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來自星星的同桌:廣州一小學招收自閉癥學生接受融合教育
“來自星星的孩子”潼潼喜歡在自己的世界里追逐蝴蝶。
今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癥日”。在這個特殊日子前夕,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沙墟二小學的二年級學生潼潼收到一份非常喜歡的特別禮物——同桌彤彤送的藍色蝴蝶結發夾。

互贈藍色蝴蝶結發夾是這對同桌獨有的默契,潼潼最近也在催促媽媽給她買一個藍色蝴蝶結發夾,她想把它送給彤彤。
2017年,沙墟二小學作為番禺區第一間開設特教班的試點普通學校,招收了3名自閉癥學生接受融合教育,潼潼便是其中之一。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患此病的孩子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星星的孩子”。“星孩”習慣呆在自己的孤獨星球中,不愛和他人交流。
彤彤記得,當年9月1日,剛入學的潼潼無法適應陌生環境,焦躁不安。放學排隊時,彤彤牽住站在前面的潼潼的手,帶著她走向校門。

兩只手輕輕一牽,如有魔力一般開啟了兩個人的友情。
班主任薛麗焱說:“可能,這就是特別的緣分,兩個可愛的‘彤潼’從小學第一天就玩到一起,像親姐妹一樣。”
比潼潼小4個月的彤彤用稚嫩的聲音說:“潼潼好可愛!她比我大一點、高一點,像我的姐姐。但她更像我的妹妹,我想一直照顧她。”

每天上午,潼潼要到特教班學習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等主科課程,并矯正行為習慣,下午再回到普通班上課。

剛入學的第一學期,彤彤擔心潼潼會“迷路”,便當起了“護潼使者”:上午上課前,她總會在校門口接送潼潼到特教班,自己再回普通班;下午上課前,她又到校門口接回家午休的潼潼回到普通班。

有一次下課,患感冒的潼潼打了個噴嚏,面對流出來的鼻涕束手無策。一旁的彤彤立刻抽出紙巾,仔細地幫她擦干凈。

在這樣的陪伴和關心中,原本抗拒和人交往的潼潼將彤彤當成了好朋友,一見到彤彤總會先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再一起跑到活動區手拉手轉圈圈。
“潼潼,我們一起來轉圈圈。”
同班的小麗也拉起潼潼的手,在彤彤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主動和潼潼玩耍。
一開始在同學們眼中有些特殊的潼潼,漸漸和大家打成一片:上課時不再亂跑亂叫,而是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面對同學的牽手,不再甩手離開,而是欣然接受。

“潼潼的變化很大。”沙墟二小學特教組組長劉家俊說,相比于在特殊學校求學中輕度自閉癥兒童到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能更好地提高社交能力、融入主流社會。
融合教育是雙向融合,普通孩子也從中培養了主動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和特殊孩子一起進步。

沙墟二小學校長王活游說,自開設特教班以來,自閉癥兒童在校以“特教班加普通班”的融合教育模式學習,在矯正行為的同時提高社交能力,逐漸融入學校,也在全校營造了有愛互助的氛圍。
“教育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培養。”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星孩”有機會接受融合教育。2018年8月,廣州市教育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廣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8—2020年)》,提出建成融合教育實驗幼兒園20所、資源教室165個、特教班40個,全面推進融合教育。

但融合教育不在一朝一夕,“家長關”難打通是常見的問題,潼潼也曾面對過。
一開始,班里少數家長擔心潼潼情緒較為波動,會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孩子學習,提出反對的聲音。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班主任薛麗焱和特教老師主動找這些家長談心,請求他們理解和包容,并通過特教課程引導潼潼遵守課堂秩序。潼潼媽媽也經常到學校了解孩子的情況,幫助女兒糾正不良習慣。
漸漸地,家長們接納了越變越“普通”的潼潼,主動教育孩子多多關心她。
薛麗焱說:“融合教育讓老師、學生、家長的心都變得更加柔軟了。”

如今“彤潼”這對好朋友也將兩個家庭緊緊聯系在一起。
“媽媽,今天潼潼能跳一次繩了。”彤彤放學回家后經常和媽媽聊起潼潼。
“你最好的朋友是誰呀?”每當媽媽問起這個問題,潼潼就會脫口而出:“彤彤!”

兩位媽媽經常交流兩個孩子的情況,也成為了好朋友。遇上秋游等活動,她們總不忘多為對方的孩子準備多一份零食。

“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比什么都重要。”彤彤媽媽說,她非常支持女兒當“護潼使者”,單純的潼潼也贈與了彤彤美好的友情,兩人在融合教育中一起更好地成長。


“我要和潼潼一起上中學,上大學。”彤彤拉起潼潼的手,一起歡快地轉圈圈,像兩只快樂的蝴蝶一起漸漸飛離孤獨星球。
(原題為:《我有一個來自星星的同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