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馮其庸學術館建設紀事

莫治中
2019-04-03 09:48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3月28日是馮其庸先生葉落歸根、落葬于無錫舜柯山公墓一周年。為緬懷先生,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烏云畢力格教授和著名青年雕塑家紀峰老師誠摯地建議我,把我參與籌劃、建設馮其庸學術館的經歷寫下來。作為建設馮其庸學術館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我覺得有責任詳細地紀錄下這段歷史,以供更多熱愛馮老先生的人了解和研究。

2006年8月,我到前洲工作,聽說馮其庸先生就是塘村馮巷人,心中不由一動,我在南師中文系上學時,就研讀過馮先生主編的《歷代文選》。此書當年曾經受到毛主席的公開表揚,要求干部同志們都去學學這本書。以后,慢慢了解先生對家鄉的深情和希望,深深折服于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更對他對家鄉的熱愛和深厚感情敬佩不已。

1983年,前洲成為全國首批億元鄉。1989年,前洲鎮政府在鎮區中心建設的“中國鄉鎮第一園”——錦繡園正式開放,馮先生題寫的《錦繡園記》勒石置于園中。本世紀初,中央四臺專題報導了這個江南小園。可是,錦繡園南面的楊家弄和斜橋旁的房屋破舊,環境臟亂,幾任黨委、政府都想規劃搬遷。因為種種原因,此事一直擱置著。2008年上半年,鎮黨委、政府下決心搬遷改建這個地塊,將錦繡公園從深閨中透出來,還市民一片廣場。最初的方案是廣場上造店面,做做文化生意,但我和大家商量總覺得少了點什么。9月,文衛辦主任余新偉建議,前洲出了馮其庸,是否建個“馮其庸藝術館”。這個點子在黨政班子內很快得到共識,也取得了區委、區政府的支持。隨即我托先生的侄兒、從鎮人大主席崗位上退下來的調研員馮有責與先生對接。先生對侄兒說:“我對家鄉沒有什么貢獻,不要為我建什么館……。”后來,我與先生通話:“馮老,你是從家鄉走出來的文化名人,應該為家鄉留點什么……”先生就同意我們去北京商議。2009年3月19日,我和馮有責、副鎮長許燕云、余新偉隨區分管領導一起去北京拜訪先生夫婦。在先生家也碰到了沈衛榮教授和紀峰老師,他們在以后的學術館建設和發展中也出了大力。

在通州張家灣芳草園25號,馮老夫婦熱情接待我們,由此開啟我和先生近十年的忘年情誼。兩個小時里,先生念念不忘家鄉的建設發展。我們分別匯報了區、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當我們提出要在錦繡園邊建“馮其庸藝術館”的設想,先生聽了就沒有反對,囑咐我們好好規劃,要建好用好,成為一個地方文化傳播的高地。送別時,我特意對滿屋滿園的佛頭、石刻多看了幾眼。馮有責、余新偉留下來住了兩天,和先生具體討論建館事宜。回來后他們匯報說先生同意建館,并主動提出把自己的書稿、字畫、收藏的文物捐出來,我們都很高興。先生提出他是做學問的,不專門搞藝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余事書畫”。于是經集體研究,建設“馮其庸學術館”這個文化項目就這么初步定了下來。外面的廣場根據先生的意見,不用“馮其庸廣場”,而改名為“錦繡文化廣場”。以后,先生還為廣場題了字。

搬遷進展順利,副鎮長沈東華、拆遷辦主任孫衛兵和前洲村書記唐渭明、村長丁學仁化了不少心血,村民也很配合支持。除民房,還需拆除沿街店面30余家,不僅阻力大,資金量也很大。然而,從長遠看,為了環境優美和文化事業,前洲人克服眼前的困難,選擇了未來……。

2008年,滬寧城際鐵路上馬,在前洲謝村設惠山站。同年10月,我隨團赴臺灣地區考察高鐵站區建設。臺灣地區前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局長蔣鑫如祖籍前洲蔣巷,我們一行受到了熱情接待。臺鐵新竹站得過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獎,蔣鑫如先生給我們聯系設計這個站的臺灣大元公司,請他們參與惠山站設計投標,還意外發現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這家公司設計的。以后在征集學術館概念性方案時,臺灣大元公司也參與了競標。設計方案由副鎮長沈東華、城鐵站區規劃部長袁衡主導,很快臺灣大元公司和無錫園林公司就拿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無錫公司的方案是古建風格,和錦繡園一脈相承,而大元公司的是全新的現代風格。兩種風格的設計引起熱烈地討論,參與的幾十人中,支持大元方案的不多。最后我提議去北京,聽馮老的。在瓜飯樓書房,先生認真聽取了袁衡的方案匯報,仔仔細細審閱一張張設計圖紙。他和我們說,學術館體現傳統風格,和錦繡園銜接是對的,但園林古建的方案平了些,中式建筑一間間分隔也不利于布展。而大元公司的中國印方案形態方正,灰白透景,隔而不離,透而不暢,根植江南園林,寓中國傳統文化于現代建筑空間之中,既簡潔大方,又有國際觀感,也有公共建筑的親和力,我覺得這個方案很好。一席話,醍醐灌頂,大師,高山仰止!

2009年前后的前洲,財政十分困難,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愁死了我們鎮長馬偉。到基層走走,大家對建學術館都很支持,樸實地說是傳給前洲子孫的大好事。顧均清、周如根、石洪熙、杜正興、臧培興等一批企業家主動表示愿意捐資,態度熱情誠懇,很受鼓舞,也堅定我們建好學術館這個文化地標的信心。前洲人不僅有辦企業的精明,也有辦文化的眼光。

經區領導同意,黨委、政府召開大會,在全鎮范圍內發起捐資募集活動,馬偉作了動員講話。短短十天,全鎮就募集了800多萬元,其中西塘村唐建榮書記領著企業家捐了230萬元,前洲村唐渭明書記,塘村村書記周瑞君等鎮村二級干部也發動企業踴躍捐資。轟轟烈烈的募捐活動體現了前洲人民對馮老,這位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來的文化巨匠的厚愛,也體現了前洲人對文化事業的尊重,場面感人。后來結賬,不算地塊搬遷和錦繡文化廣場建設費用,光建學術館本體共化了1200余萬元,其中土建450萬元,裝修、布館及配套設備750萬元。區委、區政府給予學術館建設大力支持,將馮其庸學術館列為2009年惠山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2009年3月末,無錫靈山舉辦世界佛教論壇,先生應邀出席。我去先生下榻的錫洲賓館匯報學術館籌建過程,并陪他去考察鴻山遺址。在鴻山,老先生拖著病腿,仔仔細細看展出的文物,不時嘖嘖稱贊,對我說:“玉佩鳳這些東西太重要了,要好好研究,我沒有時間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下午和區有關領導一起陪同先生去了陽山,漫山遍野盛開的桃花令先生興奮不已,詩畫陽山!馮老當即口占一絕,還說今后有空要畫一幅“大美陽山”。回北京的飛機要晚上十點多,在等機的兩個多小時里,先生和我聊了很久,談人生談文化,先生的秘書任曉輝還調侃:“先生這樣教益,你和我搶飯吃啊!”。

2010年1月9日,學術館奠基。同年3月成立馮其庸學術館籌備小組,由許燕云負責。建設期間,兩任鎮長馬偉和孟棟,園區主任查海宏也先后去通州看望先生和夏教授,征求他們對學術館建設的意見。學術館建設很順利,社會各界傾注了很大的熱忱,負責土建的前洲建筑公司下了軍令狀,一定建成百年工程。在此期間,許燕云帶隊赴香港、廣州、上海、蘇州實地考察學習各類博物館,考慮學術館裝修布館事宜。學術館布展文案先由無錫市文聯許墨林老師執筆,后由馮有責、楊漢民兩同志根據《馮其庸傳》及先生的回憶錄作了充實和調整,前后修改了20多稿。基本定稿后,請江南大學莊若江教授作了潤色,潤色后的文稿由先生親自逐字審閱定稿。

學術館土建基本結束,我帶隊去北京就學術館的裝修布館和廣場的綠化聽取老先生的意見。袁衡帶去視頻和圖片,先生對學術館的造型、形象很滿意,他說下半年要抽時間回家鄉看看。

2010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舉辦馮其庸先生從教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發出邀請,許燕云等代表家鄉參加。2012年5月,馮其庸九十詩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2010年10月24日,先生乘飛機到錫。下午,先生在區有關領導陪同下,來到學術館工地。他提出學術館內要有個圖書館,多功能廳要綜合利用好,對將捐贈的石刻一定要單設一個館。三個內庭院都要配有石頭,南庭院種芭蕉和紫竹,北庭院種臘梅和天竺,東庭院種紫藤和紫竹。廣場上的綠化,沿河種上幾棵垂柳,其他山坡、平地上種上槐樹、銀杏、青桐和櫸樹。我聽了就立即安排建設口根據先生意見按流程辦。學術館籌建處馮有責、余新偉兩位同志還專門與中標的天合景觀公司陸曉明去揚州看樹,去宜興挑選內庭院的太湖石。

布館有點周折,中標的南京一公司開了個頭就自動退出。最后由先生請他的朋友上海貝貝埃設計公司汪大剛、姚偉延老師接手,村鎮辦進行方案預審,審計辦跟蹤審計。以后布館就在先生直接指導下工作。

根據先生的建議,11月3日,馮有責、余新偉兩人去通州張家灣先生家。先生把院子、屋里收藏的漢畫像石、佛造像碑、菩薩造像一件件點交給他倆,共計28件,還有文化石5件。在紀峰的幫助下,木工把這些文物用木料逐件打包,前后花了5天。9日下午,這批6噸重的文物裝在封閉物流車上運到前洲。由于學術館內部還沒有完善,這批文物只能臨時存放在馮有責家院中。在那里,這批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寶物靜靜地躺了一年多。馮有責對我講,在北京芳草園,當鏟車搬動這批文物時,先生坐在沙發上默默無言,若有所失。夏老師安慰先生說,這批文物捐給前洲就是到了你無錫老家。之后,我再次去北京,夏老師在先生的書房里對我說,等先生百年后,這些東西都拿回家里去。

當年,馮有責、余新偉又兩次去京,把80多件書畫作品、60多件小件文物拿到了家鄉。11月18日,珍貴的小件文物用先生侄孫馮淵新的車子,由余新偉隨車押送,到家已經深夜,直接開到派出所保存了三天。

2012年9月,學術館布館工作基本結束。25日下午,先生回錫,在學術館用一下午時間看了每個展版和展品。他提出兩點想法:一是攝影館照片作適當調整;二是大廳立像移位到學術館南山坡背面三分之二處,大廳再請紀峰重塑一個半身像。

2012年11月初,我到館里看布展情況。第一館“稻香家世”、第二館“艱難學程”、第三館“翰墨余香”、第四館“瀚海孤征”都很好。到了第五館“佛緣遺跡”就發現了問題。在學術館設計時沒想到先生會捐這么多實物,根本沒有考慮石刻館,現在讓24件文物放在一個60平方米的地方,像倉庫一樣,實在太委屈了。當時,無錫博物院副院長陳瑞農正好也在場,他對我說:“這批文物全江蘇都沒有的,擠在這里可惜。”考慮再三,決定搬移到館西北的工作室去。馮有責不愿意,他說離開館只有一個月了,來不及布置,就不要折騰了吧?但我很堅決,百年大計,一步到位,讓他們加班趕工。“佛緣遺跡”館直到開館那天凌晨才基本完工。先生共捐贈手稿、字畫、拓片、文物、著作、物品和圖片等1600多件。開館前,先生主動和惠山區人民政府、前洲街道辦事簽訂承諾書,明確表明這批物品無償捐獻家鄉,希望家鄉妥善保管,充分發揮它們的文化傳播作用。

學術館門前的文化廣場也是臺灣大元公司設計的,當初有同志建議把館前的斜河蓋了,免得黑臭的河水煞了風景。我不同意,我就不信黨委、政府治不好河道污染。廣場正中設計了一棵盆景紫薇,總覺得氣場不夠。我抽空跑去南通如皋花木市場,看到了一棵說是三百年的大桂樹,意象蓬型都很好。回去后建發市場的老總肖進發聽說了,主動找到馮有責,表示愿意為第二故鄉文化事業作點貢獻,這棵桂樹我來認捐。開館前臺灣大元公司趙曉儂總經理特意帶攝影師過來錄資料,看了桂樹,看了紀峰老師塑的先生立像,非常高興,自豪地說:“我設計的這個館,放到世界哪個地方都是一流的。”

預定2012年12月9號開館,先生7號來錫。下午到館里,中央教育電視臺作全程錄像。先生再次仔仔細細看遍每個角落,他十分滿意。從學術館出來已經很晚了,但先生興致很高,答應我晚上喝酒,并且喝白酒。九十歲的老人,居然喝了二兩,還讓我再斟,杯子被先生二女兒幽若搶走了,先生真是高興。開館當日下午,先生再次來到館里,用兩個多小時給講解員沈曉萍講述每一塊板面、每一張照片、每一件文物的來龍去脈。小沈都錄下來,成為學術館珍貴的資料。沈曉萍是許燕云從全鎮幼師中面試挑選出來的。如今,她對學術館資料、對先生傳授的知識已經捻熟于心。

8日,出席開館典禮的各方領導陸續到來,在鎮長孟棟和副書記沈志勤負責下,街道二級干部全體動員,全力以赴做好安保、接待工作。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來到學術館,上上下下認認真真地看了個遍,沒說一句話。出學術館大門時,忽然轉過來拉我返回館里,說我們談談:“看了這個館,我很感動,也很自豪。馮老九十歲了,可他還這么勤奮。這是前洲的榮耀,也是人民大學的榮耀。現在看來,吳玉章人文社會終身成就獎、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給馮老都是正確的。感謝前洲,為全國學術界做了件大好事!”

2012年12月9日上午9點,馮其庸學術館開館儀式正式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近三百多人出席,共同見證學術館開館慶典。馮其庸先生向前洲中心小學授“經典吟誦班”匾額。先生的講話真摯殷切,對家鄉的情感感人至深,他說:“我是地地道道的前洲人,我是家鄉人民培養的……”

儀式進行中有個小小插曲,先生一上臺,下面賓客爭相上去拍照,久久不散。還是許燕云上臺把他們“請”下來,讓儀式順利進行下去。換個角度想,出席的嘉賓“不請自來、請一來十”,又在臺上爭先恐后簇擁著先生合影,何嘗不是折服先生的感召力,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呂啟祥所言“來自先生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強大的氣場”。

馮其庸學術館開館后,按照先生囑咐,我們努力管好、用好學術館這個平臺,傳承國學精神,放大文化效應。開館以來,學術館舉辦了各類活動100多場次,接待各方來賓8萬余人。2015年10月,我離開前洲。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新的領導班子正確領導下,學術館更加興旺。2017年7月,無錫惠山馮其庸文化交流管理中心經惠山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予以設立為事業單位。2016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國學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學術館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近110人進行學術研討活動。2017年12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清華大學人文社會交流高等研究所召集的“大師垂范大國學——馮其庸學術館建立五周年國際學術談論會”在學術館舉行。2018年10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絲綢之路文明高峰論壇”在學術館舉辦。馮其庸學術館已成為江蘇無錫地區文化展示和交流的一個重要陣地,在國內學術界、文化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也成為中小學生教育基地、省廉政文化旅游參觀點、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無錫市對臺交流基地和無錫日報全媒體小記者活動基地。它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育科研永久實習基地”,即將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立的“馮其庸學術研究基地”。

本文作者2007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任無錫市惠山區前洲鎮(街道)黨(工)委書記,2011年3月兼任惠山城鐵站區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韓少華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古浪县| 临沧市| 元谋县| 吉林市| 台东县| 鲁山县| 右玉县| 上饶县| 得荣县| 孟连| 齐河县| 黎平县| 闽清县| 清新县| 拉萨市| 青河县| 五原县| 白城市| 奉化市| 明星| 苏尼特左旗| 江北区| 丽江市| 错那县| 沈丘县| 浠水县| 中牟县| 大余县| 繁昌县| 宿州市| 双城市| 讷河市| 子长县| 内江市| 新兴县| 南雄市| 武陟县| 哈尔滨市| 新巴尔虎左旗|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