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首次引入“外腦”助力執法檢查
執法檢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工作的重要方式。如何讓這一監督方式更具權威、更有力度?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借用“外腦”推動人大監督提質增效,增強科學性、提高權威性。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工作方式方法的一個創新之舉。
25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啟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當日下午,執法檢查組成員就與來自中國工程院的6位院士和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2位教授進行深入座談交流。
“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總體效果良好,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推進起到積極作用”“水污染防治法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水污染監管和監測能力建設亟需加強”……
座談會上,專家們從各自專業角度,就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評估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監督‘一府一委兩院’工作,是憲法法律賦予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責。”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坦言,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和人大代表中雖然有不少專門人才,但力量和技術支撐有限。人大監督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定性分析、價值判斷的層面,定量分析、數理評判很少。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介紹,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接到了全國人大環資委來函,委托他們對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評估項目召集了20多位院士以及100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評估專家組,并與全國人大環資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多次溝通,赴陜西、浙江等地開展調研,已收集31個省份、11個部委的數據和資料。
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已多次開展過立法前評估和立法后評估。“現在我們又把評估法律實施的結果運用到執法檢查中,進一步推動立法和監督工作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表示,通過借用“外腦”,更多采用數據化、精準化的監督方式,可以為執法檢查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參考,也可以更加客觀、中立審視、評價法律實施情況和各地區各部門工作,避免受部門利益干擾,使監督更有力度、更具權威性。
(原標題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首次引入“外腦”助力執法檢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