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部分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下一步將會如何擴容?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4月1日下午,彭博正式宣布,人民幣計價的356只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總市值占比達到6.06%,并將以每月遞增5%的比例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這是中國債券首次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也是中國債券市場有序開放的一座里程碑。中國債券的加入也會讓其他國家的債券的比例有所調整,人民幣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除了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另外兩大主流債券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GBI-EM GD)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均已將中國債券市場列入了指數觀察名單。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預計,全面納入指數將有望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帶來約2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截至2019年1月末,中國國內債券的外資持有額達到人民幣1.75萬億元 (2600億美元),約占境內未到期存量的2%。
作為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擁有大量跟蹤資產。彭博指數業務全球負責人Steve Berkley近日在北京表示,“根據我們統計,現在有5萬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在跟蹤這個指數,如果算上私募或其他非公開產品追蹤指數的情況,規模能達到8萬億美元至9萬億美元?!?/p>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評價稱,這是中國不斷強化資本市場,加快市場開放節奏,從而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摩根大通年度指數管理會議將于夏季召開,對投資者的情緒進行調研。
摩根大通全球指數團隊預計,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準指數(GBI-EM GD、Global AGG和WGBI)將帶來高達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過去
Berkley回顧中國債券納入指數的過程時稱,2005年彭博就創建了中國綜合指數。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債券市場的開放,彭博在2016年召開指數顧問會時,召集了全球投資者開始討論,是不是要考慮把中國債券納入到全球綜合指數。投資者一開始對于這個想法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但是對這個想法同時也表達出了興趣。2018年3月,彭博宣布在一年之后會將中國債券納入到全球綜合指數。
Berkley指出,將中國債券納入這一指數,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改變,所以決定采取分步完成的步驟,彭博會在未來20個月的時間之內,分步完成這件事情。初始比重為中國債券在指數中應占比重的5%,之后每個月會再增加5%,20個月的時間會完成全部納入。根據市場發行狀況的改變,每個月納入的因子也有可能有所改變。如果中國國債發行量增加的話,中國所占的比例也會有所增加。
未來
目前彭博只是把中國的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納入進去了,未來還會考慮納入中國的其他債券嗎?
Berkley表示,接下來優先會考慮的是企業債。此次之所以現在沒有把企業債納入到這個指數,主要是有幾個原因,包括流動性的原因,也包括投資者對于公司債的評級有所顧慮。國際投資者對于評級方面會比較信任國際三大評級公司,所以隨著國際評級機構進入到中國市場,也會加快公司債納入到全球指數里面的速度。
Berkley進一步表示,納入企業債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因為投資者也會購買企業債,相比于國債企業債有更好的收益。接下來彭博也會考慮地方政府債和一些資產支持型債券(ABS),隨著中國按揭市場的發展,抵押支持債券(MBS)也會被考慮進來,但是這些都需要時間。4月1日納入之后市場會有很大的變化,現在彭博會觀望一年之后的市場情形。
穆迪副董事鐘汶權評價稱,目前國際投資者主要持有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他們憂慮企業發行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問題,以及企業債券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這令其對于公司債望而卻步,從而阻礙其對于該類別資產增加配置。近期的違約事件也加劇了這種擔憂。盡管如此,副董事總經理鐘汶權指出,隨著投資者對境內市場的投資和了解增加,他們會更愿意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并擴大對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 (ABS) 等信用債券的投資。
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公告,對美國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予以備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亦公告接受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注冊。這標志著標普已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隨著標普的進入,另外兩家國際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這對債市的下一步開放意味著什么?
Berkley向澎湃新聞表示,評級機構進入到中國市場是第一步,其次要看他們在中國的業務范圍,即有多少公司債會被納入評級范圍,在彭博的指數當中能夠被納入的債券都必須得到國際三家評級機構的評級,這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彭博中國總裁李冰也向澎湃新聞進一步解釋稱,越來越多的中國債券市場的債券會加入到這個指數里,這是一個非常確定的方向。除了流動性和評級,第三個要考量的因素是衍生產品的同步發展。因為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的信用風險是最低的,隨著加大納入指數的力度,如何面對風險,衍生產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利用衍生產品去對沖風險,這是在流動性與評級之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在過去一年里面看到的非常受鼓舞的一點是,監管部門非常了解這三點,非常認同這三點,我們比較有信心,未來在監管方面,在推動方面也是著力于這三點。評級我們已經看到了有實際性的動作,后面如果在這三點不斷地推動,這是三條腿可以同步走的形式。所以說后面是海闊天空的。”李冰樂觀地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