:第一是向美國人民轉達中國人民的情誼;第二是了解美國人民,了解你們的生活,了解你們建設的經驗,學習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第三是同貴國的領導人就發展兩國關系和維護世界和平及安全問題廣泛地交換意見。我可以告訴美國公眾,我同卡特總統和其他美國領導人兩天會談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訪問中,鄧副總理和卡特總統共同簽署了《中美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和《文化合作協定》。方毅副總理和黃華外長同美方相應官員分別簽署了中美《教育、農業、外層空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換文、《高能物理方面合作的協議》以及《建立領事關系和互設總領事館的協議》。雙方同意成立聯合經濟委員會。我記得,簽字后,一位在場的美國記者問鄧副總理:“你們當初決定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時,您在國內有沒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對勢力?”鄧副總理回答說:“有!在中國的一個省臺灣,遇到了激烈的反對。”全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人們為鄧副總理機智而幽默的回答高聲喝彩。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海倫斯諾遠道來華盛頓出席招待會。海倫來到鄧小平面前,無限感慨地說:“你好難找啊!”“你就是斯諾夫人?”鄧小平熱情地握住海倫的手,親切地問道。“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記者啊!我聽說過的,聽說過的,遺憾的是,我們今天才見面。”鄧小平說。然后,海倫拿出了那封42年前毛澤東介紹她去太行根據地時給小平同志的親筆信,交給了它的收信人。信中寫道:
弼時、小平同志:
斯諾夫人隨部隊一起赴前方,作為戰地記者,向外寫報道。請在工作、生活方面予以協助和關照。
致禮!
毛澤東
1937年8月19日
1月31日上午,鄧副總理接受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律博士學位。鄧小平致答詞說:這不僅是給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和尊重的表示。坦普爾大學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為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造就了許多人才,在美國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坦普爾大學又是以主張學術自由著稱的,我認為這是貴校的事業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因素。你們把名譽博士學位授給像我這樣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人,也足以說明這一點。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我們主要依靠過去30年建立起來的基礎和積累起來的建設經驗,同時也特別注意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和科技交往。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領先,在經濟管理和教育事業方面也有很多成就。我認為,進一步發展我國人民同美國人民的友誼,向美國人民學習,完全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人民深信,把自己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經濟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起來,對于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當天上午,鄧小平還會見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鄧小平指出:在尼克松、毛澤東、周恩來,還有基辛格的努力下,開始了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盡管時間稍長了一點,但也還不晚。他對尼克松提出的中國不僅應注意加強培養高級教授、律師、哲學家,還應重視培養工農業技術人員的建議表示贊同。他還指出:這正是我們需要注重的方面,不僅要培養技術專家,還要培養管理人員;管理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這是我們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訪美期間,鄧小平還會見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迪安臘斯克和在美國參加聯合國安理會的柬埔寨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同他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
在華盛頓,鄧小平參觀了林肯紀念堂,并獻花圈。同時,他參觀了美國宇航博物館,并進入阿波羅十一號指令艙,聽取宇航員介紹阿姆斯特朗等人1969年乘這一座艙飛往月球的情況。
2月1日,鄧副總理結束了在華盛頓的訪問。中美發表《聯合公報》說:“雙方回顧了國際形勢,一致認為雙方在許多方面有共同的利害關系和相似的觀點;雙方也討論了彼此看法有所不同的方面;雙方重申反對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決心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民族獨立作出貢獻。雙方認為,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不應妨礙彼此加強友好關系和合作。”

在西雅圖,鄧副總理參觀了美國波音公司有六層樓高的747客機裝備車間,受到波音公司董事長威爾遜和工人們的熱烈歡迎。鄧小平乘電瓶車繞廠一周,他對墻上“質量就是藝術”“質量同成功是伙伴”等標語表示贊同。他對美國主人說,在中國爭取四個現代化的努力中,有許多方面要向創造了先進工業文明的美國人民學習。
2月5日,鄧副總理離開西雅圖回國。他在機場發表告別講話說:“我們是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來的,現在是帶著美國人民的情誼回去的。我們親眼看到了美國山川秀麗、土地富饒、經濟發達,但是最使我們難以忘懷的是美國人民的友情。”“中美兩國之間一度中斷的聯系恢復了,我們面前展現了兩國人民廣泛合作的前景。”
(作者曾任外交部美大司美國處副處長、駐美國大使館一秘、駐紐約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曾參與接待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尼克松訪華,后任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外交部檔案館館長)
中國文史出版社旗下《縱橫》雜志出品
責編 | 楊玉珍 鶴焱(實習)
原刊于《縱橫》2019年第2期
感謝關注我社官微:中國文史出版社(微信號:wspress1980)
更多資訊,請洽詢熱線:010-81136601 010-81136698 010-81136697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