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說“雙一流”高校校長:高校調任占九成,副職轉正多
前些天,高校校長們的兩會提案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成為了兩會中最為清晰、響亮的聲音之一。這其中,各大“雙一流”院校校長們的提案更是廣受媒體關注。
站在高等教育的風口浪尖,“雙一流”院校“掌舵手”們肩上的擔子分量不輕。正因此,要想成為一名“雙一流”校長,下苦功夫進行一番“修煉”就更是必不可少。
對此,青塔統計了140所“雙一流”院校中,138位校長的前一任單位和職務(新疆大學與天津大學校長暫時空缺),與大家一起看看哪些學校輸出的“雙一流”高校校長最多。
校長“前任”:高校調任占九成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高校的行政履歷對于校長來說必不可少。大部分“雙一流”大學校長的前一任單位,仍然是高校。僅有15位校長在就任前不在大學任職,約占總數的10.71%,剩余九成的校長則全部來自于不同的高等教育學府。
在這一部分中,由本校其他職務直接升任為校長的占比最多,共65人,占比約46.43%。此外,還有58位校長屬于跨校調任,所占比例約為41.43%。


在高校之間進行調任的123位校長中,超過半數是副校長轉正。這其中既包括本校的副校長轉為正職:如蘇州大學的熊思東校長,就是由本校副校長升遷至校長;也包括跨校調任:如同濟大學的陳杰校長,是由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的職位跨學校調任來的。
從校長到校長的跨校職位調動共有27例。這些調動通常會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同地區之間調動、同類型院校之間調動。
例如,四川大學的新“舵手”——李言榮校長的上一任職務,是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而電子科技大學與川大一樣位于成都市。
再如華中師范大學的趙凌云校長、華東師范大學的錢旭紅校長、北京工業大學的柳貢慧校長等等,他們的“新東家”與“老東家”也都位于同一個省市,屬于同地區高校之間進行的調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稼瓊校長,此前擔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這樣的職務調整就屬于財經類院校之間的調動。西南財經大學的卓志校長、東北農業大學的包軍校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曹詩權校長等,也都屬于此類。
校長“后備軍”:北京大學產出四位校長
校長的前一任職務代表著這位校長目前為止,在行政崗位上歷練過程的上一站。經過統計,我們發現了幾所頻繁輸出校長的高校。在目前在職的138位校長中,有4位在北京大學完成了其成為校長前的最后一次歷練:北京大學的郝平校長、華南理工大學的高松校長、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偉校長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李巖松校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位校長都是北大出身,學術和行政履歷也都幾乎全部在北大完成,都是“土生土長”的北大人。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現任校長高松院士,他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先后獲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后,又分別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北京大學履行行政職務,直至2018年由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調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從此成為華南理工的“掌門人”。
除了這四位外,蘭州大學的嚴純華校長,雖然他的前一任職務是南開大學副校長,但縱觀其履歷,他其實也有著純正的北大“血統”。由北京大學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如今活躍于各大高校,北大也因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校長“輸出機”,為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凡的貢獻。
另外,隨著3月15日,原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就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校長,吉林大學至此也為“雙一流”高校貢獻了三位校長,一躍成為后起之秀。除此之外,還各有3位校長分別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
統計數據顯示,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也輸出了2位校長。

注:138所雙一流高?,F任校長姓名、前任單位以及職務等數據可訪問青塔網(https://www.cingta.com/)查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