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師者|夫妻共同守護山西鄉村教學點,引進網課打開學生視野
早上七點整,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龐家莊小學30個學生已經全部坐到了教室里。他們掏出書本,望著講臺上的班主任郭建鋒,等待他告知當日晨讀的科目——這是學校的自由晨讀時間。
七點四十分,郭建鋒打開講臺前的投影儀,幕布上跳出公益平臺的網頁。他熟練點擊鼠標,一個視頻畫面鋪滿了整張幕布。電腦屏幕閃動,講臺下的學生們目不轉睛,跟著視頻里的老師一起唱兒歌、念古詩。
這一網課是郭建鋒為學生們爭取到的公益課程之一。2010年,他來到在這個有五孔窯洞、教室破舊逼仄的小學教學時,還想不到網絡將為鄉村教育帶來的改變。
當時,郭建鋒是這個鄉村教學點唯一的教師,他一度被調走,但還是回來了,并和妻子一起教育龐家莊的孩子們。

郭建鋒的家庭里有多名鄉村教師。除了他自己,還有姐姐郭建珍、妻子郭永梅(臨時代課老師)和郭永梅的弟媳郭艷梅。
建鋒的父親郭賢生已經去世,也曾是一名老教師,父輩的職業影響著姐弟倆。郭建鋒說:“父親教了三十幾年書,是位非常優秀的老教師。他做了多年的臨時教師后轉正,總是受人尊敬。”
1999至2010年間,郭建鋒曾在山西省臨縣克虎鎮的陳國坪小學、蔡家洼小學、郭家垛小學教過課。
如今正在大同大學讀書法專業的郭東東是他在郭家垛小學教過的學生。郭東東還記得郭建鋒的習慣動作:“誰不聽話,郭老師就坐在誰的旁邊,我那時候就是經常和老師一起坐的學生”。每當下課,郭建鋒就會組織學生們玩丟手絹、繞樁跑之類的小游戲,“他也會加入我們,和我們瘋玩,所以那時候他讓我們又喜歡又怕。”郭東東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回憶。
2010年,郭建鋒來到龐家莊小學,成為這里的唯一一名老師。龐家莊村村民主要以種地為生,收入不高。學校有五孔窯洞,兩間平房。由于已建多年,教室地面已經坑坑洼洼,桌椅破舊,經常需要修理。一年半后,當地推行“撤點并校”。龐家莊小學成為教學點后,郭建鋒被調到中心校任教。然而,他一離開,孩子們就失去了唯一的老師。于是,家長們向鄉鎮申請,希望這位“省教學能手”能繼續留在龐家莊。
2013年,郭建鋒回到龐家莊。那時候,郭建鋒一人教三個年級,只能采取三級復式教學法——當他給一個年級講課時,會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復習,并有計劃地交替進行。他要教三個年級的全部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科學、繪畫、音樂七門課程。
“一開始學生只有5個,我還應對得來,但沒多久加了十幾個學生,就很吃力了。我愛人心疼我,也心疼這些孩子,所以她就來幫我了。”郭建鋒對澎湃新聞說,2014年,郭永梅成為臨時代課老師,挑起了學校學前班的職責。

目前龐家莊小學三個年級和學前班共30名學生,郭建鋒負責1至3年級的13個學生,郭永梅則負責學前班的17個學生。
郭建鋒當老師,妻子郭永梅一直陪在他身邊。2014年教學前班之前,郭永梅還是學校的醫生,學生們的“保姆”,幫孩子熱牛奶、煮雞蛋。
郭東東記憶里,郭永梅樸實、慈愛。下課后自己會和同學們一起找她要水喝,下雨了也常有人向她借衣服。他說:“每當玩一些比較危險的游戲,師母就會馬上來制止我們。”
夫妻倆幾乎把學校的孩子們當成親生孩子一樣對待。另一邊,提起自己的孩子,郭建鋒不無遺憾,自嘆照顧大兒子較少,一直感到虧欠。大兒子郭樹杰正在太谷縣念高三,離臨縣很遠,半年才能見父母一次。“可以說作為家長,我們沒有完全盡到責任,有時候大兒子學校開家長會,但我們倆一走開學校就沒人管,所以只能請假不去。”
作為一名合同制的縣聘代課教師,郭建鋒說,他的工資從以前的每個月130元漲到了現在的2200元,因還沒能轉正,落后于其他二十年教齡的小學教師。而妻子的工資,靠學前班的學生家長湊錢,一年有16000元。為了補貼家用,課余,郭建鋒夫妻還種植紅棗,如此,每年也能多出大幾千的收入。
生活雖然辛苦,郭建鋒卻說沒想過放棄做教師,甚至未想過離開這個目前也只有30名學生的農村教學點。2016年,他到臨縣里講公開課,曾有小學校長邀請他到縣城的小學任教,他也沒有答應,“因為舍不得學校和學生,如果我離開了,那龐家莊小學也很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引進公益網課,打開學生視野
最近,最讓郭建鋒高興的,是學生們通過互聯網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郭建鋒的姐姐郭建珍所在的武家山小學,教室也由破舊的窯洞改建而成,幾年前,學生們趴在石板上寫字的情景被石油工人拍下,發到了社交平臺上,引起一些愛心人士的廣泛關注。2014年,武家山小學加入了一項公益助學項目。
郭建珍將這一公益助學項目推薦給了弟弟。2018年3月,龐家莊小學獲得了一套多媒體設備,這才擁有了通過互聯網與外界連接的硬件條件。多媒體教室建成后,郭建鋒在他人的推薦下加入了一個互聯網教育公益項目。自此,龐家莊的學生們得以接觸網絡直播課程資源,原本單調狹隘的視野一下拓展開來。
郭建鋒發現,在多媒體投入課堂使用后,最明顯的改變是學生們越來越活潑了,上網課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他介紹,孩子們最喜歡繪本閱讀,不僅因為老師很擅長講故事,而且孩子們還可以直接和授課老師對話。“每次互動都讓孩子們特別激動,覺得很神奇。”而繪本課結束后,郭建鋒還會讓學生們做一些六宮格的小繪本,借此開拓思維能力。
“不是看完網課就算了,學生還有詩配畫、畫圖或其他手工作業要完成,網課系統也要求老師上傳學生的作業來打卡。”所以,郭建鋒的工作量并未隨著引進直播課而減少,相反增多了,但他認為這份辛苦值得。“還挺充實的,這樣的直播課實實在在提高了孩子們的繪畫、舞蹈能力,尤其晨讀課,真的讓孩子們的朗讀能力提高了不少。”
每周,郭建鋒都會在社交平臺上發若干張學生學習、鍛煉、玩耍的照片,偶爾還會錄個視頻,向愛心人士和公益機構表達感謝。他也把好的助學項目推薦給了周邊的十幾所鄉村小學。
郭東東每年假期都會回老家看望郭建鋒,2018年,他還被邀請為龐家莊的孩子們上了一周的書法課。他說:“郭老師身上有一點一直沒變——學生在哪兒,他就在哪兒,他的眼里沒有自己。”
“現在的操場太窄小了,施展不開,孩子們的羽毛球、排球,玩一下球就飛出去了。現在體育課只能蕩秋千、做做操、跳跳舞,還是需要一個大操場給他們鍛煉身體。”這是郭建鋒目前最希望辦成的目標:給學生們建個大操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