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東青島市委書記南下動情招商:我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
3月25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深圳,開啟了為期四天的考察學習。
27日下午,青島市趁熱打鐵,在深圳召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介會。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王清憲此次帶團出征,既想把優秀企業引回去,還希望把青島本土企業推出去,借助外力,提速發展。在推介會之前,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已經先后赴華為、富士康、中興、恒大、寶能等企業考察。另外,考察團還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參加了青島農商銀行上市儀式。
在推介會上,他動情地說,“我到青島任職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接待了正威、華為、富士康、恒大、華大基因等多家深圳企業巨頭。他們對青島未來的定位和發展充滿信心,對投資青島充滿信心,一批高科技大項目已經或即將落地青島。我由衷地懇望更多的深圳企業家立足深圳,關照青島。”
青島要成為什么?
2018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赴青島主持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之后,習近平批示要求,山東要在國家開放大局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希望青島認真總結“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經驗,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緊接著,山東省委要求,青島要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這也意味著,青島要做山東這個高地中的高地。
王清憲認為,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格局中,打造山東這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建設青島這個新高地的橋頭堡,就是要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的新的重要戰略支點。這個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對內要與京津冀、沿黃流域、東北三省形成發展互動。對外要面向東北亞、聯通日韓,成為面向世界開放、整合全球資源要素的新高地。
2019年1月29日,王清憲調任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在赴任青島市委書記前,他向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辭行,劉家義對他說,“責任重啊!重于泰山。中央讓你去青島,核心的任務就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王清憲稱,他到青島后,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發揮青島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用開放的國際視野整合全球優質資源,立體、綜合、全方位地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為什么是深圳?
“學深圳、趕深圳”,3月5日,在青島市委黨校舉行的2019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王清憲為青島找到了發展的“標兵”。
王清憲在推介會上發言說,1979年,拓荒創業的深圳人,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40年后的今天,二次創業的深圳人,喊出了“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是沖刺”。40年前,誰能想象得到,40年后,那樣一個小漁村,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香港。這是深圳的奇跡,也是中國的奇跡,更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
王清憲對青島、深圳這兩座城市做了對比:在中國五個計劃單列市中,按經濟總量,深圳第一,青島第二。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了2.4萬億的GDP,面積只是青島的1/6,但產出整整是青島的兩倍。
在推介會之前,青島市黨政考察團還與深圳市領導進行了會談,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評價青島與深圳的差距正是“青島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
在王清憲看來,中國經濟走到今天,任何一個區域的高質量發展,都必須走開放發展的大道。開放,就是在更大的市場空間中配置資源,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合作者。深圳是中國創新引領的高地,深圳的企業充滿了創新的活力。因此青島的發展,必須與深圳攜手。
王清憲認為,40年來,深圳創造了很多的經驗,引領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創新。青島學習深圳經驗,首先要“學深圳人、趕深圳人”;“學深圳人、趕深圳人”,首先要“學深圳的企業家、趕深圳的企業家”。
青島怎么做?
王清憲曾先后在四個市擔任過市長或市委書記,還曾在黑龍江日報社、人民日報社經濟部從事過多年的記者工作。
王清憲在推介會上講到了自己的這些經歷: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人民日報經濟部當記者,調查采訪過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也曾經對深圳、上海、海南上市公司轉換經營機制作過調查研究,撰寫了上萬字的上市公司轉換經營機制調查報告,并在當時引發經濟界較高的關注。
另外,他任山西運城市長期間,曾指導推動海鑫鋼鐵集團破產重組,使一個瀕臨破產、產能500萬噸的鋼鐵企業重生再造,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200億、利稅超過30億的新生企業。
王清憲說,“我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我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
如何與深圳的企業家創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合作模式?如何與深圳的企業家攜手共謀發展?王清憲推介會現場作出承諾。
他提出,由深圳的企業家一起,共同建設“深圳企業家青島高新產業園”,發揮深圳企業整合世界技術和人才資源的優勢,由深圳的企業給青島設計產業鏈條,帶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管委會+公司”的模式,園區內的事務,由公司來運營,管委會負責對園區服務。
同時,青島還在探索建立一種機制,對重點發展的產業行業,分別成立行業協會,邀請他們參加市委市政府有關經濟工作會議,給他們專門設置發文“戶頭”,讓他們及時看到有關政策文件,由此實現企業家的聲音直達市委市政府決策層。
除了投資機會,營商環境也是企業選擇落戶地的重要考量。
王清憲承諾,“青島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門、各區市用一個月時間,與深圳全面對標,學習這里的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政務服務,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個部門做不到,有關部門、區市的主要領導就要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上作出解釋。”
他還特別提到,青島日報和青島廣播電視臺專門成立了輿論監督部、開設了輿論監督欄目,每天都播發曝光報道,直沖營商環境、為民服務的問題去。哪個部門、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主要負責人就要在電視上向全市人民承認錯誤、作出承諾,立刻整改、舉一反三。
發言最后,王清憲再次動情地向在場企業家發出邀請,“今天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就是在國家戰略中實現企業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家國情懷!讓我們攜手努力,一起搞活青島這座城,發揮她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獨特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